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微微 吴 烨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2)
随着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风起云涌,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日趋普遍。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钱江学院组成了课题小组,对在校大学生,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成员,以及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者和创新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等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900份,其中有效问卷820份。调研内容涉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满意度、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评价等。
1.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出发点与起源。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62.4%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发点为实现自我价值,20.3%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财富,17.3%的大学生是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在回答“大学生创新创业想法的起源”时,37.3%的被调查者起源于创新创业人物的影响,20.0%起源于专家论坛,还有12.0%起源创新创业竞赛。可见大学生十分重视理想信念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中有38.4%是自己摸索的,38.3%来自学校的教育;54.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必要,34.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必要。可见,大学生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面还不够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开设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分别是创业模拟培训、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名师讲坛;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排在并列第一,其次分别是管理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受挫能力和其他。结果表明,现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创新创业活动失败的原因。
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有创新创业的激情、优秀的创意和自己的团队是不够的。由于欠缺必要的管理经验,市场运作策划能力,正确面对失败的心态,以及足够的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课题组认为应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素质与意识,为他们自主创新创业作好准备。同时调查问卷还显示出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
目前众多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以专业课或选修课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积极组建创新创业中心或协会,开展创新创业比赛。还有一些中介组织介入创新创业培训行业,部分培训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都开出有关创新创业课程,如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培训、塑造创新创业素质的野外拓展、识别创新创业机会的培训、激发创新创业思维的培训等。经过10年左右的摸索和实践,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如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创新、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创新等。
当然,我国高校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师资上,师范类中还没有培养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而创新创业型人才也大多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因此专业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有待提升;在理论上,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无法从理论的高度解释创新创业活动的各种问题、探索创新创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或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新创业经验;在实施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两张皮”,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基础知识学习脱节;在范围上,大部分学校关注的仍然是少数人的“创新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效果上,还没有形成毕业生创新创业的趋势,甚至成功的个案都少之又少。目前我国以下面三种创新创业教育为主。
类型 具摇体摇做摇法代表院校类型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创新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新创业管理”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摇摇类型二: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新创业,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类型三: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新创业(创办公司)提供所需要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以“三个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和三个转变(专才向通才转变、教学向教育的转变、传授向学习的转变)为指导思想,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上海交通大学摇摇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而且颇具规模,美国硅谷奇迹的出现,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靡世界。相比较,我国的文化极为提倡自立,鼓励人们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成功,鼓励创造和创新精神,可以说我国的文化是非常有利于个人创新创业的。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起步较晚,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我国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注重创新创业工作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通过渗透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其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创新创业文化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动力之源。《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被充分激发起来,将一直以来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新创业时,大学生就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而且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创新创业者,逐步实现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新创业。
当代大学生要在今后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仅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和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创新创业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涉及的知识更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一系列的知识,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技能,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探讨和处理创新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议题,达到知行合一。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将自己的操作能力和现有的资源有效的整合,认清自己能做什么,怎样取得最大收益,并且有能力对机会和挑战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而且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资源、市场需求来进行调整和修整创新创业思路,从而为今后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探索提供新的视角、新的思路,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最终将一个“点子”创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
为了满足人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由其带来的就业问题逐步凸显。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5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30万,是2001年的5.5倍。大学本科招生人数在连年增长,毕业生待业人数也在连年增长,据统计,仅2007年应届未就业的学生就达到了100万,是当年毕业大学生的20%。这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因高校扩招、政府部门人员大量下岗分流、国有大中型企业因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改制而不断裁员,每年就业人口大量增加,国家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据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的《就业报告》预测,世界范围内有50%的毕业生不可能取得工资就业的岗位,需要自己创新创业。所以高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具有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心的全面素质和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确保学生有较广的就业面和广阔而自由的发展空间,为将来就业、择业、创新创业和立世做人打下良好基础。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
为了在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上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机会,钱江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实施了1.5+1.5+1的模式:前一年半学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类基础课程;后一年半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最后一年完成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的环节。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夯实学生的基础,凸显专业特色,强化能力培养。
2.细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多种实验原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钱江学院在最后一年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及毕业实习的环节中增设了专业综合实训。通过专业综合实训整合专业单项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各个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时间,包含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
