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华
(昆明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1)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小户型应是我国住宅的主体户型。当前住宅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细化,小户型开始在全国许多大城市受到青睐,但我国建筑学领域尚缺乏对它的研究。本文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从居住学的角度出发,对小户型住宅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要点等进行深层探讨。
对于小户型住宅的概念,目前建筑行业没有形成共识。有按面积界定的“套内面积50平米以下房屋称为小户型”,也有从户型上界定的“户型为l居室的房屋称为小户型”等等。一般把平面紧凑、居住空间较少的精巧户型或建筑面积少于70平米的户型统称为小户型,然而这样的概念显然甚是模糊。
《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清议先生在其博客中(http://blog.sina.com.cn/u/4a46559f 010004w8)发布的《为什么城市人口仍将大幅增长》一文中,认为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导致了国内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并预测,到2025年国内城市人口比例将提升到70%,生活在城市的人口将由目前的5.62亿人增长到10亿人。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和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城市房价逐年攀升,住房压力将越来越大,短期内并无缓解的趋势。近年来,国家加大调节力度,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出台了各种政策,其中2006年出台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就提出了90m2以下住房须占项目总面积7成以上、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3成等“硬指标”。90m2以下属小户型住房。在建设节能、经济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由住房政策的导向和人均GDP涨幅相对房价涨幅偏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户型将在各种户型住宅中占有较大比重。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界定小户型的概念:
以居住空间数量界定不超过三个,即两室一厅、一室一厅、或单室户型。居住空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住宅功能的复杂程度。当居住空间较少时,家庭生活结构趋向简单.住宅的功能也可简化。目市场上销售的小户型大致有三种类型:单身公寓。一居室和二居室户型,其居住空间一般少于三个。
以面积来界定:建筑面积少于80平米。小户型的基本空间包括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各种居住空问的大小不仅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尺度,还应考虑居住的舒适性。
以居住主体的类型界定:以单身青年或年轻夫妻家庭为主,家庭人员大多为1-2人,少数为3人。小户型住宅不只是面积相对较小,更体现了青年人追求高效、舒适和简约时尚的生活方式。以居住主体来界定小户型的概念,才能抓住小户型的本质,从根本上区别于普通住宅。
目前,我国还有数百万城市居民缺乏住房和卫生设施,贫困地区尤为突出。政府有责任通过新建和改建,实现人人特别是城市和农村的平民都有适当的住房。2006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其通知精神要求房地产发展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落实和完善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加强法治,规范秩序;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对于市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经济产业链的良性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小户型的居住对象多半是单身的年轻人、新婚夫妇或独立生活的老年夫妇。其中,50~60m2甚至30~40m2这类超小户型的住户群主要以单身青年为主,50~60m2以上相对较大的小户型住户群则以小家庭单元为主。如在北京地区的租赁市场调查中显示,一居室最受欢迎,主要为解决基本居住问题,需求人群多为28岁以下年轻人。就年轻单身人士这一类住户群而言,一般具有居住年限不长、流动性大、居住功能常多位一体等特点。选小户型为婚房的新婚夫妇亦多为年轻人。年轻人具有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追求新、奇、美、乐,崇尚个性等性格特征,所以,小户型的布置应以简洁、时尚、舒适为主,实用与装饰并重,并留有余地,为住户展示自身个性提供条件。
与年轻单身住户群相比,老年和家庭单元式住户则具有相对稳定、活动较单一等特点,室内的静态休闲较多,对居住功能要求程式化,对储藏空间的需求量更大。总体而言,会选择小户型的住户群一般对自身舒适度要求较高,而对社交功能的要求则相对薄弱。所以,布置户型时在功能分区上应注意权衡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比重与分隔,合理安排储藏空间。
在户型设计时需结合小户型“小”的本质,综合考虑以上不同住户群的特点,合理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者是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保留多种选择的可能。而在小户型装修中,则需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住户群的特点体现其特质。
