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加拿大、日本特约记者 丰帆 胡枫 乔生 ●本报特约记者 陈一 ●本报记者 王跃西 卢长银
谷歌威胁退出中国的风波在上周末出现戏剧性转向,该公司不同层级的人员接连表示:不排除会继续留在中国,而且迄今为止公司没有任何撤离行动。有观察家分析称,谷歌态度回调,可能是看到了其冲动行为在中国网民中激起的厌恶情绪远远大于对它的同情,并意识到它挑战中国政府的赌博正在失败,所以它开始改口了。然而事情还有很多变数和不确定性。西方舆论就谷歌事件对中国的攻击仍在继续发酵,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挑拨说,如果你想与专横的国家做生意,那就准备遭受他们的欺凌吧!一些海外“民运”分子也打着“支持谷歌”的旗帜攻击中国。美国宣称在本周将就谷歌事件向中国发出外交照会,这场中国与西方的激烈争辩也许才刚拉开序幕。
中国网友揶揄谷歌CEO
尽管是周末,有关谷歌去留的消息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15日曾有媒体报道称,“全体谷歌中国员工15日中午吃了散伙饭,下午集体看电影《阿凡达》。全体员工获取半年的带薪年假作为补偿。”然而,16日就有一名谷歌员工在自己的博客上辟谣称:“当我仍在自己的岗位上辛苦加班到凌晨两点半时,我不希望有人误以为我正享受所谓的半年带薪假。”
17日,美国彭博社和英国路透社都报道称,谷歌已否认媒体报道的关闭谷歌中国网站和办事处的新闻。彭博社周六采访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谷歌女发言人,她说,谷歌在中国的雇员仍在工作,未来也准备继续干下去。路透社说,谷歌否认退出中国,称仍在遵守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并说在今后几个星期将跟中国政府谈判。
谷歌的CEO施密特15日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独家专访,解释最近威胁退出中国一事。他坚称在中国受到的审查很多,很不自由,并说谷歌是个“特别的公司”,所以中国的情况对他们来说“尤其复杂”。但当记者问到谷歌是否准备把中国市场让给百度时,他说这当然是一个可能的结果,但还有一个结果是“我们可以与中国政府继续协商,取得一致后留在中国市场”,“要知道,我们还有许多工程师、程序员及其他人员在中国,我们爱中国和中国人民,这不是针对他们的,我们只是不愿意受到审查”。
在这篇新闻后面,有中国网友不客气地点评:爱中国人民?呵呵,上帝笑晕了,你爱的是人民币吧?
路透社17日报道,JP摩根的分析师迪克说,谷歌跟中国政府的关系已经搞僵了,即使留在中国,估计日子也不好过。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5日证实,到目前为止,未接到有关谷歌撤回在华投资或撤出中国市场的报告。17日,环球网就“如果谷歌最终选择留在中国”为题调查网民看法,结果显示,有26%的投票者表示“欢迎,谷歌做出了明智的选择”,45%表示“不欢迎,经过这次风波,对谷歌有了负面的看法”。
美欲借谷歌向中国发难
正当谷歌去留未定之时,《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15日宣布,美国最早可能在下周初将就谷歌被攻击的事件向中国政府发出外交照会。这名发言人说,“这将表达我们对此事件的关切,并要求中国提供信息,解释这一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谷歌并非美国经济的支柱企业,而此次谷歌对中国发难前后,美国国务院、国会的配合严丝合缝令人称奇。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担任美国副助理国务卿的柯庆生16日对美国《商业周刊》说,这份抗议将显示美国不单单把谷歌被攻击事件当成商业行为,而是一起“外交事件”。他说这种抗议是有效果的,这往往会被重视。这代表一个政府对一件事务的正式观点。
许多人更加担心谷歌事件对中美关系的伤害。美国亚洲协会中美关系中心主任奥维尔·斯科勒对英国《金融时报》说,谷歌威胁退出中国“是一次高风险的对抗,今年美中关系将远比去年更为艰难,而谷歌可能只是今年开出的第一枪”。
英国《卫报》分析说,谷歌挑战中国在某些程度上是“充当美国政府的代理人”。在被爆炒的谷歌网站遭攻击的新闻背后,其实是西方对中国势不可挡的实力增长的不安以及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不信任。文章说最近发生了好几起“令西方感到惊愕的事件”,比如处决英国毒贩阿克毛等。谷歌事件背后的大局是中美之间不断增多的贸易摩擦以及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汇率的长期不满。如今,中国正冉冉上升,而美国国力日弱,谷歌事件所能表达出来的只是“中国不可能事事如意而已”。
美国《商业周刊》16日称,美国官员表示:“谷歌在采取行动之前通报了奥巴马,谷歌的代表与希拉里也在上周展开讨论。”美国《政客》网站15日发表文章称,谷歌与奥巴马政府关系非同一般,谷歌过去几年用于国会游说的资金从2003年的8万美元急增至去年的3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