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平,刘香玲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221008)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其需求呈日益增长趋势。而“以需定供”的能源产业政策,在确保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助推了产能过剩或超产能的能源生产问题:绝对产能及增量进一步向大矿集中;产能扩张或超产能在乡镇等中小矿中普遍存在。那么,政府(地方政府)资源管理部门从地方经济利益和国家所有者权益出发,执行地矿法规政策,迫使矿业权人合理开采,惩治产能扩张或超产能等违规、违法生产;另一方面,却又为维护地区经济稳定增长,降低矿山企业准入和检验标准。而长期以来形成的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及公共矿产资源问题,使得中小矿山企业存在的数量仍然众多,导致以损失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牺牲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产能扩张或超产能等违规、违法开采现象持续发生。这无疑加剧矿产资源的过度耗竭和资源型城市的早衰。
矿业监管是政府执行矿业政策对矿山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设定和干预,以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采,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在区域矿业监管问题中,若矿山企业税费、补偿费负担过重,将导致企业经济效益显著下降,政府最终得益目标也难以实现。因而,矿业政策的执行和检验建立在矿山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之上,致使政策的执行有一个“度”的范围限定,即,实现最优(上限)和合格(下限)。其次,由于个人不承担资源在未来某一天耗竭和资源型城市早衰的后果,及由产能扩张或超产能等违规、违法开采行为造成的外部性惩罚度小于其能获得的收益。那么,在现期利润动机的驱使下,这个区间限制就可能成为矿山企业与政府在矿业权流转、生产等环节中利益制衡以寻找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博弈场。再次,由于超产能等违规、违法开采行为的隐蔽和不可完全监督性,使得矿山企业获得机会收益,以致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矿业权人与政府进行博弈,以寻找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开采规模,而导致矿山服务年限低于原设计年限,矿产资源耗竭过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分析矿业权人的目标偏好与效益函数,通过寻找开采水平博弈上限和下限,来分析矿山企业可能选择的开采水平。进而借助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和贝叶斯理论,设置约束机制,来促使矿山企业规范生产。
本文为研究矿业权人与政府博弈的形势下,提高监管有效性能够采取的激励约束,提出如下前提及假设:
(1)参与博弈方——矿业权人与政府,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即不可避免会有逻辑推理或决策判断的失误。
(2)政府是社会公益利益代表,目的为最大化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净效益;矿业权人的目的为最大化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收益。
(3)政府的理性层次属于慢速学习类型,矿业权人的理性层次属于快速学习类型。
(4)矿业权人是理性风险中性人,偏爱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但其心理特征为风险厌恶。
(5)博弈区间为矿山企业开采水平的选择区间,即e∈[0,1]。
(6)由于开采行为不可完全监督,因此将此博弈设为信息非对称下反复进行的静态博弈。
(1)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获得社会净效用:
(2)
式中,φ表示超产能生产外部性正比于U(e)的比例系数。
图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博弈区间和经济效益函数值,其中,F=F(e);G=G(e),λ1,λ2为同一坐标系下的比例系数。
图1 矿山企业与政府基于开采水平的经济效益分析
如图1所示,当e=e0时,F(e)=F(e0),G(e0)=0。表示初始开采水平为0,产量增量为0,企业无盈利;矿山现有价值F(e0)不变。随着e增加,开采规模逐渐扩大。当增至e1时,达原设计产能,开采实现合理化,同时社会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但由于此时矿山企业仍存在产能扩张或超产能生产的正值机会成本,逐利性偏好驱使其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继续提高开采水平。随之,外部性程度以指数增加。当增加至e2时,矿山企业创造的经济收益增量与外部性增量相等,矿山开采处于社会零效益运营状态。若继续增至e3时,开采行为受政策约束的风险成本突变为无限大,致使矿山企业处于政策强制性停顿或关闭状态。那么,理性矿业权人选择的博弈场,必然是产能达设计要求时确定的开采水平下限e1和产能超承载能力以致风险成本突变为无限大时的开采水平上限e3,即e∈[e1,e3]。
