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琼
时常会听到老师和家长抱怨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怠慢学习。为什么不能把网络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呢?下面笔者以教材《像山那样思考》的教学实践为例,结合网络化教学理论和传统课堂教学体验,就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寻找多种信息渠道,丰富教学资源
在网络信息时代,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材料。比如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班级上课的时候,由于此文的语言表达比较含蓄,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资料库平台的功能。课堂上,在学生理解森林环境的毁灭将给人类带来世界性灾难后,要求他们写环保倡议书和绘制环保宣传漫画。教材所提供的文字资料是有限的,而学生本身关于环保的知识经验也十分有限。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环保网站,如绿色中华(http://www.grchina.net),绿色家园(http://www.greenhome.net.cn),人民网环保频道(http://env.people.com.cn)等,引导学生上网进行深入查询,还可以让他们仔细观察学校自行设计的《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虚拟网站。要求学生能从网络中找到所需素材进行充满个性的创作,从而丰富学习语文的资料。
二、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
首先,使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森林与人类关系的了解十分有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局域网优势,引导学生通过资源共享,在电脑中调用大量环境优美、特产丰富的媒体资料,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被迅速激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迫切地想去探索、发现森林的奥秘。在讲述森林的毁灭给人类带来世界性的灾难时,让学生细细观看洪水泛滥、风暴侵袭、疫病流行的等灾难场面……这些声、光、色、形于一体的情景,把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动感的画面。
其次,可以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作电子作品,发展其创新潜力的。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制成演示文稿,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页面),也可以是复杂的(内容丰富、有多项链接),然后组织信息技能强的同学制作《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网站。
再次,利用虚拟现实构建模拟环境也是改善学生认知方式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针对学生易受声音、图像感官刺激的心理特点,从多角度挖掘他们的潜能及兴趣,以达到“自我激活”的效果。
三、改善师生的交流环境
通过资源共享达到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目的。例如,在拓展部分教学时,要求学生写有关环境保护的短文,习作发布在网络上,教师引导学生读同学的文章,帮着同学使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进行修改。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联系工具,如QQ群、msn、mv等载体将典型文章提供给学生,师生共同评议、修改,鉴赏佳作。此外,还可以应用论坛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教学完成后,组织学生在校园网的论坛上,就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进行讨论,并发起投票。这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更为开放的交流,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独立思考精神。
四、实施个别化教学
网络环境构建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利用网上资源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结合课文查看森林被破坏后所遭致的一系列严重灾难。学生既可以通过课件及时获取反馈和帮助信息,也可以随时通过局域网进行提问和发言,与师生进行交流……这样的模式,一定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完全打破了通过老师系统讲解而获得枯燥死板知识的模式。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网络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旨在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