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系统化解决的一点认识

2010-01-05 15:29
同煤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煤矿安全煤矿生产

池 峰

对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系统化解决的一点认识

池 峰

分析了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产生安全问题的根源,探讨了充分利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预警应急机制、企业安全文化等系统化方法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方法;管理方法

煤矿安全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要搞好煤矿的安全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安全生产状况,抓住产生问题的根源,采取综合措施,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生产各个环节的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t死亡率持续下降。2008年全国煤矿死亡事故1 954起,死亡3 215人,百万t死亡率1.148。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乡镇煤矿分别为0.33、1.162、2.374。2005年~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23.2%,百万t死亡率下降了56.4%。图1是1976年~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与事故死亡人数分析 (见图1)。

图1 1976年~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与事故死亡人数分析

我国煤炭产量约占世界煤炭产量的1/3,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左右。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难题,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炭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总体上来看,煤炭行业面临的安全问题,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是极不协调的,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相符合的,与党的执政目标是完全背离的,因此着力解决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

2 煤矿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其深层次的根源。就煤矿企业政策因素而言,安全事故频发的实质根由不在于有关当事人的“非理性”,而是特定的宏观体制环境约束下有关利益群体“理性”博弈的结果[1]。从法律和行政角度来看,我国尚处在“人治”向“法制”的转换过程,法制环境不完善、立法和执法未能协调好等,对采矿业的监督仍然采用行政监督方法,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采矿业管理,最终公共管理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和失灵,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以矿难的形式表现出来[2]。同时,从煤炭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来看,新工业化对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和资源的旺盛需求,导致其产品价格一路飙升,从而使能源行业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在利益的驱使下,从全局来看,“矿难”的频发是有其必然性的[3]。

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导致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5点: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技术管理薄弱、安全管理混乱、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滞后等。

⑴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严重。一些煤矿为追求高额利润,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铤而走险,抗拒执法,无证或证照不全,违法组织生产,超层越界开采;在局部区域内布置很多采掘工作面,导致井下一个班作业人员高达数百人。

⑵企业技术管理薄弱。由于煤炭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有经验的工人流失严重,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又不愿到企业工作,企业人才严重缺乏;一些煤矿不编制采掘作业规程和施工组织措施,不按设计施工作业;忽视生产技术管理,采掘布置不合理,采掘失调严重;制定的灾害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

⑶安全管理混乱,“三违”现象严重。一些煤矿管理人员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在采掘接替紧张时,采用非正规工作面开采;采用串联通风或用局部通风机送风,工作面微风甚至无风作业;不使用防爆设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探头随意布置,管理维护跟不上,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放炮不检查瓦斯,工人违章放炮等。

⑷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一些煤矿采掘一线工人多数为农民工,且乡镇煤矿的工人流动性很大,培训工作又不到位,工人素质很低,安全意识和自主保护能力差,违章作业现象相当严重。

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我国煤矿结构、体制、规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极不平衡。部分煤矿尤其是中小型煤矿在创建安全文化时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看起来很华丽,但实际上在指导安全生产方面的作用很有限,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3 煤矿安全生产的系统化解决方法

煤炭生产流程极其复杂,环节众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因素,我国煤炭行业在多年的生产管理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综合分析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笔者认为,综合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有效途径。

3.1 运用先进成熟、高效安全的生产技术,指导煤炭生产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掘进、支护、采煤、通风等技术工艺运用不当就会造成隐患和事故,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只有综合运用成熟的生产及安全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隐患产生的条件,实现安全生产。

⑴大力推动煤炭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创新技术的运用,提高科技投入效率。近年来,我国煤炭科技投入每年都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3%左右,完成科技成果千余项。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推动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避免科研项目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⑵全面加强技术管理。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

3.2 推行全面规范、管理有效的OHSMS体系,实现全过程监督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大量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煤炭行业几十年的发展也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不可否认,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HSMS)是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是经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的目前为止解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问题最有效、最科学的先进管理方法;17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体系的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等,达到PDCA循环,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持续改进的目的。如何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资源,全面有效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发挥好体系自我约束、持续改进,降低事故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作用,是煤矿企业导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⑴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各类人员对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习培训,深化体系标准的理解;加强正面引导,规范体系运行的行为。

⑵推进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要做好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工作;做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整理和补充;做好体系文件的执行和完善。

⑶正确处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方法的关系。一是要做好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结合;二是要做好与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结合;三是要做好与企业安全文化的结合;四是要做好与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结合。

3.3 建立实时联动、处置有效的预警应急机制,消除安全隐患

我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源产业特别是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煤炭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又取决于煤矿事故能否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能够及时消除事故风险因素,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因此,构建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及应急机制极为必要和重要。

⑴以遏制煤矿“五大”灾害事故为工作重点,推进矿井灾害预警、重大危险源防控技术的创新。矿井应建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并能实现数据实时传输、有害气体超限报警、自动闭锁功能,实现信息共享、远程决策与监测;建立集信息传输、收集、反馈和管理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安全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对井下电网、电气设备、顶板压力等的在线监测,提高安全监控的科技含量,实现安全隐患预测预报的及时、准确、真实。

⑵制定全面系统、可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应体现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的要求。科学性,就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严密、统一、完整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实用性,就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应符合本矿的客观实际情况,具有实用性,便于操作,起到准确、迅速控制事故的作用;权威性,就是预案应明确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权限和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任务等一系列的行政管理规定,保证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制定的预案经相应级别的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3.4 培育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安全文化,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力和文化优势的竞争。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企业文化有效融入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促进企业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建立先进的安全理念。煤矿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当体现安全发展的目标,为职工提供一个科学完整,有资源支持的安全发展蓝图并取得职工的认可和支持。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引导和教育职工思想认识上时刻警钟长鸣,真正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让“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的理念深入人心。

⑵狠抓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最基础工作,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要抓好新工人的岗前培训,其次是抓好全员的安全培训,再次是要抓好六大工种和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的培训,第四是要抓好应急救援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人员层次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可采取交流、实践、讲解相结合,在培训后期特别强调要进行效果的评估,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教育推动文化,文化发展教育的良性循环。

⑶落在基层,重在班组。班组是企业构成的基本单元,做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保障企业安全文化全面落实的基础。一是根据各班组的设备状况、工作面地质条件、现场危险危害因素等具体情况,明确员工工作职责及在危险状况下应采取的措施。二是以强化执行力度为重点,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目标,强化基层班组特别是班组管理人员对国家安全法规、《煤矿安全规程》、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三是推行安全事故责任问责制,激励和鼓舞班组成员参与到班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中去,通过班组日常合规行为杜绝事故的发生。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科学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也需要企业员工的共同参与。作为煤炭企业,既要重视教育和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因素,又要重视物质基础和管理方法,从而实现人与物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善安全状况。

[1] 李宝元,孙楠.矿难频发的宏观制根由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6(54):11-13.

[2] 林德昌.矿难的制度性分析[D].东南大学,2006:17.

[3] 王书军,刘纯安.矿难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师,2007(5):50-51.

Solution of Safe Coal Mines Production

Chi Fe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ource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status and production security problem,and discusses the usage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technology,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early warning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to achieve safety in production.

coal mine;safety;technical methods;management

TD79+1

A

1000-4866(2010)01-0006-03

池峰,男,1976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北京煤炭工业学校,现在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

2009-11-06

2009-11-24

猜你喜欢
煤矿安全煤矿生产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