随着我国住宅结构的变化,很多建筑界和房地产界专家都认为户型变化是对房地产行业的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可以使人们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在现有环境中.把中小户型住宅做得更符合普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同的生活结构关系决定了不同的住宅功能关系。这种功能关系的变化也决定了小户型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
小户型由于面积指标的限制多设计为小面宽,大进深,因此尽量缩小交通面积,增大实际使用面积是小户型住宅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小户型城市住宅中,由于套内建筑面积小,家庭人口少,在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等方面的要求较弱,更强调空间的复合,在单身户型中,起居室、餐厅、卧室和书房往往被设置在同一空间中,空间的功能可谓高度复合。
小户型住宅很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好空间,减少空间的压抑感,创造满意的舒适度。空间的高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是住宅的使用系数要高,分摊的公共面积要小;②是在相同使用面积的基础上.可利用性的提高有利于家具布置墙面尽可能整洁、完整、不零碎,具体包括房间的门窗设置的位置应适当.厨房、卫生间的空间比例合适,尽量少出现虽有面积却无法利用的现象。对某些设备角落或空间富余处加以利用;成为储存与收纳的空间,如洗手台盆下设置储物柜,走廊设置吊柜,管井与墙体之间增加储物搁板等,都是一些化消极空间为积极的方法。
小户型住宅的面积虽小,功能却不少,所以必须讲求灵活的空间功能,小套型最好做平面可调剂、可改造、可多种组合的一种设计。不仅要求具有起居功能,还必须有会客.活动、学习的功能;单室户中卧室的功能就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在空间设计时灵活设计隔断,尽量少用固定隔墙,以使空间开敞,减少因为面积小而带来的封闭和压抑的感觉。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者连接,不做明确的限定。如许多小户型都是起居与餐厅合二为一,或者将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虽然从独立性上有欠缺,但往往可以获得更加开敞的空间感。
比如现在许多楼盘设计了飘窗台,由于窗未落地,不计建筑面积,但室内空间却有所扩大,40cm的窗台可以小坐,可以摆放陈设,也可以通过家具调整为梳妆台或写字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有一些飘窗还可以设计成转角的形式,扩大了景观视线,改善了日照与通风条件;此外结构形式也从传统的方梁方柱,改变成为异型柱体系,室内空间干净完整,没有凸角或起伏,使得家具陈设更为有利,提高了布置家具的方便性。
以轻质材料、透光材料或多用家具等活动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场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户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的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如日本的小户型的客厅可以作为餐厅,而且他们的墙面是活动的,甚至在客人较多的情况下将卧室融入到客厅中来。
因为厨房、卫生间设备设施最多、管线也最多。以前往往没有成套的厨房、卫生问的设备,结果布置得不太紧凑,占用面积很大,所以要用集成的办法,把管道的面积、功能按照人体能学的原理组织在一起,这样既能节省面积,又不影响使用。
现在的住宅装修吸收了宾馆豪华装修的精髓.结果住宅既不像住宅也没办法和高级宾馆相比。所以采用简洁明快的装修手法,清淡的材质与镜面玻璃等有利视觉延伸的材料,也是一些扩大空间感的装饰方法。为节省面积.家具应该尽可能做到多功能,比如床,可以竖起来是一个柜子,躺下来是一个床位。这样通过住宅设计的研究、设备家具的研究,面积会做得很实惠。
所谓“实用科学技术”,应该是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或者是多采用自然资源的技术。要提高小面积的性能.就要考虑科学技术,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使小户型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保持良好。
做好小户型不能简单处理,只做减法,在减少面积的同时不能降低舒适度。应通过创新做好加法,完善功能、增加科技含量,达到功能不降舒适度增加.做到小而精,小而全。根据小户型面积紧凑与精细的要求,一些具备高科技的高新产品应配合小户型设计加快研制与应用。
薄型高效的保温材料,或复合保温墙体。隔声、保温、坚固的薄型内隔墙材料或可折叠、可拆改的分隔墙材料。为适应厨、卫空间的两段式或三段式改造及其面积要求,配套密闭性好、使用寿命高的推拉门、折叠门。具有较紧凑空间的工厂化整体卫生间。设施管线相对集中,地板采暖或管线埋地,或能做天花板的散热致冷板材,室内尽量无明管线。无机房电梯,多层机械式车库。吊柜、搁板与紧凑型家具。如多层床,桌柜一体、床柜一体等紧凑型家具的推广使用。嵌入式冰箱、洗衣机,薄型电视,小型悬挂式音响,推广笔记本电脑。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界定了小户型的基本概念,小户型作为适应我国国情的主体住宅户型.是未来我国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如何利用小空间,创造功能齐全,舒适度高的居住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小户型住宅设计任重而道远,设计师需要精心设计,综合考虑,设计出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满足居住功能需要的理想住宅,创造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1]祖刚,仲德昆.从住居学角度浅析小户型住宅.设计研究,2004.
[2]周琪.住宅楼中小户型建筑设计探讨[U].工程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