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史知识梳理和认识

2010-01-06 07:12徐利霞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年12期
关键词:手工业经济发展

徐利霞

一、知识网络构建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商业也不断走向繁荣。但是,封建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使中国丧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2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挽救危亡,清政府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而失败,但使中国近代化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在外商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最终陷入绝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的。

3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新篇章。工业化的起步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地方,甚至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贫穷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民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朝着现代化大踏步前进。

二、归纳整合

3城市发展的历史。

宋朝是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宋朝以前,从周秦到唐代,政府对市都有严格的控制,实行严格的坊市制(亦称市坊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严格的控制,城市的政治职能大于其经济职能。唐长安城的东西二市是其发展的顶峰。宋朝时,与唐代的长安城相比,宋代的汴京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草市”、早市、夜市和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市镇的出现是其发展的重要表现。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生活的变化以及统治者调整城市管理政策等,变化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原因。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主要原因是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

(2)甲午中日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主要原因是列强加大资本输出和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而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和一战的影响。

(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较快发展,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5)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残酷打击,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军事侵略和吞并及国民政府战时体制的影响。

(6)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5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的三次重大变化。

第一次(建国初至1958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中共十四大召开),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第三次(中共十四大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6中国报刊发展史。

三、难点解析

1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1)基本模式(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使用铁犁牛耕,重视水利兴修,生产技术先进。

(3)土地所有制:地主私有制是主要形式,还包括一部分国家所有制和农民所有制(自耕农)。

(4)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

(5)历史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不断进步。

(2)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

(3)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形态并存。

(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5)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和赞誉。

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起源早,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2)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联系,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从整体来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逐渐由盛转衰。

(5)不断发展,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4“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目的和评价。

(1)内容: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评价:①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②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导致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实行原因、评价及启示。

(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2)实行原因: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②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③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满清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

绝,以防他们内外联合,形成反清力量。

(3)评价:①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巩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②消极作用: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态。

(4)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其他先进的国家。

6洋务企业的性质与特点。

(1)军事工业。性质:基本上是封建性质的近代化企业。特点:由政府出资兴办;产品用于武装军队;管理上采用封建官僚制度。

(2)民用工业。性质: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特点: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绝大部分产品销售于市场,以获利为目的;管理方式也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发展短暂。虽然经历过几次发展高潮,但每次时间都非常短暂。

(2)发展不均衡。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轻工业投资少、收效快,能迅速获利;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重工业。

(3)中国的社会性质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发展始终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中国的社会性质不改变,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就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8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1)失误的原因: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存在时间长,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党的机体,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易出现盲目服从。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③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④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尖锐对峙,促使党的领导人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以便对抗资本主义。

(2)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从所有制来说,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

(2)从经营管理方式来说,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3)从分配制度来说,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从影响来说,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0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在坚持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关系。

(2)多层次: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3)宽领域: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

11中国近现代社会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2)地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3)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4)有利于封建因素的瓦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5)中国的民族特色基本被保留。

猜你喜欢
手工业经济发展
论河南传统陶瓷手工业的当代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反思“工匠精神”的流行
区域发展篇
越南雄王时代之经济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上海开埠与郊县手工业的转型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