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威海 264209)
影响中国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文化因素探究
——对比中美大学生在外语自主学习上的差异
刘天放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威海 264209)
我国高校目前倡导英语自主学习,但效果究竟怎样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利用在美国JMU作访问学者的机会,对美国学生做了一些关于外语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通过与国内学生同样的问卷调查相对比,试图在中西文化因素差异方面解析中国学生自主学习时所受到的文化影响。调查发现,中美大学生在自主学习上存在文化差异。虽然英语自主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但对中国学生而言,需循序渐进。最后,就所提出的影响中国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文化因素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自主学习;中美大学生;文化差异;对策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也称“学习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一直被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由教师发出的关于外语自主学习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多次提到“自主学习”。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对外语自主学习的文献也不时刊载,早期的当属Holec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自主性与外语学习》(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随后,关于自主学习的论著铺天盖地,可以说,目前学者们研究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上世纪中末期学者们热衷于研究语法与交际教学的热情一样高。从目前来看,国内研究外语自主学习已经进入研究高潮阶段。研究表明,外语的自主学习考虑到了学习者之间的个性差异,有利于推动从教学评估到测试等一系列变革,从而实现教学的多层次性。国内学者徐锦芬和占小海[1](2004)的《国内外“学习者自主”综合评述》,高吉利[2](2005)的《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是近年来总结外语自主学习比较全面的论述。但是在众多关于外语自主学习的论述中,学者们大都是从定义、内涵、原则、学习策略和途径、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从文化角度探究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的自主性文章还并不多见。13年来国内自主学习研究共涉及七个方面的内容,“论述自主学习在国内外外语环境中的文化适宜性的文章只有1篇,占5%”[2],近年也未发现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既然外语学习本身就属于非英语民族的实践活动,那么,外语自主学习的特征就应该考虑它的文化差异,即影响外语学习的文化因素。因此,有必要在讨论外语自主学习时,进一步探讨关于文化因素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问题。本文就是试图在这一研究领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能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者的特点,而不是学习的过程。Benson[3](P25)认为,语言学习的自主性有以下三个方面:1、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的行为和技能;2、自主学习是一种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的心理功能;3、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控制。所以,自主学习要包括学习者对自主学习的态度、能力、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也必然涉及到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师生的心理承受力、学生的课外学习独立意识等。而所有这一切又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的现有文化背景、行为方式和习惯。毕竟自主学习至少也算多半个“泊来品”,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习惯。从古到今,中国教学的氛围大多是教师“一言堂”。事实上,哪怕是现阶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还很大,强调了多年的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理念也由于种种原因贯彻得不是很到位。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和学生的“洗耳恭听”的习惯依然根深蒂固,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4](McDevitt,1997)这种现代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
对于一个原来共同认可的习惯,任何一项有计划的变革,如不考虑文化因素都难以顺利进行,甚至产生不了令人满意的结果。Brow n[5](1986)认为:文化、信念、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这一切大致占据着特定的地理区域的人们所共有。正是文化因素使一群人或一类人与另一群人或另一类人区别开来。
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文化背景;采用一种学习方法也要考虑到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素。新方法开始实行时,不适应的地方肯定很多,这一点已勿庸质疑,但关键是首先要分析自己国家和民族人民的特点,进而找到适应运用该方法的手段。现实中我们发现,西方国家的学生似乎在自主学习上比中国学生更加适应些。不但是教学方法上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大,也是他们自身在传统上就好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素质,因为他们生活上积累起来的独立意识和传统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使他们在自主性上更加习惯。我们也的确目睹了脱离教师后不少中国学生在自主学习上的困惑和无奈。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事的本领。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东西方的学生在此项实践中存在着差距呢?笔者认为,文化因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学习者的动机和能力、原始大纲设计和评价系统外,文化因素的确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非常有必要分析中国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找出适合其英语自主学习的有效办法。
在倡导中国高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时,有必要分析一下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以及他们自身的特征。培养中国学生自主学习是一门相对陌生而又艰难的工作。中国学生地域差距很大,思维形式多样,思维上的差异又会影响他们自主学习的行为,这种影响在英语学习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仅是英语这门学科,就是其它学科,学生也是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中成长的。中国学生置身于中国文化的背景中,原本的学习方式很难迅速被替代。
去年上半年,笔者在美国JMU(James Madison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期间,对来自该校十八个院系的190名在校生就外语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回国后笔者也对来自国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四个院系的2007级本科生进行了同题问卷调查。美国学生当时学习的外语分别是:西班牙语(128人)、拉丁语(31人)、法语(24人)、德语(16人)、意大利语(9人)、阿拉伯语(7人)、希伯来语(7人)、日本语(7人)、葡萄牙语(7人)、俄语(7人)、土耳其语(7人)、汉语(4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美国学生有些还同时学习两种以上的外语。“调查表1”和“调查表3”是对中国学生的调查结果,“调查表2”和“调查表4”是对美国学生的调查结果。调查的目的旨在对比中美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倾向和差异。此调查表中的选择方法为多项选择。
Questionnaire 1:Which study app roaches do you p refer or not p refer?
