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悦兰
高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系统提高职业技能。教学内容要符合“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学载体要符合行动导向的需要,有利于“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教学法的开展;教学组织要以学生为中心,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展开情境教学活动。笔者以《利润及股东权益业务核算》课程为例,谈一谈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
1.坚持两个系统,强化操作技能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的体现是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满足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需要,“高”的体现是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既要注重职业岗位操作技能、工作过程知识、职业道德的系统培养,又要注意相关知识、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
2.坚持工学结合,强化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在职业情境中去感受、去熏陶、去体会。只有把真实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目标、工作环境、工作工具、工作产品引入到教学中,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因此,有教学内容设计中,内容的选择与编排,要有利于工学结合,遵从人的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3.坚持任务驱动,强化教、学、做合一
把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实现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技能培养方法。因此,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知识、技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动态的、有机的组织。在《利润及股东权益业务核算》课程中,以经济业务为活动载体,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会核算利润、分配利润、核算资本公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等问题。
二、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
按照上述设计思路,《利润及股东权益业务核算》课程内容可设计成为以下几个任务,如下表所示:
以上每项具体内容,都是先提出工作任务,围绕着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进一步进行项目设计,提供相关素材和环境;其次提出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前面四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并进行检查评估;最后强化能力操作部分,由学生独立或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各学习任务一般是按照经济业务由简到繁、操作技能由低到高、处理过程接近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的,相关知识由浅入深,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注重涵盖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部分内容。
三、课程内容设计的特点
1.建立课程内容与会计岗位任务之间的联系
紧紧围绕会计岗位任务的内容来组织该课程的内容,明确相关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的具体路径,尽量做到该课程内容与会计岗位任务的相关性,尽量以应用的方式给学生实用的知识,使学生在职业院校学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会计核心课程。
2.围绕“做”来设计课程的内容
该课程内容以“做”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做”给学生提供直接体验“利润及股东权益业务核算”知识的实践应用的机会,并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动机;通过“做”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能力生长的路径;通过“做”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经验知识在学生认识结构中形成有机组织,形成灵活适应新情境的反应能力。
3.改变了传统的会计课程内容的叙述方式
传统会计课程内容的叙述方式是以直接叙述知识为主要形式,从知识功能的角度进行叙述,而该课程内容在思考知识的整合时,是从学习情境的角度进行思考,将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动态的、有机的组织。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当学生积极地完成具体任务,努力地思考其中的实践性问题时,相关的知识才可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与工作任务建立有机联系。
4.改变了传统的会计课程的教学形态
《利润及股东权益业务核算》课程内容在设计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通过任务分析,以经济业务为活动载体,解决电会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进而进一步解决如何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真正做起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