以上讨论的监管,实际上隐含着一个确定性的前提条件,即,矿业权人明确政府选择政策行动的依据为:矿业开发行业经济形势、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上一年度矿山税费交纳情况和监督检查结果。而这种相对评价具有缓冲作用,使得对外部性的评价低于真实程度,从而政策管制下的惩罚力度可以由投机行为降低或消除。那么接下来借助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提出贝叶斯风险成本诱导机制,讨论外部性评价有开采上限“水准面”*“水准面”原本应用于测量学,笔者应用其测度含义,在这指高于原设计产能的最高可开采规模。标准的情况下矿业权人的决策。
贝叶斯风险成本诱导机制是在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府处于矿业监管劣势地位的条件下,为避免诸如“非法矿井我行我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无视政策约束的违规、违法开采行为而设计的机制。该机制依据“前景理论”揭示的道理:人的心理特质影响到人的行为,进而直接影响到人的判断和决策,使得人们对未来不确定的时候,倾向于把未来的小概率事件加以高估,来诱使矿业权人完全实施政策要求。
“前景理论”判断人们行动决策的依据是行动前景(可能出现的后果)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而心理感受评价取决于行为主体的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 )和赋权函数(weights function )。下面依据这两种函数及评价值,对矿业权人决策的心理预期感受进行评价,讨论机制中其倾向于选择的开采水平。
(1)基于博弈场的效益函数
(3)
(2)分析矿业权人心理预期价值函数G*(eij),即,主观预期效用[9]
那么,矿业权人博弈临界点心理价值效用矩阵:
(4)
(3)设置赋权函数
设政府采取相应e1、e2或e3监管策略的客观概率分别为α1、α2、α3,且α1+α2+α3=1,αj≥0,j=1、2、3;那么矿业权人的主观赋权函数分别为:P(α1)、P(α2)、P(α3),记为向量P。
(4)计算临界点心理预期感受
记E=HPT,求解得:
(5)
(5)
(1)假设经原始地质勘察结果、企业机械化程度和环境承载能力等指标确定开采水平“水准面”标准为es,而通过监督检查等手段获得的开采水平为eη,则政府对真实开采水平e有策略:
(6)
⑺
(8)
(3)结合心理预期感受分析与小结
小结:矿业权人博弈程度降低,其选择开采水平倾向规范要求,矿业政策有效度提高。
小结:贝叶斯风险成本诱导机制使矿业权人倾向于风险规避,矿业监管接近帕累托有效。
本文在开采不可完全监督的假设前提下,以中小矿山企业与政府基于开采水平的博弈场为切入点,研究了促使矿山企业规范开采的约束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1)矿业权人与政府不同的目标偏好与效益函数,使得矿业监管陷入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困境中,不可能同时满足共同效益最优。
(2)政策性开采水平上限“水准面”标准,降低矿业权人开采水平博弈上限。
(3)贝叶斯风险成本诱导机制使矿业权人倾向于风险规避,矿业监管统计意义上实现帕累托有效。
(1)由于开采不可完全监督为矿业权人逐利性行为创造环境,那么,政策实施的首要目标为增加信息透明度,以减少趋利博弈程度。这要求重新审视“以需定供”的矿业指导原则,依据矿产资源的可耗竭性、高危性和环境污染性特征,提供目标更加明确、指导更加明晰、操作更加科学的原则导向。
(2)由于矿业政策执行力度范围限定约束政策执行效率时,助推矿山企业的投机行为,“水准面”上限标准则限定矿山企业博弈行为时,为政策实施提供硬性指标。这要求从矿山企业机械化程度、环境、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等综合指标确定矿山最高可开采规模,同时增强政策承诺可信度,及时关闭或停顿违规、违法矿井。
(3)基于主观价值判断是矿业权人的决策前提,贝叶斯风险成本诱导机制先设置矿业权人可预期博弈成本,分析其预期价值感受,后采取提高实现博弈成本客观概率的措施。具体实施中,一方面要求矿山产能落实到矿山企业机械化、地质条件、储量、安全、环境和经济效益等约束,以使得机制实施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求准确分析矿业权人博弈预期价值感受,以增强政府的博弈优势,促使矿业权人倾向于完全实施政策要求,实现矿业监管统计意义的帕累托有效。
[1] 钱鸣高,曹胜根.煤炭开采的科学技术与管理[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24(1).
[2] 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
[3] 郭进平,张惠丽,等.有关矿产资源问题的博弈分析[J].金属矿山,2005(2):08-11.
[4] 耿书文,范玉妹,任天贵.基于政府与矿山企业博弈的矿业权评估理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1,(12).
[5] 沈汝发,刘云伶,武敌.非法煤矿为何我行我素[J].瞭望,2005(13).
[6] 谢识与.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 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 Kahneman,D.,and Tversky,A.(1979),“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dtrica,47,263-291.
[9] Savage,L.(1972). Foundations of Statistics. Dover. New York.
[10] Kahneman,D.,and Tversky,A.(1992),“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 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5,29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