1.积极培养职业规划教学的教师。
创新创业是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它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得创新创业者一开始就要注重学习,掌握市场规律、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要能身兼多职,有具体的经营技能。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中,钱江学院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度,指定优秀的专业导师和邀请成功企业家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专业导师以专业素质提升为重点,提高学生专业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创新创业的成长和发展。企业家给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经验、市场现状、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扩大创新创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平台。在为学生配备双导师指导的同时,学院还对专职辅导员,承担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形成一批专门从事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辅导员担任思想和形势政策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教育。
2.成立职业规划教学教研室。
当然,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不能停留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教育上。钱江学院于2005年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明确列入教学计划,成立了职业规划教研室。教研室根据国家大纲,将创新创业规划教育重点单列,与专业知识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
3.开设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
钱江学院早期为了配合大学生就业,开设了就业与创新创业的专题讲座,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感受。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通过对创新创业过程的研究得出一定的创新创业规律,并整理为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和方法,开设固定课时的创新创业规划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创新创业意识。这门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通过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四个步骤,周而复始教导学生,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组成不同的创新创业小组,引导学生从“纸上谈兵”走向“实战练兵”,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具体运作方式,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前或创新创业中能借鉴前人的经验,少走弯路,从而更贴近自己的创新创业目标,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1.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钱江学院形成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强化专业社团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模拟实践锻炼—扶持创新创业团队—学生创办企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全面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目标,实现人才、就业、创新创业的统一。在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过程中突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在大学期间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学科建设、“两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园区评审等各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创新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群体,让学生时刻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适时调整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自我分析,寻找进入社会的切入点。
2.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落实。
第一,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在校园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对于培养现代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十分重要。钱江学院利用广播、院报、橱窗等工具,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精神的宣传;积极树立勇于创新创业的榜样、典型,把校园创新创业精神形象化、具体化;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组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报告、论坛。这种文化氛围,唤醒了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了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激励师生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钱江学院形成了鼓励师生去创新创业、支持师生创成业、帮助师生创好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第二,创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载体。创办“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班+SYB培训精英班”,建立创新创业过程模式培训。钱江学院首先依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开展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孕育“大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同时,学院建立大学生SYB创新创业培训中心,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更为深化的创新创业精神体验。以案例式教学法为主,激励学生从专业切入,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将市场化运作的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对外拓展等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内创新创业的实践载体。组建“虚拟公司”,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体验真正的创新创业型公司的运作全过程,提高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配备,强调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依托高校知识创新的基础,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通过导师传、帮、带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科研指导。根据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特长和需求,每个团队都可自己聘请专业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同时学校将帮助团队联系和推荐合适的校内外导师,并对每位导师进行聘任。学校对于优秀的导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四,以专业社团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目前,钱江学院已经建立了专业性学生社团和多个专业学习基地,并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组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钱江学院每年举办“启航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优秀队伍参加学校 “赢在师大”创新创业比赛和省市创新创业比赛项目。通过比赛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展示创新创业成果,评价创新创业能力,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发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帮助学生吸引风险投资,将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团队推向市场,完成学生创新创业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
第六,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俱乐部的成员包括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友、创新创业导师、企业家和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增加互动环节,请校友、企业家和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指导在校学生;举办沙龙、论坛等活动,通过邀请更多的企业家参与培训、评审等活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寓教于乐,对大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
第七,创办大学科技开发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中心是一种更靠近技术创新主体、更容易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新支持的孵化器。中心是充分利用大学的师资、技术、试验设备等知识资源,以大学为主创办的机构,并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配套设施与活动的高级形式。
钱江学院经过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了学院重视、教师关心、学生踊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创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立专项教研室,编写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组建了创新创业孵化班、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大学创新创业科技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团队获得了全国高校首届“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二等奖和优秀创意奖、浙江省第五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二等奖、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等一系列专业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奖项,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创业团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目前创新创业团队中的注册成功的学生创新创业达到了35家,还有7家正在申请当中。2007年和2008年有两家学生公司分别获得了10万元和5万元的杭州市高校毕业生无偿创新创业资助资金,以及杭州西湖区“寻找下一个马云”的无偿资助资金10万元,无息贷款30万元。从2006年开始至今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了“同龄人招聘同龄人”的活动,这样的创新创业促就业活动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1]陈劲,贺丹,邱嘉铭.背景差异对学生创新创业态度和倾向的影响[J].中国青年科技,2007,(3):48-59.
[2]姚晓柏.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05-107.
[3]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41-44.
[4]万细梅,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2007,(1):21-22.
[5]林嵩.创新创业战略——概念模式与绩效提升[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