对比“调查表1”和“调查表2”可以看出,中国学 生和美国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方法上有部分相似之处,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57%和82%。注:中国学生在前,以下相同)、“小组讨论”(50%和62%)和“教师一对一辅导”(60%和71%)的比较中,虽然中国学生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对自主学习的渴望,如通过社交学习、通过网络、电视学习,但还是有三分之一多的学生还留恋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师严重依赖。
美国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也很强,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外语学习上基础薄弱。他们首先选择“教师对学生一对一辅导”,很可能是由于他们更想得到与教师交流的语言环境,以打好基础。其实,美国学生理解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这方面的教学有很大的出入,以为在美国的课堂教学里,所谓“教师中心论”也不是绝对的以教师中心。课堂上学生参与得非常多,互动情况很常见。有一半的中国学生倾向于“小组讨论”式学习,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感到,小组学习时中国学生所体现出的沉默和害羞还是无法掩盖中西的差异文化。“通过社交学习”和“独立学习”这两项可以充分反映两国学生学习外语上的独立性差异。只有42%和44%的中国学生选择了认同,而他们的美国同学对此的选择却分别高达73%和62%。
在对学习态度的调查上,“调查表3”和“调查表4”里反映出的中外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就显得非常地突出了。在“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79%和68%)这项调查上更能反映出中国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更强些。尤其存在较大差异的是“积极参加课堂活动”(42%和75%)、“自己设计练习”(38%和52%)和“课后主动和教师交流”(35%和68%)上。他们的这些选择客观地反映了两国学生对外语自主学习的态度。中国学生大都显得腼腆,比较习惯于依赖教师。中外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诉求上相差不算太大,可为什么在学习态度上的差距就显得很悬殊呢?通过调查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有一半多的中国学生认为教师的“一言堂”不好,但他们在学习态度上却不拿出行动来,在“课堂主动应答”、“课后主动教师和沟通”等项上落后美国学生,显得很消极。而在“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一项”上,中国学生更是高出美国学生很多。因此,笔者认为,尽管中国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向往自主学习,但落实到具体行动时,还是受到了自身习惯的束缚,自身的文化习俗使他们羞于行动。这些充分说明其选择背后存在的文化差异,而且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态度。为此,笔者得出了如下影响中国学生自主学习文化方面的原因。
Questionnaire 3:Which study approaches do you prefer or not prefer?
第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强调集体主义,而欧美文化更崇尚的是个人主义。具有集体主义倾向的中国学生已经形成了强烈依赖于集体或组织的习惯。于是,他们视集体为上,集体的荣誉、集体的价值和集体的规则在其思想中牢固成型。由于这种传统,他们很少去关注或形成自己的个人主义或个性化特征,也无法使自己的个性化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英语学习时,这些思想很可能使中国学生忽视和降低其开发和培养自己参与课堂教学或课后独立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比如,“调查表1”中,中国学生喜欢小组讨论,人数达到一半,但他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又不愿主动发言,表示主动发言的人刚到42%(美国学生达到了75%)。这种矛盾心理就是集体和个人冲突的具体表现。
Questionnaire 4:Which attitudes of study do you often adopt or not?
