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0-01-12 12:25:06郭海平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乘用车汽车产业汽车

郭海平

(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23)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汽车工业整体表现较为低迷,2009年共生产汽车 6098万辆,同比下降 13.5%,但中国汽车市场却逆市疯长,全年汽车产销量突破 1360万辆,同比增长四成多,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由此,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1.1 汽车产销量呈高速增长态势

经过 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 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见表1)。

表1 中国 2001—2009年汽车产量统计表

从表1中可看到,2001—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呈高速增长态势,除 2008年增长率稍低外,基本都是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01—2009年,我国汽车销售量分别为 236万辆、325万辆、439万辆、507万辆、576万辆、721万辆、879万辆、938万辆和1364万辆,增长迅速。预计我国汽车工业在今后十年里仍将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1]。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从人均汽车保有量来看,我国汽车消费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目前我国轿车保有量仅为 36辆 /千人,与韩国 1989年水平相当,远远低于全球 120辆 /千人的平均水平[2]。二是我国汽车消费刚刚进入普及期,购车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仍然巨大。从汽车市场发展的经济规律看,我国汽车市场尚处于导入期,未来几年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保持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三是 2010年各项汽车产业利好政策继续执行,将促进我国汽车市场的继续高速增长。

1.2 国内汽车市场成为世界瞩目的主要市场之一

虽然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但经过 50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很大进步,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海外汽车巨头加快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合资步伐[3]。如:2010年 5月 6日,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联姻长安汽车集团,在华合资生产轻型商用车及乘用车;5月 27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合资,在中国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国市场开发电动汽车。据统计,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吸引了全球汽车业超过半数的投资,达到了 60亿美元[4]。另外,为了抢占中国市场,世界汽车巨头争先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1.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主要原因有:一是缓解石油短缺的重要措施;二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三是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成本比较低廉[5]。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中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和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据预测,未来 10年至 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4 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一是三四级市场消费进入加速期。据统计,目前我国新车销售市场份额仅有 12.3%来自于一线城市,而非一线城市市场份额达到了87.7%。相比一线城市市场的相对饱和、交通可容纳度的下降,那些二、三线城市轿车消费才刚刚起步[6]。各大品牌车商都把二、三线城市作为抢占市场的必争之地。二是农村消费需求增长。农村汽车消费是以皮卡、面的和拖拉机、摩托车为主的农用车辆市场。随着农民收入的日益提高,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实现,农民对于改善交通工具的愿望也在逐渐加强[7]。国家汽车下乡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购买需求,农村汽车消费也必将会迎来又一个高峰。三是低排量汽车快速增长。从 2009年的车市来看,随着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务实了,更倾向低排量车型[8]。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 1.6L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共销售 719.55万辆,同比增长 71.2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69.65%,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均达到历年最高。

1.5 国家政策导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和刺激国内汽车消费,2009年国家及时制定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继出台 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与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二手车交易市场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提高了居民消费信心,汽车消费市场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汽车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379.10万辆和 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8%和 46%,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038.38万辆和 1033.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4%和 5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340.72万辆和 33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 28%[1]。在所有政策中,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和汽车下乡政策对汽车产销增长影响的力度最大。

2 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关键技术仍被外资企业所掌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企业通过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合作,引进了资金、技术、管理和车型,极大地促进了汽车产业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对国外依赖性很强,导致我国汽车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国产轿车的核心部件,大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许多关键零部件还需要大量进口。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汽车蓝皮书》统计数据,目前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在全行业中的比例还不到 1%,大中型企业也不足 15%,且内资零部件企业 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低端产品,而其余 10%涉足高端产品的内资企业,绝大多数也都与外方进行了合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偏弱,关键技术仍被外资企业所掌握,即使在差距相对较小的电动汽车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缺失,致使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

