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精”管理推动西部油气快速上产

2010-01-09 01:57
中国石化 2010年5期
关键词:缝洞塔河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一直是我国石油界的一片热土。从1984年沙参2井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实现了西北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之后,中国石化西北石油人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终于在1997年找到了我国第一个碳酸盐岩特大型油田——塔河油田,实现了油气勘探领域的重大发现。2004年以来,原油产量更是以年均60多万吨的速度猛增,从2004年的358.2万吨跃升至2009年的660万吨。塔河油田的面积也由最初的1.2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4.6万多平方公里。西北油田分公司在短短5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石化第二大油田。塔河油田作为分公司主力开发油田,是国内外已知埋藏最深的特大型不整合古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该类型油藏在国内外没有成熟的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作指导,也没有成功的勘探开发实例可供借鉴,开发该油田是一道世界级难题。面对世界级挑战,西北油田员工发扬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塔河精神,以建设“千万吨级大油田”为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开发、精细开发,在精细研究、精细描述、精细挖潜、精细管理上下工夫,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增产原油60万吨。

进入二季度以来,西北分公司塔河采油三厂采油三队加快新井投产步伐,加速产能建设步伐,力争投产150口新井。图为该队完钻井TP210X井正在酸压。 闫小平 摄

精细描述调治老区

西北油田2009年以进一步深化碳酸盐岩油藏、底水砂岩油藏等特色油藏影响开发效果的本质因素认识为切入点,摸索控制递减的合理开发方式方法,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关键工艺技术为突破口,组织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综合工作。针对塔河油田1、9区三叠系油藏含水上升快的状况,开展了底水锥进、平面水淹状况分析和井间剩余油分布描述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塔河2区奥陶系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差的状况,实施了以上3个区块的综合调整方案;针对塔河6、7区奥陶系油藏产量递减快的状况,开展能量评价、含水分布状况差异化描述等研究工作,进行综合治理。

塔河油田5个老区经过调整和治理,老井自然递减由2008年的24.5%降至2009年的23.2%,下降了1.3个百分点;综合递减由14.8%降至14.3%,下降了0.5个百分点;综合含水稳定在38%左右。自然递减的有效控制,进一步夯实了老区的稳产基础。

精细挖潜稳产增产

该公司在2009年上半年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提出转变挖潜思路、转变挖潜方式、全力完成全年的老区挖潜增产量的工作思路,经过对各类工作措施效果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的深入分析,确定由过去简单的转抽、补孔改层转变到层间、层内挖潜,通过深抽、堵水、分层酸压增油;由简单作业增油转变到依靠工艺技术增油,在深抽、堵水、酸压上形成规模能力;加大低产低效井和停产井治理力度等。工作思路的变化和措施的改进很快见到成效,该油田日增产原油从6月份的1283吨/天快速增加到12月份的2814吨/天,8月份以后超计划运行。实现了上半年上产靠新井,下半年稳产靠措施的接替。

精细管理促进开发

针对管理油藏的特殊性,该公司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形成、完善了差异化分类管理技术政策,建立起有特色的管理方法:对大底水碎屑岩油藏,本着“平面优化、控提结合”的思路,建立了稳油控水能力综合评价图版,完善了“控—转—调—堵”阶段分析管理方法;对碳酸盐岩油藏,形成了以“高产井针对性优化工作制度,含水上升快井及时缩嘴压锥,高含水井选择性关井、压锥间开,水体能量弱的井优化机采参数提液,能量不足的单元注水、注水替油、深抽”等具有塔河缝洞型油藏特色的碳酸盐岩控水稳油技术;对凝析气藏,坚持少动、慢控、多观察、勤分析的工作原则,实现“三稳”(压力、产量、含水稳定),动态监控“五个敏感点”(压力波动、产气量、产水量、气油比、生产状态),问题处理“四个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处理及时),制度调整“五个结合”(与无阻流量、储层物性、动态储量、完井方式、生产特征结合),保证主力凝析气藏开发效果。

该公司在开发系统制度化建设上不断优化、完善,在原有8项油气田开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2009年陆续发布了《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管理规定》、《高成本措施作业项目管理办法》等6项新的规章制度,推动油气田开发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迈进。

精细研究打牢基础

鉴于管理油藏的特殊性,西北油田分公司面对一系列的世界级难题坚持解放思想、创新理论,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发展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塔里木盆地海相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并创新发展了一系列适用于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的缝洞型油藏储层预测技术、油藏描述技术等多项技术。2009年,该公司科技工作者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又在制约油田快速发展的“瓶颈”技术上取得了三个新进展,为塔河油田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地震反射特征自动识别系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攻关研究,2009年建立了“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地震反射特征模式识别系统”。该系统提高了缝洞储集体的预测精度,能自动查找地震体中良好储层属性目标,进行地震体反射特征定量分析,目前总识别率已达到87.6%。

缝洞型油藏纵向分段开发研究不断深化。2009年在对实钻井的钻井、录井、测井、测试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初步建立划分与评价致密段的标准,确定了井间致密段的对比原则。在塔河 2、3、4、6、7、8区开展了300多口井的致密段划分工作,为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分段精细开发以及分段注水开发奠定了基础。

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内部连通方式研究取得新进展。该公司对塔河4区高分辨三维地震数属性进行地震相分析,提取与不同尺度断裂、裂缝、溶洞相关的地震反射特征,提高了对缝洞体内部结构的检测和识别,推进了对缝洞单元内部结构和缝洞体空间的连通方式的认识,为碳酸盐岩油藏合理开发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缝洞塔河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潜山区古岩溶缝洞类型及其改造作用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塔河流域在役大中型水库风险评估研究
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塔河10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承压堵漏技术
缝洞型介质结构对非混相气驱油采收率的影响
以石为绢塔河写意
以石为绢 塔河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