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成坤
沿海前沿林带更新树种选择研究
施成坤
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
福建省沿海木麻黄基干防护林大多已达40~50年,生长量及防护功能均下降,需要通过更新来保证防护林效益的持续发挥。而现有的防护林以木麻黄单一树种为主,林带结构简单,防护林生物多样性较差且生态景观单调。为此,我们结合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开展了不同树种造林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尾细桉、巨桉、粗皮桉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在基干林带更新造林中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可作为前沿保留少量老林带下基干林带更新的树种。
基干林带 木麻黄 更新 树种选择
目前福建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大多已达防护成熟,生长量下降,防护功能衰退,急需更新以保持前沿林带防护功能连续性和海岸生态安全[1]。由于海岸地貌、微地形、海风强弱、土壤类型等差异,导致沿海基干林带木麻黄防护林生长差别很大,在海风较弱的区域,基干林带在生长量、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方面都较好,对于这部分高大的林带,在保留最前沿少量老林带前提下,进行块状更新。
现有福建防护林基本上是木麻黄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由于防护林树种单一,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2],沿海木麻黄单一树种森林景观缺乏多样性,且连栽易导致生长衰退、林地养分缺乏、毒性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及病虫害加剧,不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地可持续利用[3]。为此,需要继续筛选出一批适合于沿海沙地生长的优良树种,以增加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景观。
试验点选择在东山赤山林场,位于福建省沿海南部(东经117°18′,北纬23°40′)。东山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年平均降水量945mm,大部分降雨集中于5~9月,11月至第2年2月为旱季,年平均蒸发量1056mm,年平均气温20.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3.8℃。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和干旱,台风多发生在7~8月,年平均5.1次。成土母岩为花岗岩,土壤多为滨海沙土,土壤肥力低。天然植被稀少,林下常见零星植被有木豆(Cajanus cajan)、鼠刺(Spinifex littoreus)和杜荆(Verbena negando)。试验地位于东山赤山林场赤山工区乌礁湾,距离潮水线150m左右,试验地前身为大叶相思纯林,试验地前方保留有少量稀疏高大的木麻黄老林带,林地土壤为泥炭性土。
2007年5月,对赤山工区乌礁湾大叶相思进行块状采伐,采伐林地经清理后进行挖大穴整地,穴内放客土并拌入少量磷肥,8月份雨天造林,造林树种分别有巨桉、湿加松、木麻黄无性系A13、粗皮桉、木麻黄平潭2号、尾细桉Y24和尾细桉甘氏等,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每个树种一个小区,每个小区20m×20m。
造林后当年调查成活率和生长量,以后每年调查生长量和保存率,2009年9月,对试验林分树种进行全面测定,因子包括树高、胸径、保存率等。
保存率是表征造林树种对造林区生态环境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年生造林树种保存率情况看出(见表1),巨桉、粗皮桉、尾细桉(Y24、甘氏)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的保存率较高,在60%以上,特别是尾细桉(Y24、甘氏)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其保存率高达86.7%以上,说明这些树种在沿海地区前沿有少量稀疏老林带保护裸地上更新造林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湿加松保存率极低,只有30%左右。经方差分析,不同树种造林保存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1 基干林带块状更新不同造林树种保存率单位:%
注:F=58.11**,F0.05(6,14)=2.85,F0.01(6,14)=4.46
从2年生不同树种树高生长量看出(见表2),巨桉、粗皮桉、尾细桉(Y24、甘氏)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的年高生长量在2m以上,尾细桉(Y24、甘氏)年高生长量在3.7~4.2m,可见这些树种高生长迅速,而湿加松年高生长量较小,高生长缓慢。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树种高生长量差异显著。
表2 基干林带块状更新不同造林树种树高生长量 单位:m
注:F=26.75**,F0.05(6,14)=2.85,F0.01(6,14)=4.46
从2年生不同树种胸径生长量看出(见表3),巨桉、粗皮桉、尾细桉(Y24、甘氏)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的年胸径生长量在1.6cm以上,尾细桉(Y24、甘氏)年胸径生长量在3.0cm以上,可见这些树种粗生长很快,而湿加松由于高生长慢,只有地径而没有胸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树种粗生长差异显著。
表3 基干林带块状更新不同造林树种胸径生长量单位:cm
注:F=12.85**,F0.05(6,14)=2.85,F0.01(6,14)=4.46
沿海地区长期以来主要造林树种以木麻黄为主,防护林结构比较简单,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景观单调,为了丰富沿海特别是较为前沿的地段造林树种,在有少量高大稀疏老林带保护的前沿地块开展块状更新并选择不同树种进行造林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尾细桉Y24、甘氏、巨桉、粗皮桉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在保存率、树高和胸径等测树因子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初步认为以上几个树种在有稀疏老林带庇护的前沿裸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产力,而湿加松表现较差,不宜在前沿沙地种植。由于沿海地区多台风,参试的树种造林2年来并未遭遇台风影响,其对台风的抵御能力如何有待于进一步观测。
[1] 叶功富,张水松,等.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方式、树种选择和造林配套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00,(专辑):51-63.
[2] 林武星,洪伟,曾国强,等.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40-544.
[3] 罗美娟.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生态作用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 2002, (3):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