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业改革 路还有多远

2009-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9年16期


  这两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新闻颇多,很能吸引眼球,被人们称为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垄断的最后的一个堡垒的新闻出版业,也大刀阔斧地动起了改革的利刃,当然会让人刮目相看。最典型的是这两年的新闻出版转企改制与上市,步伐之快,真的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最新消息,新闻出版业的最高管理部门新闻出版总署高级官员在今年两会期间宣布,继图书出版发行单位上市后,国内的47家新闻报业集团也有相当一批正在准备上市,当然,最为人瞩目的“内容生产”也可以一并上市。换言之,过去那种认为“新闻出版因意识形态特殊性而不能市场化”的看法,已被官方根本否定——当然,在民间早已被“新闻出版草根”们否定。
  现在的问题是,这么一来,就会柳暗花明、天翻地覆吗?
  人们当然寄予厚望。
  但人们仍需拭目以待。
  因为,起码有以下几个障碍性问题亟需解决。
  其一,报刊转企改制能否彻底?走向市场化,是须大改大革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为数众多的报刊都仍属于部门、机关所有制,由政府在后头撑着,乃至供着,高枕无忧,多少年惯了,改革动力不足。即便改,也还有一个真改假改的问题,能彻底脱钩吗?会不会藕断丝连?还有,会不会玩变相脱钩,事实上还用项目啊工程啊连在一起,那样,弄来弄去,可能只是一个假招子。
  其二,改革政策能够全部到位吗?会不会只是有的相关部门要改而有的相关部门置若罔闻?中国的事,好多都是“多头领导”,一个报刊,面对的可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一个“领导”,还有工商、税务、财政等多个“婆婆”呢!比如改制免税待遇,能实施到位吗?此外,即便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有一个配套改革的问题,比如,你让报刊上市场,你也发了人家“身份证”——即报刊刊号,你非管住人家出刊出报频率、开本干什么?做服装的,你能硬性规定说只准做一个样式吗?恰恰相反,应由市场决定做什么做多少;恰恰相反,市场需要创新,什么款式好销做什么。真希望有关管理部门顺应时势真的也来一次改革。
  其三,改革真的要一刀切吗?不可否认,新闻出版生产真有特殊性。中国如此,外国也一样。巴黎的歌剧院,就会一周有一天低价优惠顾客,由政府买单。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等,有时就是不能与萝卜青菜一样看待。现在拿“公益性新闻出版”和“经营性新闻出版”两个框子装,有道理,但也不那么简单!有的公益性的报社一年国家补几千万上亿,但它照常在经营,照常在拉广告搞活动什么的,旱涝保收!而有的经营性报刊社,市场很小,又要承担好多“公益性社”的任务,一件不少。我想,这里有一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问题。否则,一窝蜂,是要吃苦头的。
  报刊业改革,大势所趋。但真的改革,路还很远。还需要我们好好努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