中国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010-01-22 11:32底偃鹏
关键词:分权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王 韬,底偃鹏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王 韬,底偃鹏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分权阻碍了经济增长,同时,财政分权并未加剧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同时,完善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纠正政府间税收竞争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收入分权;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一、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曾经高度集权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进行财政分权改革,希望通过政府财政管理制度的调整,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摆脱经济增长停滞的状况。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人口超过500万的75个发展中国家中,有62个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财政分权改革。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确实通过改革加速了经济增长,这就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Oates[1]和Swell[2]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财政分权在促进消费者效率和生产者效率的过程中可以动态化为经济增长,因此财政分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效率的提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切关系也并未清晰地得到论证,满足地方居民消费偏好的公共产品组合未必一定就是经济增长最大化的组合[3]。理论研究还没有一致的认识,实证研究结果也存在着矛盾。Zhang和Zou使用中国1978-1992年间各省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林毅夫和刘志强利用中国1970-1993年28个省级单位的数据,详细排除了同时期其他各项改革措施的影响后,认为财政分权提高了省级人均GDP的增长率[5]。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财政分权管理制度的一次重要完善,许多实证研究文献将样本期间扩展到1994年之后,结论开始比较一致,认为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张晏和龚六堂对中国1986-2002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6]。沈坤荣和付文林利用中国1978-2002年间省际面板数据,得到了相似的结论[7]。

对于财政分权是否会加剧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由于地区间初始的资源禀赋不同,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大小不同,富裕地区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经济资源,反过来又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因此,富裕地区较落后地区有更大的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可能加剧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8]。但财政分权并不意味着中央政府无所作为,中央政府通过一些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也会干预到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证研究文献对此还缺乏关注,殷德生利用1994-200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省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财政分权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9]。由于目前中国确实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用上述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只能说明目前的现状,不能反映未来的动态变化。温娇秀利用1980-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10]。

上述学者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财政支出角度来考察财政分权的。事实上,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财政支出方面,也体现在财政收入方面。根据Barro内生增长模型[11],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影响,而财政收入分权会引起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从而对经济增长有间接的影响。本文将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角度考察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财政分权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方面,财政分权制度的实施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多个不同方面的影响。

(一)资源配置效应

根据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在预见力不足和生产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条件下,资源配置很可能是非均衡的,通过外界干预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能够加速经济增长。这种效应在私人部门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将公共部门也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其结构转变很可能也有类似的作用。其中投入为公共支出,产出为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由于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在不同的支出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在一些不具有拥挤成本或者具有规模效应且受益范围覆盖全国的公共服务上,中央财政支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反之,在一些受益范围较小的公共服务上,由于地方偏好的差异,地方财政支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国家通过恰当的财政支出分权管理使公共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可能会加速经济增长。

考虑财政支出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假设公共部门的产出(YG)来自于中央部门(YC)和地方部门(YL),每一部门的产出又来自各部门资本(KC、KL)和劳动(LC、LL)的投入:

财政支出分权确定了中央和地方生产要素的投入分配,使用DCK、DCL分别代表资本、劳动力投入的分权程度,即:

在此定义下,将公共部门总资本投入KG、总劳动力投入LG和财政支出分权变量DCEXP代入公共部门产出函数,即:

整个公共部门的产出(YG)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公共部门的要素投入——资本(KG)、劳动力(LG),以及公共资源在中央和地方公共部门的配置(DCEXP):YG=φ(KG,LG;DCEXP)

(二)制度环境效应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承认政府与私人部门间存在依存关系,例如,在亚当·斯密看来政府应该是私人部门发展的“守夜人”,而凯恩斯则赋予了政府直接参与宏观经济调节的角色。因此,改变公共部门结构,影响到公共部门的行为,私人部门的行为也会随之而变化,使社会总产出受到影响。财政分权也会通过这种机制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主要反映在财政收入分权方面。财政收入分权会引起政府部门间的税收竞争,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纵向税收竞争,以及不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税收竞争[12-13]。税收竞争改变了私人部门所处的外部环境,使私人部门的产出受到影响,从而反映到经济增长上。国家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上的差异会使税收竞争对私人部门产生不同的效果。税收竞争使政府减少对私人部门的干预时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有利影响,但地方保护主义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当税法规定地方企业与中央企业重组后新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属于中央收入时,就会引起地方政府阻碍这类企业重组。

考虑财政收入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假设私人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私人部门的生产不仅受制于生产要素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L),还受到公共部门制度环境(H)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分权引起的政府间税收竞争对私人部门产出的影响,将其假设为:

H=h(DCREV,X)。式中:X为其他因素对制度环境的影响。

这样,私人部门的生产函数可写为:财政分权对私人部门产出的影响即判断的值。

由于社会总产出(Y)等于公共部门产出(YG)和私人部门产出(YP)之和,即:Y=YG+YP

财政分权对社会总产出(Y)的影响即体现为财政支出分权对公共部门产出(YG)的影响和财政收入分权对私人部门产出(YP)的影响,即:

(三)待检验假设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间关系需要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两个角度来考虑,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不相同。本文在此基础上考察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间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将需要实证检验的问题归纳为如下三个假设,然后检验这些假设,并由检验结果推导出相应的结论。

假设1:财政支出分权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财政支出分权与经济增长间关系反映了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从信息不对称和地方偏好差异等角度说明了财政分权在提供公共产品时的效率优势,主要体现于财政支出分权,并且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效率优势很可能转化为动态的经济增长。此外,关于中国财政分权的实证研究文献大多也是从财政支出角度得到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本文先假设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假设2:财政收入分权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财政收入分权与经济增长间关系反映了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财政收入分权引起的政府间税收竞争既有可能促进私人部门的发展,例如税收竞争减少了政府对私人部门发展的干预,也有可能阻碍私人部门的发展,例如税收竞争引起的地方保护主义。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较少从财政收入角度考察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考虑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对中国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完善,本文先假设财政收入分权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假设3:财政分权加剧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财政分权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自主权,由于初始资源禀赋的差异,客观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存在差异。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验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相关实证研究也认为财政分权加剧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因此,本文先假设财政分权加剧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三、模型设计及样本选取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与相关变量的说明

根据式(1)设定实证研究模型。首先考察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间关系,将模型设定为:

其次,由于需要考察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将模型设定为:

最后,为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将模型设定为:

式中:下标it表示相应变量在第i个省份,第t年的数据;Yit为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率,εit为扰动项。

DCEXPit是财政支出分权指标,用各省预算内外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总财政支出的比值来衡量;DCREVit是财政收入分权指标,用各省预算内外人均财政收入与人均总财政收入的比值来衡量。Dm为虚拟变量代表中部各省,即对中部各省赋值为1,其他地区省份赋值为0;Dw也为虚拟变量代表西部各省,即对西部各省赋值为1,其他地区省份赋值为0。则β1和γ1即反映了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而β2和γ2、β3和γ3反映了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间关系与东部地区的差异。上述6个变量为实证研究的重点。

Mit为相关控制变量,用来检验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根据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劳动力和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用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长率L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I来反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此外,宏观税负、进出口贸易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分别用各省财政收入占该省GDP的比重PT,各省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率XM和各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长率P来表示。则Mit=(Lit,Iit,PTit,XMit,Pit)T,系数向量为δ=(δ1,δ2,δ3,δ4,δ5)。

(二)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选择1995-2006年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各年数据均取自每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关于中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方法,参考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①。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1997年重庆从四川分离,成立直辖市,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将重庆和四川合并。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上述数据并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

四、统计与计量分析

(一)主要变量的基本统计

按照东、中、西部的划分,分别统计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率(Y)、财政支出分权指标(DCEXP)和财政收入分权指标(DCREV),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的统计特征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995-2006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依次递减,但差距并不明显,而标准差依次递增,表明东部地区各省的经济增长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差距较小且增长平稳。财政支出分权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各省的平均财政支出分权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从财政收入分权指标的统计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各省的平均财政收入分权度仍然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且各地区的财政支出分权水平都大于该地区的财政收入分权水平,这意味着中央政府拥有大量的转移支付支出,通过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的比较关系可知,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要大于中部地区。此外,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的标准差最大,表明东部地区各省财政分权水平差别较大。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分别根据式(2)、式(3)和式(4)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多元回归结果

根据多元回归结果可知,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且通过了稳定性检验,假设1得到证实。根据财政支出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这样的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管理制度没有使财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通过将财政资源进一步向地方政府转移可以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并进一步动态化为经济增长。这与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结论也是一致的,这些文献主要从财政支出角度研究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间关系,并得到正相关的结论。这与中国目前的国情也相一致,一般认为,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需要较高的财政支出分权[14]。因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相对较多,例如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维护建设等,而对中央政府提供的国防等公共服务需求相对稳定,所以,客观上也要求较高的财政支出分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支出分权的不断提高也适应这种需求。

