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籽
曾有调查发现,那些高寿之人也并非全部都是健康无病一生,还是有大约1/3的人患有慢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大多数跟随他们一半以上的人生。
诚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不能治愈的疾病,即使是医疗水平极速发展的今天,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乙肝、冠心病等也依然是只能治标不治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根治。被这些疾病缠上身后,就注定不会高寿了吗?非也。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带病养生仍然高寿之人。
古代带病养生榜样——白居易、孙思邈
白居易自小体弱多病,加上5岁起即学诗,29岁才考中进士, 30岁后先任谏官左拾遗,后任翰林院大学士,三起三落,仕途坎坷不顺。白居易54岁时初患白内障,后来又因坠马伤及足和腰。58岁时因年老体弱辞官退隐香山寺。比起与之情谊笃深、生性豪爽的终生好友元稹,以及与之同年但仕途较为顺利畅达的刘禹锡,白居易自然更多人生忧患和心理抑郁悲苦,但其寿命却比这两位好友高,享年75岁,在唐代堪称寿星。推究其长寿原因,应该在于白居易通晓人生哲理及自然规律、心胸豁达、开朗乐观。
“药王”孙思邈,从小羸弱多病,常要请医生和光顾药店,沉重的医药费用,弄得几乎倾家荡产。后来他立志攻读医学,注重养生保健,除刻苦钻研医书外,还到处拜师求教。由于他“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终于成为一位德高艺精的名医,每天求诊的人络绎不绝。他经常散步和操练气功导引,十分重视体育锻炼。尽管诊务繁忙,却始终坚持学习,正如他自已所说:“白首之年,手不释卷”,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锻炼到老。他的生活紧张充实,精神有所寄托,心情十分舒畅,终于由一个羸弱多病的患者,转变成为年逾百岁的老寿星。
现代榜样——姚雪垠
著名作家姚雪垠少年时体质很差,10岁患过结核病,18岁患过胃病,30岁患过天花,40岁患过神经衰弱。特别是经历“反右”、“文革”等多种苦难,仍持之以恒,积极锻炼,获得了健康、写作双丰收。他说:“就是在‘文革期间劳改时,我也常端一盆带冰渣的水回到‘牛棚,脱光上衣,用冷水擦身,还将冷水撩到身上猛洗一阵,然后擦干。”他把健身养生作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每日清晨下楼“慢跑快走”,兼做体操活动。
到了晚年,尽管行走已不太方便,但姚雪垠不因体弱多病而辍笔静卧,为了完成《李自成》第五卷的写作,一边服药治病,坚持锻炼身体;一边勤奋写作,完全沉浸在创作的无比兴奋之中。姚老活了90岁,这在我国也可称为寿星了。坚持锻炼、胸怀坦荡、乐观幽默是他养生长寿的宝典。
当代榜样——陆广莘、柯雪帆
陆广莘是我国著名的老中医,现已84岁高龄,身体很好,走路似小跑,上下楼梯都可两步当作一步。陆老在20多年前曾患过很严重的肝病,他除了治疗以外,通过自我心态的调整使疾病痊愈。他认为,肝脏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肝病患者要注意减轻肝脏负担,尽量少吃药,注意控制情绪,随时保持乐观心态。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柯雪帆1997年因为患胃癌动了手术,行次全切除术,几乎将病胃全部切除。自1997年至今,他已经带病延年12个春秋,且现在身体依然硬朗,丝毫不像做过大手术的人。
从白居易到孙思邈,从姚雪垠到陆广莘、柯雪帆,一个又一个带病仍然高寿的人证明,只要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看待疾病,从而改变机体的抗病状态,这样虽然身体上“疾病缠身”,仍然可以实现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