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青
(金华商业学校商贸教研组,浙江 金华 32100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 ”的呼声。江泽民同志也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自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寻找最佳育人途径。但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负担过重,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困难大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究其原因,在于许多教师没有以新对新,而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注重知识传教,轻视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创新意识的退化;教师的教学工作的日趋模式化,老师的教学仅局限于教学参考书,将学生的能力训练变成了枯燥的纯应试技术训练,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将针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扬创新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心理学家认为,观念是指人的思维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反映,它使人能够从客观现实 中引出概念、思想、计划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正确的观念对事物有促 进作用,错误的观念则有阻碍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可挖,如何把这种潜力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英语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目前大多数教师所从事教学的课堂,无非是让学生听听、说说、做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家庭、学校的日常生活,一节课下来,看上去非常热闹,等到要求学生动笔写作的时候才发现错误百出。所以,现实的英语教学中,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新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还应该具有高度的创造激情和毅力,有一种不断进取、追求、永不满足和停止的创新精神,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和书本的条条框框,要敢破敢立,将课堂变为创新能力实践的战场,创新精神发扬光大的阵地。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相对而言,发现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答案,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和敢于批判,发现问题能及时对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教育学认为,模拟教学能使学习者扮演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今日的课堂不再是讲与练的比重问题,课堂里的每一项活动都带有模拟交际的性质,利用教室里现有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有的采用简笔画,有的用动作,有的用幻灯片、录音机进行模拟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上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果教室上课时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吃不了”,久而久之就会不断有学生跟不上节奏,这样一来,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教的很辛苦,学生也学的很累,效果却是很差。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我们不妨将所有的学生按现有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四组一起上课,但采取不同的教法,让每个人在课堂上都能学到知识,让好的“吃的饱”,差的“吃得了”,形成差的不差,好的更好的局面。
适当集中,突破难点。首先是集中教学词汇。英语中最难的就是记单词,对音域听不懂、讲不出、读不会、考不好都是因为词汇没有记清楚,如果能突破记忆词汇的关卡,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加。过去记单词是教一个记义个,每接触一个都要求会读、会拼、会背、会默写,还要求会用、会背音标等,很难把每个单词都掌握牢固,容易混淆。如果把单词汇集起来,试图发现它们的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充分利用规律记忆,让记忆从无意识变为有意识,按科学规律记忆的结果就是,学生不再害怕记忆单词,反而觉得记忆单词很有趣。其次可以集中日常生活用语,我们把每个单元里的日常生活用语都归纳起来,把日常生活中寒暄所必用的句子变成对话,要求两个搭档对话操练,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学生学会了这些句子后,马上就可以应用,觉得自己小有成就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最后,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在英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单位招聘总是优先录取专业英语的,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按将来自己喜欢干的工作来选择兴趣小组,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看到应用英语不再是将来的事,必然会尽力让自己学好。
新版本的教材给教师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但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得心应手的采用新教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和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队伍存在种种因素制约,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成为阻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抓培训,进行听和说的强化训练,要给学生半桶水,老师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桶水;其次是抓管理,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获得英语知识和交际能力。抓好管理就能帮助教师克服随意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三是抓示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可以让老师们进行教学比试,挑出优胜者讲授示范课,让大家在和谐的气氛里谈创新的经验,讲失败的教训,通过交流教学体会,增强了优胜者的责任感,也让相对落后的老师树立了争先的决心和勇气,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大家势必都会比学赶帮超,大家一起创新把英语教学活动坚持下去。
实践证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简介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因此能够迅速进入角色,更好的理解和适应交际训练。虽然说课堂上的教学方案要花时间和心血去精心设计,备课又花费时间和精力,但老师的价值就在于他们通过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样老师的努力也算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教学活动使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授者,而根据需要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他可以是课堂活动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帮助者,学生表演的忠实观众甚至是学生分组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关系此时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体,由此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仅听说读写能力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从前的被动听讲者变成了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1]李润强.湖南娄底广播电视大学.《论英语创新教育》
[2]徐明多.浙江平阳新纪元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3]金蓉菲.平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浅谈中学英语课堂的创新教学》
[4]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教育研究》1999.8.25
[5]《江苏教育》2004.2
[6]《上海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