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0-01-01 00:01李旭颖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7期
关键词:植物病害变色生物防治

李旭颖

(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

1 植物病状种类

病状,感病植物的外部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变色

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变色主要是由于叶绿或叶绿体受到抑制或破坏,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

变色症状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或黄化。褪绿是由于叶绿素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属于这种类型的变色,还有整个或部分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另一种形式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是由于叶片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位相间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颜色部位的轮廓是清楚的。有时,变色部位的轮廓不很清楚,就称作斑驳。斑驳症状在叶片、果实上是常见的。

1.2 坏死

坏死是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通常是由于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坏死斑和叶枯。坏死斑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轮廓都比较清楚。有的坏死斑周围有一圈变色环,称为晕环。大部分病斑发生在叶片上,早期是褪绿或变色,后期逐渐变为坏死。坏死发生在花朵上,则直接降低花卉的观赏和商品价值。叶枯是指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植物叶片、果实和枝条上还有一种称作疮痂的症状,病部较浅而且是很局限的,斑点的表面粗糙,有的还形成木栓化组织而稍为突起。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

1.3 腐烂

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是由于病原物产生的水解酶分解、破坏植物组织造成的。植物的根、茎、花果都可发生腐烂。腐烂与坏死有时难以区别。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廓。腐烂可以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如细胞的消解较慢,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发而消失则形成干腐。相反,如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软腐则主要先是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组织的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

1.4 萎蔫

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主要由于植物根部受害,水分吸收和运输困难或病原毒素的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物造成。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凋萎一般是不能恢复的。根据受害部位的不同,有局部性的,如一个枝条的凋萎,但更常见的全株性的凋萎,萎蔫的后果是植物的变色干枯;而萎蔫期间失水迅速、植株仍保持绿色的称为青枯。不能保持绿色的的又分为枯萎和黄萎。

1.5 畸形

是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病变,致使植物整株或局部的形态异常。畸形主要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激素物质或干扰寄主激素代谢造成的。全株生长不正常的畸形,常见的有矮化和矮缩。矮化是植物各个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地受到抑制,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矮缩则是指植物不成比例地变小,主要是节间的缩短。如枝条不正常地增多,形成成簇枝条的称作丛枝。叶片的畸形也很多,如叶片的变小和叶缺的深裂等,但较常见的有叶面高低不平的皱缩,叶片沿主脉平行方向向上或向下卷的卷叶,卷向与主脉大致垂直的缩叶。

2 植物病害的病原

在园艺植物病害中,约有80%以上的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引起的病害不但种类多,而且危害性也大。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病斑上常常有霉状物、粉状、颗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它病害的重要标志。

2.1 霜霉病

霜霉病是园艺植物上危害严重、发生普遍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幼果和新梢。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引起霜霉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菌科的真菌,它们是植物上的活体寄生菌,它们的菌丝蔓延在寄主细胞间,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大多陆生,危害植物地上部,引致叶斑和花穗畸形。霜霉菌在病部表面形成霜状霉层。此病主要危害叶片,茎杆、花梗。

2.2 疫病

疫病主要是指由疫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类病害,这类真菌寄生性较强,多为两栖或陆生。主要引起植物花、果、叶部组织的快速坏死和腐烂。高湿是影响病害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因素。

2.3 白粉病

白粉病是植物上发生普遍的重要病害,除了针叶树外,各种农作物、各类蔬菜果树,许多植物都有白粉病的发生。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嫩茎、芽及花瓣等幼嫩部位。被部位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粉斑,可相互愈合,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其上布满白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白粉变为灰白色或浅褐色,病叶枯黄、皱缩,幼叶常扭曲、干枯,其上可形成黑褐色小粒点。

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体表寄生,菌丝体只附着在植物体表,靠菌丝上产生的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病菌多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或以闭囊壳在病叶、病枝上越冬,有时分生孢子也可以在病部越冬。病菌的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温室该病周年发生,并且成为露地栽培的初侵染源。防治白粉病主要采取消灭初侵染源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2.4 锈病

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的真菌引起的一类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叶片,引起叶枯及叶片早落,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由于产生大量锈状物而得名。锈菌是的生活史是真菌中最复杂的,有多型性和转寄生现象。锈菌形成的夏孢子量大,有的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锈菌的寄生专化性很强,因而较易获得高度抗病的品种,但这些品种也易因病菌发生变异而丧失抗性。

2.5 灰霉病

灰霉病是被葡萄孢属的真菌侵染所造成的一类病害的总称。灰霉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可以危害多种园艺植物。不仅在植株生长期间发生严重,而且在采后的贮藏、运输过程中也发生严重。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尤其是在潮湿条件下及多雨季节,灰霉病发生严重。此病可危害叶片、茎、枝条、花和果实。

3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定期进行疏松土壤以保持通气;按合理比例施肥;严格按要求修剪,剪前清除露水,根据生长状况不同调节修剪频率;使用抗病品种。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防病增产效果显著等优点,但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杀菌剂毒性过高,抗药性、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应积极开发新型无公害农药。

3.3 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通过调节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3.3.1 生防菌种类。①生防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和土壤农杆菌等。 ②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菌根真菌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木霉属真菌。③放线菌:应用最多的是链霉菌及其变种,井冈霉素、内疗素等制剂已应用于生产。④病原菌无致病力菌株。⑤病毒的弱毒株系。

3.3.2 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如下:①抗生作用;②重寄生作用;③竞争作用;④溶菌作用;⑤噬菌体。此外,生防机制可能还有:在逆境中,如干旱、养分的胁迫下,通过加强根系和植株的发育提高耐受性;可诱导植物对病菌的抗性;使病原菌的酶钝化等。

3.4 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近年来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使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触目惊心。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研发更多更安全的生物农药是历史的必然。另外,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也将成为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

[1]薛金国等,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8.

[2]梁建根,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2008,9.

猜你喜欢
植物病害变色生物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变色的真相
变色花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发明创新需“变色”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