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协议 失败中的胜利?

2009-12-31 09:43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52期
关键词:哥本哈根援助奥巴马

丁 果

最后的结果虽然不完美,但其重要性不亚于二战胜利和冷战结束

哥本哈根的协议,是失败中的胜利,还是危机中的转机?可谓见仁见智。

不过,这是二战结束60多年来罕见的一幕,在哥本哈根峰会的最后12个小时,全球主要强权国家的领袖以及最贫穷落后国家的领袖穿梭会面,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行动起来,对抗气候暖化。最后的结果虽不完美,但在某种意义上,带来地球生存的新希望,其重要性不亚于二战的胜利和冷战的结束。

毫无疑问,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温家宝是这次峰会的两大巨星。他们代表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阵营,代表两个不同的体制,代表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甚至代表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但是,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所以必须携起手来,带领全球共抗温室气体效应。

这次峰会,10天的时间,争论没有一刻停止过,以致于最后国际社会已经悲观,预言这次峰会将流产。但在最后,美国和中国领袖果断拍板,各自让步,结束了被媒体称为“中美较量相持不下”的局面,奥巴马总统宣布,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领袖们达成一个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却切实可行的方案。

美国同意带领西方国家每年筹措1000亿元援助贫困国家对付气候暖化,直到2020年。这等于承认西方贪婪的发展,是气候暖化的一个历史原因,也需要为此负责并作出补偿,这是真正走出西方中心论、西方正确论的关键一步。

同样,中国同意国际社会对其落实减排目标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监督确认,等于承认中国作为大国需要遵守国际认同的透明标准、科学标准,这是真正走出中国特殊论、走出心理锁国的关键一步。

当美国走下神坛、中国走进世界的时候,全球化运动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共同对付金融危机,到哥本哈根峰会,全球化的主题,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终于超越战争、意识形态、宗教纷争,成为世界最关注的话题。这可能是人类送给自己的最佳新年礼物。

用“迫在眉睫”这4个字形容此次会议的气氛,可谓最贴切不过。一场全新的全球化运动,要在短短的两个星期中完成纲要式的协议,而且还具有法律效应,根本就是要超过“博尔特速度”(百米短跑世界纪录),如今能达成没有执行约束力、也没有减排具体目标的政治协议,已算是大幸。

回顾峰会的胶着原因,不是各国对废气减排的必要性形不成共识,而主要是三方矛盾,美国、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援助经费和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纠缠不休。

美国还是最让人失望,奥巴马上台,表面采取与小布什截然不同的路线,但一遇实际情况,根本就是“萧规曹随”。在阿富汗战争议题上,奥巴马顶着诺贝尔和平奖的桂冠,还是实行了增兵的扩大战争政策;这次哥本哈根协议上,奥巴马政府仍然不认同之前的《京都议定书》。为了掩盖自己的不敢承担,也是把责任推到中国头上,认为中国承诺的减排标准,难以验证。言下之意,中国如果说一套做一套,美国就要吃大亏。

中国面临的挑战最为艰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排废量巨大为理由,迫使中国制定更高的排废指标,并要接受国际社会的检验,不能自己报数字;以非洲为首的落后国家,则要求中国不但放弃排废的受援,还要承担帮助他们的重任。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中国采取了抗拒美国,迎合发展中国家的策略,声明中国将把理应从西方国家得到的金钱援助,转让给落后国家,还带领落后国家进行技术性杯葛,要求西方国家承诺更大的援助金额。

中国提出放弃西方的环保援助,理由有三点:一是中国经济总量正在赶日超美,一味要求得到资金,会引发西方国家民众的强烈反弹;此外,中国也在成为洁能产业的大国,要求西方国家提供无偿环保技术资源,理由并不充足;其三、西方国家的排废援助是一个总金额,中国切了一块大饼,其他落后国家就少了一大块,不如“借花献佛”,把它作为中国对落后国家的间接援助,政治效应更为正面。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如果接受援助,将要履行受别人检验的职责,这无疑是“受制于人”,从中国的大国面子和自主战略上,都无法接受。

猜你喜欢
哥本哈根援助奥巴马
爱心援助
哥本哈根缘何争当首座碳中和城市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2016 REFORM 双年设计展于哥本哈根 KINFOLK GALLERY盛大开幕
触感哥本哈根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哥本哈根现代建筑赏析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