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思想火把 展示课堂魅力

2009-12-30 03:41徐淑琴
江西教育B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日本历史

徐淑琴

中日关系历来都是敏感、复杂、尖锐而又现实的话题,这于历史学科而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高考备考,都是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教师往往以“近代日本侵华史实—近年来中日关系矛盾重重—如何面对中日问题”的思路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上课。如是做,的确能发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功能,但总感觉少了点儿什么。在听了湖州南浔中学蔡锋老师讲的《紫日》一课后,如醍醐灌顶,幡然省悟——原来中日关系是可以这样处理的!

【片段一】润物无声的情感交流——心灵深处的叩问

“日出”板块里,大化改新让日本全盘唐化,大唐帝国的茶道对日本的影响。

师:请教同学们如何饮茶?

生:大口大口地喝。

师:(一本正经地)“在日本这叫牛饮……”

(学生哄堂大笑)

师:日本是个耻感文化浓郁的国家,所谓耻感文化,是说一个人做了丧天害理的事受到大家怒斥时,或许能稍稍收敛一下(内心却不服气),而一旦怒斥声低了、少了、没了,他便丧心病狂起来,毫不以过去的丑恶行径为耻,而且要重操旧业。正如一个小偷在无人管束的时候,手就会痒起来。

(引导学生在与日本的历史和文化零距离接触中,探究日本背离世界和平发展主流的怪异行为的根源)

“紫日”板块里,通过两小段“精神の物语”材料,了解日本民族“菊花”和“刀剑”的双重品格。

师:改革使日本走上脱亚入欧之路,弹丸之地雄踞东洋,与西洋对峙,日出东方,然而这是一轮怎样的太阳啊!

(针对其子女孝敬家长、职员孝忠总裁、国民效忠天皇的极端自我牺牲——菊花品格的精神,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师:日本一位做手工艺品鸽子的企业家,一天傍晚打扫卫生时,发现了一只玻璃眼球。他断定卖出了一只瞎眼鸽子,于是向所有的买主写信说明详情,要求退货更换。过了两三天,顾客纷纷回信表明货是好的,只有一位没有回信。企业家再次去信,仍无音信,他断定瞎眼鸽子肯定在这个买主手里。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生:继续写信追查。

生:查不到就算了,不了了之吧。

师:你们都错了,他去报了案,结果警察局破获了一起凶杀案。

(大家怔住了,深深折服日本人一丝不苟的精神。不禁在老师的反问“试想有哪一个中国人能够做到”面前陷入深思:这不正是我们国民的劣根性所在吗)

师:日本的耻感文化使“日本只知道心安,不懂得安心。崇尚暴力。”你们怎么理解呀?

生:就是做什么事都没有好坏之分。

生:只有羞耻之别。

师:他作了恶,犯了罪,只要这个事情没有被发现,没有被揭穿,没有让他感觉羞辱,他就不会认错。而他只要感觉羞耻,又会选择自杀,采取剖腹这种激烈的行为自裁。战后被侵略的国家没有揪住日本,让其彻底认罪。按照日本的文化逻辑,他就没错。他不认错,没有在世界面前感到羞耻,他就认为可以掩盖过去。信仰基督教的民族有原罪感,做错了,知道有罪会承认、会忏悔。而日本民族他律文化的缺失,使其在反省历史时无法真实地面对与正视!

【赏析】集“菊花”与“刀剑”双重精神的大和民族有着让人敬重与学习的品格,也有为人所不耻的兽性与暴虐,这是学生形成的深刻的共识。取舍之间回归历史的真实,也就回归了理性,回到了独立思想的起点。让学生在回归常识(基本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不囿于教材视野,放眼更广阔的空间,充实了他们的思想内存,令其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启迪和激励。“有思想的老师身后,跟着一个个更爱思想的学生。”这是历史教学的至高境界。现在的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着思想的贫乏、人文精神的蜕化,怯于对历史的思考和心灵的叩问,这些宝贵的教学理念在热闹的课改教学中与我们擦肩而过,历史教师往往是身在其中却不知晓。蔡老师的课堂牢牢把握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育人,通过现实+历史+文化思想+历史+现实的结构,剖析日本历史文化,探究日本行为之根源及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再现”教材,而且是有创新地“整合”教学资源,以民族思想文化为切口,突现“如何正确面对中日关系”的大主题,让思想自然、流畅地渗入课堂,引领学生去认知、思索、感悟。