2.2 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乘用车自主品牌

我国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一是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规模小,结构分散。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规模都很小,实力较弱,难以与外国品牌相抗衡,国外汽车制造商在我国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大众、现代和通用分别占有我国汽车市场16%、10%和 9%的份额,而我国主要的汽车制造商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奇瑞占有率仅为 5.5%。二是我国乘用车的自主品牌档次较低,主要以价格低廉的“微面”为主,品质与国际上的主流乘用车差距较大。自主品牌乘用车近年来虽然已经开始涉足中高端市场,例如一汽的红旗、奔腾,上汽荣威、吉利帝豪等,但总体处在起步阶段[9]。三是自主品牌的乘用车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是在国内销售,而且缺乏叫得响的乘用车自主品牌。迄今为止,除了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外,我国还没有产生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本土跨国汽车公司。总之,我国自主品牌乘用汽车产品在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中度等方面与国际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3 外国品牌占据乘用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在 2009年的汽车产销排行榜上,日系、欧系、美系、韩系“四大系”主导局面非常明显,不仅销量排名前 5位的企业和品牌全部是国际品牌和合资企业,而且销量排名前 20位的企业和品牌中绝大部分为国际品牌和合资企业[9]。从结构来看,国内商用车市场基本是自主品牌的天下,无论是载货车还是客车,其市场份额都占绝对优势,但就乘用车市场看,外国品牌占据主导地位。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 457.7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车分别销售219.66万辆、145.83万辆、101.78万辆、81.17万辆和 2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21%,14%,10%,8%和 3%[1]。其中,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 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30%;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 185.74万辆、143.82万辆、97.26万辆、71.76万辆和 27万辆 ,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25%,19%,13%,10%,4%[1]。在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疯狂增长背景下,世界汽车巨头在我国的销量通通破纪录。在广阔的中国,满大街奔驰的小轿车,只要稍微上点档次的基本都是外国品牌汽车。

2.4 车市疯长不利于汽车产业发展

2009年,我国市场产销量在 2008年 960万辆的基数上增长 48%,绝对增加量 400万辆,这在世界汽车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是不可持续的,不利于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车市的疯狂造成企业拼命扩张产能,产能过剩必然导致过度竞争。一方面,企业争相推出新车型,一款新车推出一年就要换车型,对社会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据 2009年新上市乘用车品种统计 (含改进和新推出的车型),与往年相比,2009年新上市品种创历年最高,上市新品种共有 221款 (约 327个品种),比 2008年多出 114款,其中轿车最多,达到 175款,比上年多出 75款[1]。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多销售汽车而拼命降低成本,甚至偷工减料,由此带来车辆质量安全问题随之增多。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用户对新车质量投诉,同比增长三成。

2.5 汽车企业中资股份和中资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2009年我国汽车产值超过三万亿元,但是我国汽车企业中资股份和中资企业盈利水平却不高。对广大的合资企业来说,汽车销售额大部分被合资整车企业的外方、合资或独资的零部件企业、国外的设计公司、原材料生产厂还有发动机内部最核心的芯片生产厂等等瓜分了,中国人的汗水只获得微薄的廉价劳动薪酬。对自主品牌企业来说,量多价低的微型车是困扰自主品牌发展的难题。众所周知,微型车是微利车,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盈利十分有限。汽车行业有句老话:“卖一辆宾利赚一辆奥迪,卖一辆奥迪赚一辆夏利,卖一辆夏利赚一辆自行车”,而微型车的利润还比不上夏利,一辆车也就赚几百块钱,卖一百万辆微型车,也许还赶不上卖几十辆、几百辆宾利、法拉利的利润高[9]。而对世界汽车品牌来说,2009年新兴的中国市场一跃成为其最赚钱的市场,跨国汽车巨头个个在中国赚得盆溢钵满。如2009年大众品牌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同比增加32.4%,达到 112万辆;奢侈品牌奥迪汽车销量同比增加 32.9%,近 16万辆[10]。

3 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要想成为汽车强国,必须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但我国汽车企业在关键技术上还比较落后,要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需从如下方面做起:一是汽车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汽车业的投入和形成的能力绝对成正比。奇瑞在自主品牌上的投入相当巨大,研发投入平均每年占销售额的 10%左右,奇瑞也是自主品牌中第一个达到 100万辆的企业。二是汽车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要高起点。我国企业要先学习,再超越,已成业界共识。通过海外的研发机构,能不断地吸取新的营养,提高研发能力。三是汽车企业要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汽车是由许多零部件组成,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过关了,汽车核心技术也就掌握了。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收购提高自身技术实力,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战略。

3.2 高度重视,做大做强自主品牌

我国汽车业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品牌的发展,要做大做强我国的汽车自主品牌,我国汽车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大力提高研发能力。只有在技术和品质方面更上台阶,造出质量过硬的好产品,才能赢取更大的市场。二是要努力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在目前的情况下,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短期是成本优势,中期是渠道创新和服务,长期是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自主品牌应专注于技术升级、售后服务和内部管理。三是要利用政策优势加速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汽车摩托车下乡、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汽车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自主品牌应抓住这个契机加速发展。四是不要过于着急占领海外市场。国内汽车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汽车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国内,应先占领我国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谋求国际市场。中国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市场,高中低端产品都有需求,暂时占领不了高端市场,可以先在中低端市场发展。