同时,根据多元回归结果,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的财政收入分权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因此,假设2不成立。根据财政收入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可知,中国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政府间税收竞争发挥了其阻碍私人部门发展的作用,进而阻碍了经济增长。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较少讨论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财政支出分权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单独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结果是否意味着需要降低财政收入分权水平,对财政收入进行集权管理呢?本文认为这只是实证研究结果的表面含义,不能据此进行政策的选择。首先,根据对于财政支出分权的研究,需要提高财政支出分权度,在这样的前提下降低财政收入分权度,这意味着中央政府需要通过大量的转移支付来满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差额。这就要求确定比较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分配的不公平就会打击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其次,目前中国的财政收入分权水平相对于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已经很低,同时,从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来看,更可能是财政收入分权管理的问题,使得政府间税收竞争的负面效应阻碍了私人部门的发展。主要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收入分权不同于财政支出分权,它必然导致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当财政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机制相适应时,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加强环保、交通、通讯及其他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改善政府行政服务、社会治安、信息透明等软环境,来吸引企业和居民,以增强自身的税收竞争力,因而财政收入分权一般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然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政府间主要是通过地方保护主义进行税收竞争的,因而财政分权造成了全国市场的分割,阻碍了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从而不利于私人部门的发展。第二,由于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中国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间税收竞争很有可能导致“扑向底层”的过度竞争机制,与民争利,从而不利于私人部门的发展。因此,改革的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纠正政府间税收竞争可能造成的上述不利影响。

至于假设3,根据多元回归结果,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支出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并无显著差异,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并无显著差异,但对于西部有显著影响,并且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进一步加大。总体来看,实证研究结果基本上拒绝了假设3,即财政分权没有加剧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这与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结论并不一致。事实上,改革开放初期,通过设立经济特区等政策,国家在财政政策上优先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例如对于东部沿海经济开发区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也是在这一时期,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拉开了差距,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因此得到了财政分权加剧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结论。但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特别是2000年之后,国家通过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政策从财政上扶持西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由表1也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平均经济发展速度基本上已经没有明显差距。虽然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仍然有很大差距,但是,目前这种差距已经没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此外,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虽然这种阻碍作用从全国来看都存在,但是对于西部地区却更为明显。从表1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分权水平已经很低,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财政收入分权改革的目标不是降低财政收入分权度,而是完善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

五、结 论

本文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角度,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间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财政收入分权阻碍了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效应并不明显。实证研究结果也明确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应该继续推进财政支出分权改革,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适应。同时,需要完善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使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转向有利于私人部门发展的方向上去。

注释:

① 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省区市。

[1] Oates W.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National Tax Journal,1993(2):237-243.

[2] Sewell D.“The Danger of Decentralization”According to Prud'Homme:Some Further Aspects[J].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1996(1):143-150.

[3] Martinez-Vazquez J,Mcnab,Robert M.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World Development,2003(9):1597-1616.

[4] Zhang Tao,Zou Heng-fu.Fiscal Decentralization,P-ublic Spending,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8(2):221-240.

[5]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5-17.

[6] 张 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1):75-107.

[7] 沈坤荣,付文林.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5(1):31-39.

[8] Thiessen U.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High-income OECD Countries[J].Fiscal Studies,2003(3):237-274.

[9] 殷德生.最优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4(11):62-71.

[10] 温娇秀.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当代经济科学,2006(5):109-113.

[11] Barro,Robert 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5):103-125.

[12] 周业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97-103.

[13] 沈坤荣,付文林.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J].经济研究,2006(6):16-26.

[14] 许正中.财政分权:理论基础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ANG Tao,DI Yan-peng
(School of Managem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Wuhan 430074,Hubei,China)

Large quantity of empirical studies have been do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after Economic System Reform of 1978 from fiscal expenditure view,but it lacks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From two views of fiscal expenditure and fiscal revenue,this paper empirically research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ifferenc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after Taxation Reform of 1994.The last econometrical results explicitly indicate that fiscal expenditure decentralization have promoted economic growth,fiscal revenue decentralization have hindered the economic growth,and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have not deteriorated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study,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needs expand the fiscal expenditure decentralization,improve the fiscal revenue decentralization management,and rectify the disadvantages of tax competition.

fiscal expenditure decentralization;fiscal revenue decentralization;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F810.7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0.06.007

2010-07-01

王 韬(1950-),男,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政金融管理研究;底偃鹏(1981-),男,河南省洛阳市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财政金融管理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JL034)

(责任编辑 易 民)

猜你喜欢
分权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与财政分权的促进行为研究
中国式财政分权、城镇化与城市空气质量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