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内控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2010-01-05 07:33柴国钟彭旭东
关键词:学位研究生论文

潘 立,柴国钟,彭旭东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杭州 310032)

研究生培养工作关系到学科建设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研究生培养“内部控制机制”(以下简称“内控机制”)主要通过输入保证、过程保证和输出保证三个方面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确保了研究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全面实施,促进了研究生培养的每个环节的顺利运行,保障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地方院校研究生管理机制的现状分析

地方院校由于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氛围、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与重点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其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之处:首先,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不够规范,“流于表面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未能很好地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三是研究生管理队伍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对管理机制的建立认识不足。事实上,研究生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其质量是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其质量保障体系也是动态开放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通过“输入—活动—输出”的全程管理来确保各个过程的优化。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以内部质量保证为主的研究生培养内控机制。

作为浙江省属重点高校,浙江工业大学一直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机械工程学院作为该校师资力量最强、学科水平最高的学院之一,自 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 3个博士学位点,9个硕士学位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授予权),学院在读研究生规模达 600余人,拥有“本科 +一级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机械工程学院深入研究了研究生培养内控机制的构建与环境管理方法,把健全内控机制、强化内控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来抓,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二、研究生培养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与运作

“内控机制”,是指事物由本身特质决定的内部诸因素构成、运行并且区别于其它事物存在的整体结构特点。内部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其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1]。研究生培养内控机制是由培养体系中的各机构与人员组合而成的运行系统,通过强化过程管理保证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自我协调控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不仅在管理部门与学位点、师生之间建立起健全的内控机构,而且注重实现内部各机构与人员之间的科学分工、加强联系、协调管理,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图 1所示。

图 1 研究生培养内部控制环境

(一)“全员式人本化管理”,改善硬环境

研究生培养内部控制的硬环境指内控机制内存在的各种机构及个人[2]。“全员式人本化管理机制”即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调动和发挥学院所有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有关人员(包括学院行政人员、导师、师资队伍、学生等)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明确他们各自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形成不同层级和不同环节的人员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享其权,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关系,建立质量链条上环环相扣的节点监控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如图 2所示。

图 2 研究生教育内控机制的硬环境

从图 2中我们可以得知:学院管理层是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中枢机构,其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共同完成。其中,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作为过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对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进行总体规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承担监督职能,对学位点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督促教。

(二)“全方位质量管理”,调节软环境

研究生培养内部控制的软环境,是指研究生培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的组织文化。学院在软环境的管理上采用全方位质量管理机制,对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管理制度、管理技术与方法、人员思想观念等因素进行全方位调节。

为了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有章可循,学院近年来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根据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关条例,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分别制订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章条例,并进行广泛宣传,旨在将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的学习深入到研究生师生中,实现内控管理规范化。

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首先,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建设工作,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体制,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其次,通过邀请心理专家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研究生心理教育,丰富研究生的思想、学术、文化生活;最后,利用浙江地方经济“制造业”特点,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研究生创业教育。

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内控机制环境的构建上充分考虑了地方院校研究生的特点,在运行机制管理上强调了要素的自我协调功能。事实上,“全员式人本化管理”充分调动了全体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质量管理”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氛围,改善了研究生培养内控机制的环境,对提高研究生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生培养内控机制重点环节的管理

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因此,我们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用全程式动态化控制机制。全程式动态化控制机制是指培养单位对质量目标从源头的招生环节,经中间过程的教学、培养和管理,到末端的学位论文等所有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内控机制只有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全程式的动态控制,才能得到结果上的保证和提升[3]。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内控机制重点环节的管理上,以全程管理为指导思想,分别在输入与输出环节实行“两项控制”,在过程环节实施“三个加强”(如图 3),通过点面的有机结合确保把内控机制的执行落到实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图 3 研究生培养内控机制的全程式动态控制

(一)以提高生源质量为重点,强化输入保证机制的实施

研究生生源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输入保证。机械工程学院把如何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作为研究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研究生生源质量。

1.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一方面,学院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推免生,鼓励本校的优秀应届本科生继续升造。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宣讲会、咨询会,介绍学院的学科优势,吸引外校的优秀生源。

2.扩大学位点的招生权力。从 2006年开始,学院对研究生的招生方式进行了改革,由学院“一手包办”的统管招生方式改为按专业统筹规划,将招生权逐步下放到相关学位点,研究生复试、录取等环节都由学位点指派的专人负责,为学院招收优质生源。

(二)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加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设步伐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机械工程学院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成立了“大学科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方法及管理模式的研究”项目小组。该项目小组制订了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点新的培养方案,起草了研究生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完成了一级硕士点下属的 3个专业近几年的研究生招生任务,还编写了化工过程机械学位点研究生校友通讯手册。另外,还分别在不同领域,采用不同方式对研究生培养和创新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成果。实践证明,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开展拓宽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视野,以开放式、多向度信息交流的方式加快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重视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平台的构建

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研究生培养了一定的学术能力、领导才能和管理技能,并增强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机械工程学院近年来构建了多个实践教学平台,改善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学院现已拥有实验用房面积超过 10000平方米,专用仪器设备和大型共享测试设备资产 4000余万元,浙江省和学校对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机械电子工程两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已投入建设经费共计 8000万元。同时,学院以机械工程学科为依托,建立了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多个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

学院结合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生源特点,从管理制度和发展形式等多种角度积极加强软环境建设。首先,积极开展研究生教学实践,提高了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助研,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第三,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论文交流会、研究生创新竞赛、研究生创新科技立项、研究生机械设计大赛,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最后,设置不同形式的研究生助管岗位,通过选拔优秀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校外挂职锻炼等形式,为培养研究生管理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研究生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

地方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育人理念,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1.合理规划与配置教育资源。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上整合了学院固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享平台建设。学院承担的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不仅对国内重点高校的学科资源平台的建设、共享和运作有了一定的调研,而且构建了一套系统合理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框架结构,为地方院校加大应用性人才培养力度与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的基点建设做好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工作。

2.多样化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院与知名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导师和研究生团队承接了地方企业的多项课题,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如与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了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通过送研究生进基地的方式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以优秀学位论文培育为宗旨,确保输出保障工作的完成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输出的重要保证。地方院校只有进一步完善良好的创新环境,从制度上加强对研究生的引导和管理,并加大“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力度,大力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促使地方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1.论文评审坚持规范化和制度化。首先,建立了统一的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和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由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组组织教师对研究生论文进行初审;最后,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全盲评、双盲评”的评审制度。从 2004年以来,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到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省内外重点院校,保证了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和严肃性,提高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2.创新答辩方式,采用“大组答辩”制度。机械工程学院自 2006年以来,组织专家组成大组答辩委员会,分别对质量较高、申请优秀的学位论文和评审成绩较不理想的学位论文进行质量把关,严肃答辩纪律。这一举措,在鼓励优秀学位论文的同时减少了低水平学位论文。其次,改进了论文修改制度。对所有送评返回论文均要求按评审专家意见进行返修。最后,对于不合要求的论文,严格执行肃清原则,实行一票否决制。

3.重视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与遴选工作。机械工程学院自 2006年开始实施院级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邀请知名教授组成专家组对申请优秀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性进行鉴定。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激发了研究生投身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获得者在取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有四名博士研究生入选学校“百优博士论文的培育资助计划”。

[1]黄浩莹.企业内控机制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 (10):16-18.

[2]古瑶,杨秋波.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内控机制的建构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54-56.

[3]李恩,刘柳.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功能定位的理性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8):177-179.

猜你喜欢
学位研究生论文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