【片段二】震撼人心的画面感悟——生命情感的交融

“残日”板块的教学中通过甲午战争的战黄海、屠旅顺,日俄在中国东北的厮杀,日德在齐鲁大地的争夺,回忆噩梦般的8年抗战等侵略恶行的追忆,让听者认识到这是人类的浩劫、中华民族的噩梦!教师并未止步,一幅大型油画映入眼帘。

师:这是旅美画家李自健的《历史的选择》,当该画在全世界展出时,成千上万不同肤色的参观者满含热泪,久久伫立,不忍离去。这幅画分为三部分。同学们能看出画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画家所要表达的是世人要牢记日寇的残暴、嗜血、兽性。

生:中华民族是打不垮和消灭不了的。

师:三部分概括了画的主题“屠、生、佛”,消灭兽性的最主要方式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师:“落日”里战后的两个法西斯国家在反省历史态度上迥然不同,这组图片《人性的证明》你是怎么看的?

生:反思历史,正视现实。

师:是呀,1970年,前西德总理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双膝跪倒让世人动容,他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前德国总理、300多斤重的科尔再次跪倒在耶路撒冷;2005年,前德国总理施罗德第三次跪倒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前。德国人在跪倒的同时,一个伟大的身影树立在世人面前。而2003年8月15日,日本明仁天皇夫妇在武士道馆前鞠躬掉念死去的战争亡灵,小泉首相跪倒在阴森的鬼社里,大和民族在跪倒的时候形象却愈加渺小。

【赏析】现实生活和历史教学中,常可以看到学生对生命的敏感性越来越迟钝,甚至漠视。而真实的历史能够激起积极的生命情感,是最有说服力和最能打动人心的。学生获得生命情感的关键途径,是他作为真实的生命体在活生生的世界上的积极体验与感悟。教师把最能体现人性光辉的鲜活素材提供给学生,引导体验和感悟历史,这才是课堂教学的至美之境。通过体验,学生寓情理中加深心理反应,增强积极情感,同情受苦难的同胞,感悟生命的可贵以及和平来之不易。这样的处理掷地有声,远比空泛的道德说教更能触动心灵,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后进行内心反省,在精神上达成“高峰体验”。

片段三】腴辞美句里的倾情感动——人文素养的浸润

蔡老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得体地运用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如对如今日本的描述:“自我意识的迷失和缺少自省,使如今的日本像迷雾里跋涉的独行者。当他急切前行而无法穿越眼前的迷雾时,他就回头寻觅曾经走过的路。挥动菊花半个多世纪的日本无视世人劝告,重新走上舞剑之路。”再如如何正视中日关系:“心中和平世界才会真和平,每个民族都应该内省(不独独是日本),让我们祈祷人类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永远没有一丝阴霾,让狰狞的铁丝网永远成为和平鸽的栖息之处,让和平的玫瑰永远灿烂地开放……”

【赏析】“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养的浸润与培养是历史教育的最基本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阐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概括为“一观两情三感四态”。对教师而言,应该通过表情、神态、动作及生动的语言展示多彩的历史画卷,传递生动精辟的哲理,使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灵性,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融,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陶治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蔡老师表现了诗样的语言、山样的气势、海样的胸怀。激昂时,如“铁板铜琶”,急风骤雨,震憾人心;温婉时,如“晓风残月”,春雨入夜,温文尔雅。正可谓“意美感心”“言美感耳”“形美感目”,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教学境界,令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历史、体验历史,与历史进行心灵对话!(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中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日本历史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新历史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