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柳暗花明”的台前幕后(二)

2009-12-31 08:33李景贤
海外文摘 2009年11期
关键词:苏方柳暗花明戈尔巴乔夫

李景贤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1989年5月15日,戈尔巴乔夫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正式访问。这是自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抵达北京以来,30年后苏联最高领导人再次来到中国。小平同志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见定于5月16日上午10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

9点35分,小平同志在女儿邓榕的陪同下来到东大厅。他安详地坐着,话不多,但有一句我一直记得“请人给他(戈尔巴乔夫)带口信以来,在三年多时间里,国内外一般的事情都不怎么过问了,就想着今天怎样跟他谈。”

钱其琛外长指定我给小平同志做记录。我第一次零距离地站在这位伟人的身旁,内心的兴奋、自豪真是难以言表。

10点过了三四分钟后,小平同志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见正式开始。小平同志庄重地表示:“中国人民真诚地希望中苏关系能够得到改善。”他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两国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并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接着,小平同志从两个方面扼要地回顾了中俄、中苏之间近一二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一、沙俄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从中国“得利最大”,“以后延续到苏联”。“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对中国的威胁从何而来?中国“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

小平同志谈及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论战时,说自己当时“扮演了并非无足轻重的角色”,20多年后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

小平同志强调:历史账讲了,这些问题就“一风吹”,“把重点放在未来”。

中苏关系正常化包括两国、两党关系的正常化。小平同志还特意与戈尔巴乔夫谈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问题。在苏联当时正面临着复杂局面的紧要当口,他这样做是有很深用意的。这表明老人家怀有这样一种真诚的愿望: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不断发展,十月革命这面旗帜能在十月革命故乡的上空继续飘扬下去。

戈尔巴乔夫在会谈大厅一落座,就庄重地对小平同志说:“我们政治局全体都赞同您那句著名的话(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坐在这位85岁高龄的长者身旁,年仅58岁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毕恭毕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边记、边点头,连连说:“对”、“是的”、“同意”、“完全赞同”。戈尔巴乔夫偶尔也插插话,比如,当小平同志忆及三年前请人给他带口信时,他“幽默”了这么一句:“三大障碍”——三年时间,正好一年解决一个。当小平同志谈及对中俄、中苏关系一些问题的看法时,戈尔巴乔夫或者声称:苏方对此有不同意见,但今天不准备争论;或者表示:这些年没有白过,弄清楚了不少问题。

面对俄中关系三四百年的风风雨雨和苏中关系三四十年的恩恩怨怨,戈尔巴乔夫讲了三层意思,对小平同志有关中俄、中苏关系的谈话做出了回应:一、对俄中、苏中关系中某些问题的成因,苏方有自己的看法。二、对两国间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所产生的某些问题,苏方“也感到有一定过错和责任”。三、同意过去的问题就到此为止。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会见一结束,我就把小平同志的谈话记录整理了出来。回头一读,感到这是一篇绝妙的文章,它立意高远,大气磅礴,论证充分,结论中肯,逻辑性强。这篇“文章“是即席讲出来的,当时在小平同志的面前,连一张小纸片都没有,足见其记忆力惊人,更反映出伟人的高瞻远瞩、雄才大略。

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1925年,刚刚20岁出头的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年,取俄文名为“德拉兹多夫”。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是中共对苏关系的决策者与重要参与者之一,多次“舌战”过苏共“理论权威”苏斯洛夫。有人曾说过,小平同志有一种特殊的“苏联情结”。

在邓小平同志的不懈推动下,经过10年艰辛努力,在改革开放10年后,我们终于争得一个有尊严、真正平等的中苏关系。

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构想,中苏关系的“未来”是两国间一种新型的关系,它既不同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那种结盟、“抱团”,又有别于60、70年代的那种对立、对抗。共享尊严、真正平等、睦邻友好、合作共赢才是这种新型关系的基本内涵。

1991年12月26日,在戈尔巴乔夫访华951天之后,苏联解体。然而,戈尔巴乔夫与小平同志共同发出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宣言,中苏双方当时所确定的两国关系新准则,却顺利地被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承了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有人曾把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比作邓小平与苏联最高领导的“长期对弈”。指出这是一人对四人,即小平同志为一方,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四人为另一方,进行的“不对称对弈”。结果,这盘棋让“政治围棋九段”邓小平赢了。

猜你喜欢
苏方柳暗花明戈尔巴乔夫
从小事做起
劝君莫愁
戈尔巴乔夫自称新书是“大杂烩”
1956年赴苏接收中共档案
词与词
戈尔巴乔夫退休后的“生计问题”
刨根究底 柳暗花明
为赖莎而唱
是爱情就让它纯洁吧
冷战时期中苏外交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