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岚
歌唱是指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演唱歌曲。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与表达学生的内心情感。歌唱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获得愉悦过程,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人声是宣泄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美好、最卓越的乐器,它方便、经济、富于表现力,是最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古今中外,音乐教学无例外都是从歌唱入手,将学生引入音乐殿堂的。
唱歌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所有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那么,如何让这些学生尽情歌唱?在歌唱教学中又如何能让这些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
1 发挥教师艺术魅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沉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2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审美对象能否唤起审美主题的情感则是判断作为审美价值和艺术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学习兴趣应该成为强化音乐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歌唱教学要成功,学生学习的兴趣最为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歌曲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2.1 借助歌词,体味歌曲意境。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歌词也一样,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蕴涵的情感。再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他们陶醉其中,兴趣便油然而生。如:在教授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老师妈妈》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歌曲讲述了小乌鸦怎样用真挚的情感爱妈妈的感人故事。我在教学歌曲前,启发学生有感情地去读歌词,并且配上小乌鸦爱妈妈的旋律伴奏,使学生置身于安静,美好的母子情深的情境中,及时唤起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不仅使学生熟悉了歌词,借助歌词还让学生体味道这首歌曲的意境。通过这两个细小的环节,到演唱时,学生很自然就跟随着音乐运用轻柔、悠远的声音演唱,虽然他们的演唱还很稚嫩,但从他们的表情、呼吸上能感受到他们的歌唱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歌曲的意境之中。从词、曲两方面充分挖掘歌曲审美教育内涵,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词、曲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就能让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
2.2 教师示范,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怎样使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喜欢歌曲,受到歌曲打动。而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就是教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也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好恶。
3 课堂纪律要严明
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果没有严明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教学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纪律,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要做到奖惩分明,绝不能放任自流。曾经听过低年级的一堂课,上课老师的教案和教学理念都不错,形式比较新颖活泼,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碰到了困难。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个个神采飞扬,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并不很强,场面很快就变得有点混乱了,学生高兴得忘乎所以,更有甚者乘机互相打闹嬉戏,教师束手无策,只能干着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纪律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再好的教学设计离开了纪律这一保障,教学将无法进行下去,更别提什么教学质量了。纪律是效率的保证,但同时教师态度又不能过于严厉,过度苛责会使学生战战兢兢、反应迟钝,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这同样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一定自由驰骋空间的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放任自流,必须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这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当碰到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不妨适当地进行一下“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思,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比如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经常出现踮着脚尖小手举得老高,嘴里直嚷“我来我来”,一幅争先恐后的场面,这时教师只要作一个标准的举手发言姿势,聪明的小学生会马上明白并做好发言姿势,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有效地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成功地组织教学。可往往会有老师板着脸,高声怒斥,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无形中学生和你产生了距离。
4 把握好重难点,突出学习的体验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了多种歌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在熟悉曲调之后,教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运用歌声、表演等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进而准确地抒发情感,表现歌曲的形象。
我在执教《藏猫猫》歌曲中,先让学生朗读由歌词组成的童谣,进而按节拍变化朗读童谣,学生发现其中有一小节是三拍子的,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变化节拍”,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了歌曲学习中的难点。在学生熟悉旋律后让学生唱歌谱,因为全曲由1235四个音符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唱谱中发现歌曲只有四个音,了解了民歌的结构,同时发现这是广西侗族民歌。在歌词“接龙唱”游戏中学生兴致盎然。然后教师范唱,学生在倾听中发现了倚音,在唱一唱中体会其效果。学生在这堂课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总之,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新教材深入性的剖析,使我们对音乐课改下的歌唱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见解。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学海无涯‘乐作舟”,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并在歌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更充分的认识到在歌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及时研究音乐教育的最新成果,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博闻强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正确地面对新课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真正做到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更是课程改革的开发者。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展。让我们学生的歌声更加美丽动听,尽快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探索者,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孩子们走进音乐课堂,让他们的歌声更加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