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锦发
(浙江省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浙江 桐乡314500)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和危害,会给蚕种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故在生产上严格采取控制胚种带毒,控制桑园病虫害,控制食下感染途径,严格防病消毒等技术措施,其结果能有效控制微粒子病。
贯彻“三控一严”的微防方针,落实“净化大环境、控制小环境,全程叶面消毒,跟踪检测”的微防技术路线,实行综合防治,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微防方法,其核心是控制好原蚕的食下感染。
就目前蚕种生产环境,如果没有对桑叶进行叶面消毒,其生产结果就会造成蚕种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淘汰蚕种,影响蚕种平衡。使用药物防微所用药物有2类,一类是治疗性的药物,如防微灵;另一类是消毒药物,如消特灵。防微灵喷洒桑叶面,隔天采摘使用,饲养7湘、九芙品种的防微效果显著,而使用后期全茧量、产卵量均有下降,尤其对7532、湘辉、芙蓉的不良影响稍大。本人在2009年春期,在广西东兰蚕神有限公司进行了桑叶叶面浸渍漂白粉精试验,对微防效果与茧质和制种量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蚕品种 七湘
药剂 江苏索普集团生产含有效氯60%的漂白粉精
浸渍浓度和时间 1~2龄,0.3%;3~5龄,0.4%。浸渍时间:1~3龄10分钟,4~5龄20分钟。
添食时期和方法 每餐浸渍,浸渍后脱水机3000转/分脱水,晾干后喂蚕。
处理区设置 A处理区,全龄不浸渍桑叶(对照区);B处理区,1~3龄桑叶浸渍消毒,4~5龄不浸渍;C处理区,1~5龄桑叶浸渍消毒。每个处理区设9个重复,每区饲养4克蚁量。
随机抽取样本,每个样本30蛾,按集团磨蛾的方法,对每个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每30蛾作为一个检验单位。
各处理区的防微效果见表1,从表1可知,A区的微粒子病平均检出率是16.29%;B区的平均检出率4.39%;C区仅为2%(只有检出一个样本),其它的没有检出,平均检出率是0.22%。
从表2可知,漂白粉精桑叶浸渍消毒,B区比A区全茧量增加0.045 g,C区增加0.12 g。对原蚕生命力影响,B区下降1.2个百分点,C区下降1.3个百分点。
表1 漂白粉清桑叶浸渍消毒的防微效果
表2 漂白粉清桑叶浸渍消毒对原蚕生命力的影响
表3 浸渍桑叶对收茧量和制种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克蚁收茧量B区的比A区增加0.43 kg,C区比A区增加0.49 kg。 kg茧制种量B区比A区下降0.22张,C区比A区下降0.23张。
从试验结果看,不浸渍桑叶试验区只有1个重复合格,其余淘汰,合格比例只有11.11%。1~3龄浸渍桑叶试验区2个重复不合格,其余各重复合格,合格比例63.63%。全龄浸渍桑叶试验区合格率达到100%,无毒率达到88.88%。试验结果表明:漂白粉精浸渍桑叶饲养原蚕能有效控制微粒子病,防微结果达到显著。
浸渍消毒后克蚁收茧量略有提高,分别增加0.43 kg和0.49 kg。其原因主要是通过桑叶浸渍消毒后能杀灭桑叶中的其它病原物,降低了交叉感染机会,减蚕率有下降的趋势。
浸渍消毒后种茧调查健蛹率略有下降,分别下降1.2和1.3个百分点,公斤茧制种量也下降,分别下降0.22张和0.23张。其原因是由于桑叶浸渍过程中桑叶没有充分凉干而食下半干桑叶所致,健蛹下降也造成了公斤茧制种量也同步下降。只要改进桑叶浸渍消毒后的处理方法,其健蛹率和公斤茧制种量会大大提高。试验结果对于不浸渍桑叶所造成的淘汰蚕种(淘汰率要达到88.88%和36.36%)比较,公斤制种量下降(5.94%和6.21%)只是较小的损失,在目前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只有浸渍桑叶才能保证蚕种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蚕种的有效供给。
作者认为,蚕种生产在目前环境较差情况下桑叶浸渍饲养原蚕是必要的。但桑叶浸渍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桑叶的处理,如果天气晴燥,桑叶处理后适当凉干即可给桑,如遇天气阴雨,则必须将桑叶脱干待完全凉干。在桑叶浸渍消毒的同时还要注意防微的综合措施,如环境的彻底清理和消毒,以防环境中的微粒子病原传播到蚕室。同时要做好桑园治虫工作,减少虫口叶、虫粪叶进入蚕室。方能有效全面提高微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