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萍
曾经,我挺恼恨学生在课堂上“插嘴”,因为,有时你正讲得起劲,被学生一插嘴就打乱了思路,可往往当我严令禁止学生插嘴后,课堂又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困境。于是,我慢慢地明白了,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体现,反映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尽管有时会扰乱课堂的纪律,但禁止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合理、宽容地对待,科学、有效地进行“因势利导”,就能巧妙地利用这一现象,使之成为一个教学契机,为课堂服务,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这样的尝试让我尝到了甜头。
有一次,我在教学《诺贝尔》一文时,讲到诺贝尔一生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为全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时,一个学生插嘴了:“老师,发明炸药不好,打仗时炸死了许多人!”接着,还听到一些学生在叽叽喳喳地附和着。当然,也有学生站起来反对:“诺贝尔发明炸药当然做得对,他又不是想炸人的。”听着学生的一言一语,我觉得该“导”了。我说:“看得出来,大家很有想法,没有读死书!”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都惊讶地注视着我,因为我没有批评他们乱插嘴的举动。我继续因势利导:“下面,我们就刚才的话题进行一场辩论,好吗?正方:诺贝尔发明炸药做得对!反方:诺贝尔发明炸药做得不对!开始吧!”如此一来,学生即刻兴奋起来,正方、反方慷慨陈词,各自理由充分,互不相让。听着他们精彩的辩论,我禁不住伸出大拇指夸奖道:“同学们,大家辩论得太精彩了!是啊,诺贝尔作为一个科学家是伟大的,他发明的炸药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要说炸药被政治家们用做杀人的武器,那不是诺贝尔的初衷,用这个来责备诺贝尔,实在对他不公平!”学生都安静了。这次“插嘴”事件,我的因势利导起到作用了,它既巧妙地让课堂从杂乱无章的七嘴八舌回到井然有序的课堂辩论上来,也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在辩论中淋漓尽致地发表了见解,敢说、想说、会说,说话能力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诺贝尔这个人,理解了课文的主旨。看来,“插嘴”巧妙地加以“因势利导”,也可成为课堂教学中宝贵的财富!(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张泾泾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