第二,中国人似乎比欧美人更崇尚“权力距离维度”(pow er distance)。中国传统上就是一个讲究等级且等级森严的国家,其权利结构型如金字塔,塔上的人统治着塔下的人,人们传统上有着被上层统治着的忍耐力。虽然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这种情形也大为改观,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要想彻底改变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还统治着目前大多数英语课堂。这种崇尚权力的负面影传递给课堂教学的信息就是:学生宁愿相信有权威的权力,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理性思考。学生习惯于老师授课的方式,而不愿意再动脑筋转向自我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提问,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只是低头不语或查字典,“师道尊严”让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感。在“自己设计练习”上,中国学生只占38%(美国学生占52%),更有83%和79%的中国学生分别选择“有教师督促学习效果好”和“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这足以说明他们对老师威严性和权威性的崇拜。
第三,中国人都有强烈的“避嫌心态”(uncertainty avoidance)。所谓避嫌心态是指遇到不确定因素时宁愿采取回避的态度。这种心态使国人不愿意做没把握之事,即不愿意冒风险,或者说对新事物或不可预知的事采取消极态度。此性格造成了不能容忍个人行为或个体思维,哪怕这种行为或思维是富有新意或极具创造性的。于是,中国学生不敢去突破障碍,一般也不会去做强于他们老师的事情。像绝大多数国人一样,他们往往更注重形式而不是内容。冒险、创新、原发性、自我表现和表述这些形式不太受推崇。在这种情形下,充分发掘和启迪学生的潜力是相当有难度的。在选择“独立学习”一项中,中国学生只有38%的人同意独立学习,远远少于美国学生的62%,中国学生的这种避嫌心态可见一斑。
第四,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宣扬个体或个性。于是,个人意见、个人观点、个性思维在社会中的地位不突出。这样一来,在此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由于习惯了“束缚手脚”类的教育模式,要是让他们大胆地张扬个性,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就的确变得很难了。这种状况与中国学生生活在儒教所宣扬的“恭谦”和“礼让”有很大关系。心里本想做的事,只是由于个性不解放从而最终选择放弃,这一点在调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学生渴望独立学习,但又在学习态度上显得缩手缩脚。比如在“通过社交学习”的调查,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中美学生的差异。在此项中,只有42%的中国学生赞同,而美国学生赞同的人数却高达73%。因此,笔者认为,从小受教育的经历、背景和环境导致了在个性张扬上的差异。
另据高鹏、张学忠[6](2005)做的一份自主式课堂教学实验模式报告,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利条件有很多,除了媒体、网络等硬件设施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过多地依赖父母和老师……有的同学在书面学习的汇报中写道:‘在老师的开放式教育环境中,感到无所适从,没有自主学习的需求’。”
英语的自主学习从很大程度上说是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去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课下学习更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加自主学习占有的比例,如利用电脑网络和开发计算机电脑软件来促进自主学习等。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虽然不少学生对通过社交学习感兴趣,很想提高其口语和听力能力,但还是过后对笔者表达了“就是真的想通过社交学习,还是因对自己知识的不确定和不把握,羞于交流”的心理。
自主学习是大势所趋,但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英语自主学习在中国高校的推进需要循序渐进。在此过程中,英语自主学习时的文化因素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Dickinson[7](1987)“培训学习者就是让他们学会该怎样去掌握学习的本领”,要在自主学习中处理好所遇到的文化因素的问题是师生必须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中国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英语时都经常牢记这一点。了解语言间的不同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否则“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就会妨碍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平等对待学生,宽容学生创新和主动参与学习时所犯的错误,不要总是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同时,要向学生推荐西方文化里积极的一面,尤其是让他们了解西方学生在早期就独立成长、自主生活的事实,这也有助于中国学生从中意识到生活的自主化和独立性是学习自主化和独立性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独立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引导他们关注和培养生活中独立生活的兴趣和动机。如果成功地在中国学生所处的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的生活环境中脱离出来,这对于他们在学习中个性的培养和及时独立地解决问题必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要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充分采用这些学习技巧在学习实践中非常有益。而有的方法和策略是适应本民族人群特点的,有些方法和策略是外来的。受文化因素影响,一开始,有些学习方法并不适应所有国家的教学来采纳和吸收的。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点,学生就会悟出什么样的学习技巧该用于什么样的具体语言学习中,这种做法本身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部分。
再次,强调分析性思考是把中国学生从现成的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的一种良策。传统的中国英语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后也是学生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试的标准化加速恶化了学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的环境。他们总是期待老师给出“标准答案”,缺乏理性思考,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由此,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也是促成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为创造出使他们增强分析性思考的环境和条件,尽量改变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此外,由于传统上并不鼓励人们去挑战权威,中国学生普遍缺乏大胆创新的精神。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生向权威挑战和创新的欲望都在增强,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还很困难。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勇于冒险的精神,鼓励大胆的创新和创造。要让学生知道,无论是谁具有了创新的想法和创造性的思考都能得到称赞和鼓励。这会使他们在学习外语时不再过分地依赖教师和答案,而是大胆地思考,积极地实践,做到了这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增强。