3.3 调整结构,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各企业纷纷开始产能扩张的形势下,我国的汽车产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调整结构,应该从小而多,调整为大而强,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一是调整增长方式结构。从粗放型数量能力的增长,调整为技术型质量的提高。二是调整生产和消费结构。汽车产业应当在消费和生产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过度限制消费,使生产萎缩,也不能过度消费,浪费资源。汽车产业稳定在 10%左右的增长速度是最健康的,是可持续的。三是调整产品结构。从中低档产品,调整为中高档产品,增加节能、环保等绿色汽车产品及零部件的比例,培育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从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将改变整个汽车供应链和价值链。四是调整市场结构。从单一市场,调整为多元化市场。国内市场要重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需求。国外市场要多元化,稳定美、欧、日等传统市场,扩大非洲、南美、东欧、东盟等新兴市场[9]。

3.4 政府引导,扶持国内汽车产业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第一,通过税收、信贷及财政货币政策倾斜,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汽车产业真正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第二,改变以前的无限合资战略为有限制地发展合资企业战略。改革开放初,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促进了我国汽车业的发展,但现在如果放任跨国公司品牌肆意占领中国汽车市场,实质上就是配合跨国公司绞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我们要总结以前发展合资企业模式的得失。像上汽通用五菱这种中方企业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合资企业模式就值得推广。第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处于刚刚发展阶段,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会太大。政府应从资金、政策上多加引导,加强基础研发能力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抓住机遇,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先机。第四,国家应加强宏观指导,避免汽车企业小规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解决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汽车业应以实力雄厚的汽车企业为主体,通过吸收合并及兼并重组等途径,以资金、产品、技术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系统的大公司、大集团,实现“大兵团”作战。第五,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使用自主品牌汽车的氛围。如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政府采购力度,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必须是自主品牌汽车;倡导国内尽量使用自主品牌汽车,以使用自主品牌汽车为荣,积极支持国产汽车的发展。

3.5 规避风险,提高汽车企业的盈利水平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利润,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对中国汽车企业尤为重要。可从以下方面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一是从赚取制造利润到同时赚取技术利润和品牌利润。二是大力发展汽车金融。从历史规律看,整车企业生产利润降低 3%—5%时,汽车金融业务的利润率仍可保持在 30%左右[9]。因此,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盈利空间广阔。三是注重汽车产业链的附加值。汽车产业上游零部件、下游的汽车保险、汽车美容等,都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四是多元化是上规模企业增加盈利、规避风险的必然选择。一个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要向多车型、多品种拓展。

要打造“汽车强国”,最根本的要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体系,即从上游的零部件到整车研发、产品技术、制造技术,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期待着“华系”车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弯道超车”,打造自主国际名牌。

[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9年汽车产销及经济运行情况信息发布稿 [EB/OL].[2010-01-1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http://www.auto-stats.org.cn/.

[2] 曹田.目前我国轿车保有量仅为 36辆 /千人[N].中国证券报,2010-07-07.

[3] 吴琼.汽车业再起合资潮,海外巨头争挤中国班车[N].上海证券报,2010-05-07.

[4] 北京晨报编者.全球半数汽车业投资在中国,去年达 60亿美元 [N].北京晨报,2010-05-25.

[5] 周篁.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思考[EB/OL].[2010-01-05].网易汽车网 http://auto.163.com/.

[6] 赵路,朱银玲.浙江二三线城市上牌量猛增车市升温超杭州[N].钱江晚报,2010-01-13.

[7] 韩庆.以轻卡微面为主打,汽车下乡撬动皮卡销量 [EB/OL].盖世汽车网 http://auto.gasgoo.com/,2010-03-18.

[8] 王万利,钱瑜.“黄金排量”下探 中高级低排高配车热销[N].北京商报,2010-02-23.

[9] 程远.程远有话就说 [EB/OL].[2010-06-16].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 http://auto.ce.cn/.

[10]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华销量创纪录跨国汽车巨头赚得盆溢钵满 [N].国际金融报,2010-01-08.

猜你喜欢
乘用车汽车产业汽车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决策探索(2014年21期)2014-11-25 12:29:50
付于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十三问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直接式TPMS在某款乘用车上的应用介绍
汽车电器(2014年5期)2014-02-28 12:14:19
新一代清洁型乘用车柴油机
国内市场主要乘用车型价格表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