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地看待“逼”的力量

2009-12-29 00:00:00石国亮
人民论坛 2009年3期


  2008年12月12日至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工作时讲,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要学会在危机中捕捉商机。这就启发我们,在改革开放正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善于从历史的反思中保持觉醒,善于探寻那些隐藏在“逼”的表象下面的变革力量,学习并继承开拓者的勇气,化危机为机遇,那么我们对当下的一些问题就不会感到突兀和茫然,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也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有研究者认为,“改革开放是被逼出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女作家谌容在小说《减去十岁》里写到,根据上级指示,全国人民一律在档案中减去从“1966—1976”这十年,全部年轻十岁,所有人都找回了失去的时间。虚构的情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集体心理。而“时间焦虑”的背后,是中国与世界潮流的“时差”,是人们对改变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急切心态。这种“时间焦虑”,说得也是“逼”的效果。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仅有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逼”并不必然推导出改革开放常识的回归。这正如1900年代初的中国,面对外部列强侵略和内部积贫积弱的双重“逼”,却并没有带来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振兴一样。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逼”的力量,变不利为有利。(作者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