最后,摆正自主学习时师生的位置,让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摆脱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学生学”是普遍意义上的教学理念,但自主性学习引入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概念改变了,要“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了。学生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努力挑战权威,但“强调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和团队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权威性的弱化”[8](Widdowson,1987)。试图改变原有的文化习俗也并不是一概否定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权威角色。教师要设法做到设计出可行的学习情景,指导并调控教学场景。可见,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地位摆到突出的地位并不是彻底弱化教师的角色,只不过是让教师在自主学习中承担了新的角色,让学生更多动脑动手而已。传统的模式要想打破不是很容易,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自主学习观念的形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瞬间改变。
影响中国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文化因素的确存在,绝不能忽略文化因素的影响。在我国,自主学习作为发展阶段的一种外语学习的尝试,有必要从文化角度分析自主学习在我国的特点,这样才能针对包括学生的特征和现有教学状况在内的诸多因素加以分析和论证,有的放矢地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主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急功近利,不分条件和现实把大学英语教学统统都搞成自主学习的形式,这样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的尝试,认清差异,逐步把自主学习的方式推广和普及。对文化因素在英语自主学习中所形成的障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掀开文化因素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探讨,希望更多的人来讨论这一话题。
[1]徐锦芬,占小海.国内外“学习者自主研究评述”[J].外语界,2004,(4):2-9.
[2]高吉利.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J].外语教学,2005,(1):60-63.
[3]Benson.P and Voller P.Introduction: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A].In Benson P and Voller P(eds.).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C].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7.
[4]McDevitt B.Learner Autonomy and the Need for Learner Training[J].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7,16(1):34 -39.
[5]Brow n,H Douglas.Learning a Second Culture[A].In Valdes,M.J.Culture Bound[M].Cambridge: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86.
[6]高鹏,张学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一份自主式课堂教学实验模式报告[J].外语界, 2005,(1):33-39.
[7]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8]Widdowson,H.G.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J]. EL T Journal,1987,41(2):83-88.
Cultural Factors That Impact on Chinese Students’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LIU Tian-fa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Studies,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Weihai264209,China)
The method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s advocated i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but whether it is effective does not have a definite conclusion.Last year when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cted as a visiting scholar in James University of the U.S,he made a survey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about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Compared 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facto rs that impact on the Chines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The author then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indeed som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and foreign students in autonomous learning of foreign languages.Autonomous learning is irresistible general trend,but for Chinese students it needs following in order and advancing step by step.Some strategies are,therefore,put forward accordingly.
autonomous learning;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differences;strategies
H319.9
A
1009-9735(2010)02-0124-06
2010-03-07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研基金资助项目(2008-2010)。
刘天放(1964-),男,山东青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化、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