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芸
(洛阳市卫生监督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防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实现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等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健全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等环节的控制要求。事业单位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应当符合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规模、资金占用成本、预计盈利水平和风险程度等因素,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投资进度和资金投放量。
固定资产授权审批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审批人应当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岗位分工。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事业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控制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费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固定资产故障率和使用风险。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规定的步骤和方式实施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和保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要大修的,应当由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共同组织评估,提出修理方案,经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批准后实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费用,应当纳入单位预算,并在经批准的预算额度内执行。
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有效的内部控制,通常要求事先将应予资本化的资产项目设置目录表加以确定,对于不能列示的财产项目,在金额上设定一个下限。凡是不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范围以及金额低于下限的任何支出,均应列作费用并抵减当期损益。
盲目开发与购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意义上来说,代表了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其投入的多少反映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近几年来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拉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刺激需求、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显示,1958年至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失误率接近投资项目的40%,其造成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一些建设项目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作较多;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面超过事业单位筹资能力,盲目上项目,造成半拉子工程,使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无法发挥经济效益;一些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项目一建成就开始亏损,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
项目施工过程发生舞弊。固定资产建造过程中普遍存在舞弊现象,主要指工程耗材中发生的舞弊。具体表现形式为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工程使用材料规格和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材料耗用量不合理,严重偏离预算等。
在建工程转固不及时。事业单位不论是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还是出包工程,其会计核算均应通过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按规定在建项目融资利息费用构成在建工程投资成本。一直以来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比较滞后,一个项目完工后,最快一两年,最久的三五年才进行决算。许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后,未尽快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及时转入固定资产,仍以在建工程列示,造成决算的工程项目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信息不真实。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合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制定折旧政策一刀切的现象,很少考虑折旧的差异性,没能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折旧政策,一般表现为折旧年限偏长、折旧率偏低。此外,有些事业单位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任意变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折旧政策并未得到一贯性执行,违反了会计估计不得随意更改的原则;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规范,存在对已报废或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的现象。
盲目开发与购建固定资产的风险分析。由于事业单位一味追求固定资产高规模,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决策环节草率行事、审批失察,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能力低下、对风险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的风险。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如期建设,预期的收益不能实现,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项目施工过程发生舞弊风险分析。项目施工过程舞弊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固定资产购建和工程项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存在漏洞。对工程建造过程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工程审计执行不力,使不合规定的材料用于实体建造,导致项目质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生产经营需要的风险;工程材料采购业务不相容岗位未实现职责分离,为一些人员拘私舞弊提供了机会和可能,造成价格过高风险;未对材料采购业务进行复核,对相关票据凭证未进行严格审查,致使虚构材料采购业务,虚报材料用量,损害公司利益。
在建工程转固不及时风险分析。在建工程挂账,延期办理竣工决算使融资利息资本化,使得利息计入工程成本,从而减少当期财务费用,同时又少提折旧,有的事业单位为达到经营指标,会拖延在建工程的结转,产生固定资产建造成本虚增、调控利润的风险。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的缺乏、事业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与工程核算部门配合不畅而对工程决算核实审批不及时、工程建设流程复杂而未能识别工程己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造成在建工程不能及时转入固定资产,导致财务信息不实风险。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合理的风险分析。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行业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资产利润率相差很大,制定统一的行业折旧率,部分已不适用,再加之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等具体条件不同。事业单位并未考虑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未针对自身历史信息和地区、行业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导致折旧政策制定不合理风险。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如果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及时核对,就容易造成资产入账不及时,或清理报废资产未及时核减,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不真实,从而导致折旧核算上的不真实、不准确风险。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1(2):9.14
[2]张广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色议.财会研究.2008(12):63.64
[3]邓昌华.企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的原因及盘活对策.石油机械.2O03(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