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伊朗反对派叫好

2009-12-29 14:30
环球时报 2009-12-29
关键词:反对派伊朗

●本报驻伊朗、法国、德国特约记者 包小龙 陈静 青木●本报特约记者 陈一●本报记者 刘扬

暴力冲突28日继续在伊朗这个世界上块头最大的反美国家上演。反对派的强大力量令外界很多分析人士吃惊,伊朗政府在抓了几百名抗议者后,却被西方媒体推测正在失去对局势的控制。英国《泰晤士报》称,双方进入到“日益升级的政治摊牌”阶段。伊朗国内的这场政治危机源于今年6月有争议的总统大选,它在经过半年多的“休眠期”之后,带着储存的全部能量重新回到街头。西方迅速在这场被称为“关键的对峙”中表明自己的立场。美、法、加、德先后“严辞谴责”伊朗政府;中东媒体称,“颜色革命正在一点点向居鲁士的大地走来”;法国《世界报》称,相信伊朗当局“已经感到害怕”。伊朗是中东宗教色彩最浓的国家之一,它跟美国及西方的冲突几乎是全方位的,“所以它是否变化都令全世界浮想联翩。”一位学者对《环球时报》说。英国《泰晤士报》28日有些激动地写道,现在是认真考虑伊朗起义是否会演变成“柏林墙倒塌”的时候了。

“不是骚乱,而是一场地震”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伊朗的暴力冲突27日持续了一整天,28日一早,又有一大群人聚集在伊朗官方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办公楼前,警察发射催泪瓦斯试图驱散他们。法新社也报道说,伊朗警方周一逮捕数名反对派的领导人物,包括曾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的第一届政府内任外交部长的亚兹迪。警方还警告,未来几天会对非法示威做出更强硬的反应。

不过,在德黑兰的《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当地的街市已基本恢复平静,交通和以往一样拥堵。当地的网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伊朗国家电视台27日、28日两天不停地在新闻中播放示威人士游行、破坏公物的画面,称这些人是“制造骚乱的暴徒”,肆意“破坏阿舒拉节”的神圣纪念活动,并肆意破坏公物,殴打普通民众和警察、焚烧警车等。

伊朗国家电视台记者还在医院采访了被打伤的民众,民众说,他们是来参加阿舒拉节宗教活动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被一些人殴打,但不清楚这些人的来历。伊朗治安总局副局长艾哈迈德·里扎在接受伊朗国家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这次骚乱中有8人死亡,300多人被捕。他还证实,在德黑兰的骚乱中共有4人死亡,其中一名死亡者是从桥上摔下来死的,另外两人是出车祸死的,还有一人是中弹死亡。他补充说,由于警察在行动中没有使用枪弹,因此这名中弹死亡的人是如何死亡的,现在仍在调查之中。

另据伊朗通讯社报道,库姆宗教协会、巴斯基大学和一些代表强硬保守派的团体纷纷发表声明谴责“暴徒”,并要求法律机构严肃调查此事,严厉处置那些制造骚乱的人。

不少西方媒体把伊朗发生的骚乱称为“巷战”。德国国家电视一台28日以“德黑兰巷战的死亡”为题报道称,“民主示威”已经在伊朗全国各地展开,革命已经真正成为今日伊朗人的心声。“德国之声”28日报道称,伊朗反对派同国家安全力量的街战持续到周日午夜过后,反对派称,许多人,其中包括伊朗改革派领袖穆萨维的侄子阿里·穆萨维被打死。法新社28日还报道说,15人在骚乱中丧生。

27日是伊朗什叶派的阿舒拉节,被认为是一个纪念反压迫斗争的节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认为,这一次骚乱是伊朗反对派对大选结果不满以及对哈梅内伊不满的一种延续,并且借反对派领袖蒙塔泽里去世在阿舒拉节这个本来就充满悲愤的节日中发泄出来。这次骚乱可能只是自伊朗大选之后的第二轮风波的一个开始,并且比上一次力量更强,很可能使伊朗陷入更深层次的体制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28日的文章说,27日的这场游行是反对派自6月20日以来最大规模的力量展示,改革派抓住人群大量外出的这一机会,把这作为他们反抗当局斗争的一个潜在转折点。

以色列《国土报》说,把伊朗国内发生的事情视作是“骚乱”是严重低估了伊朗国内这场动荡所展示出来的力量,最好用“地震”一词来形容它。《国土报》还说,这些事件可能最终证明是伊朗政权与反对派、反对哈梅内伊的神学家与支持他的激进神职人员、伊朗议会中反对内贾德的保守派与他的支持者之间的一场“关键的对峙”。所有各方将继续对峙下去,对话的可能性渺茫,通过政治操作而不是直接的军事介入来管理国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美国与伊朗骚乱撇不清关系

截至本报28日晚发稿时,伊朗总统内贾德没有对骚乱发表评论,他在27日的讲话更多的是把矛头对准美国。

据伊朗世界新闻卫视台28日报道,

猜你喜欢
反对派伊朗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严防死守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魔 笛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
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