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峻
雷锋爱照相,是我初次接触他时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少年在家乡望城,青年来到鞍钢,应征入伍到部队,所到之处,他都想方设法找机会照张相。我和部队其他同志为他拍的新闻照片不算,仅在地方照相馆他照的单人相、合影,我在他牺牲后,先后收藏的就有五十多张。其中,就有雷锋在天安门前拍摄的两张珍贵照片。
为寻找当年为雷锋拍过照片的人,我曾先后去过抚顺、长春、北京、武汉等地,并于1965年、1989年两次专程到雷锋的故里湖南望城,找到了为雷锋少年时拍照的摄影师傅戴杰,还找到了1958年和雷锋一同报名去鞍钢的张建文。当我拿出雷锋在天安门前拍摄的照片给张建文看时,他告诉我,是他和雷锋一起去的天安门,照相的时候,他就在雷锋身边。看着雷锋在天安门前照的这两张照片,张建文情不自禁地向我讲起了当年雷锋在天安门前照相的故事:
1958年深秋,在远离家乡应招去鞍钢前夕,雷锋提议和同去鞍钢的伙伴先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里韶山,亲身感受一次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回来的路上,雷锋即兴写下了一首《别了,韶山》的短诗。张建文记得其中有两句:“从此我真正懂得了‘神圣二字,懂得了革命成功来之不易。”当时,雷锋在韶山毛主席故居门前还照了一张相,由于雷锋几经辗转,没有留下来。
韶山归来几天后,雷锋就踏上了远去东北的征程。那时,从长沙千里迢迢赴鞍钢,途经北京转车,有将近一天的逗留时间。是去昔日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领略“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的湖光山色?还是远足八达岭长城,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恢宏气魄?是去不堪回眸的圆明园遗址,细读中国近代史上惨痛的一页?还是去祖国现在最大的坛庙建筑天坛,聆听那回音壁的奇妙回声?只因北京古迹名胜太多,同行的伙伴发生了争执。而雷锋选择去天安门广场,因为他明白踏遍再多景点,不驻足天安门广场,就意味着没有到北京。
雷锋带着同伴信步走向天安门广场。这里的—切神秘而又神圣,他既陌生又熟悉。天安门,曾目睹沧海桑田,历经王朝兴衰,饱尝世态炎凉,负苦难于一身,系荣辱于一身,集文明于一身,聚真理于一身。9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这里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古老的天安门也从此进入了人民共和国的新时代。
此刻,雷锋眺望着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仰望着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眼里闪着泪花。他幸福得像一个见到了母亲的孩子,张开双臂想拥抱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拥抱广场的每一缕清风。他在广场上走啊,跑啊,激情满怀地学着毛主席湖南家乡的语调,放声大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雷锋在天安门前,请广场照相点的师傅照了一张全身像,又见一个青年在广场上骑着摩托车照相,就跑过去又在有摩托车的照相点拍了一张骑摩托车的照片。
雷锋照完像,从广场走到金水桥前,低声问一位同伴:“你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吗?”同伴显然说不准,他只知道每逢重大节日,毛主席都会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欢呼的人们招手致意。
雷锋又转身问一位在金水桥上执勤的解放军战士:“能告诉我,毛主席现在在天安门城楼上吗?”
解放军战士微微笑了笑,没有回答。
雷锋再次久久凝望着悬挂在城楼中央的毛主席画像。画像上的毛主席微笑地看着他。这微笑是那样温暖而慈祥,他骤然坚信,天安门是毛主席宣告共和国成立的地方,毛主席一定会在城楼上。
于是,他坐在了金水桥上,双眼注视着城楼上的一切。
雷锋长久坐着,且没有走的意思,这引起了那位执勤战士的注意。只见这位留着刘海儿的小青年,一脸虔诚,似乎在等待着一个幸福的时刻。他不禁走过去,告诉雷锋金水桥上不能久坐,请雷锋离开这里。
雷锋显然不情愿,对这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战士很不满意。
执勤战士看透了雷锋的心思,于是低声问道:“你是不是想见毛主席?”
雷锋一下站了起来:“你见过毛主席吗?”
“我在这里执勤半年多了,也没有见过。”
“这么说,毛主席不是天天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主席在中南海,天天日理万机处理国家大事,为全国人民谋幸福。见毛主席的人,要做出大的成绩,应当是英雄模范。”
雷锋的脸顿时红了。是啊!见到毛主席的人应当是出类拔萃的人,是有大贡献的人,我做了些什么呢?能说的只能说我雷锋是毛主席的小老乡。
直到傍晚,雷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安门广场,登上继续北去的列车。临走前,他再次在金水桥前久久凝视着毛主席画像,发誓一定要做出大的成绩,再来北京时,见到敬爱的领袖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