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善于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关键就要看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过硬的执行力。
由此可见,加强执行力建设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息息相关,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在执行力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那么,领导干部过硬的执行力究竟来自哪里呢?我认为要牢记以下四点要诀:
抓住学习之根,增强知识引力。时常听到有的领导干部说:“我不是不想把工作做好,实在是力不从心”,“我想过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总觉得使不上劲”。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储备知识”不够用,导致执行力不强。美国新一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一语道破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形势逼人,不学则退,学习不仅是责任,是内在需要,更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现在,我们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只要我们善于在学习中多加思考,边学边想,学以致用,就能在思考中提升综合素质,有知识为牵引,其它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牢记敬业之魂,增强工作动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首要的问题是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敬业,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又是一种责任。责任是支撑执行力的“筋骨”,责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度,也直接影响到上级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落实。例如,去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暴露出不少地方上的领导干部缺乏基本的责任心,丧失了执行力,不能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一个个血的教训,足以让我们警醒。所以说,有责任感,执行力的实施才有落脚的根基;有敬业精神,执行力的实施过程才赋有生命力。
大兴务实之风,增强实干能力。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勇于实践,这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态度、方法、作风和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领导干部提升执行力的必修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感受到某些现象,有些地方或单位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往往提出来后只是热闹了一阵,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变成全党的自觉行动,不是光靠说,更重要的是靠做,靠干。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用求真务实的作风理清工作思路,下功夫找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以身作则,树立创一流的思想,提高抓落实的标准。
常亮自律之剑,增强人格魅力。提升执行力,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领导干部要有人格魅力。我们经常会感到,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事情,不同的领导去执行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人格魅力在起作用。领导干部是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者,社会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没有自律之心,何来以德治邦,何来执行力?反之,领导干部的腐败,势必影响到执行力的提高。强化自身的执行力就要努力塑造清正廉洁的形象,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因此,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政府执行力,责任在领导,关键在落实。
总之,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高标准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做一个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自身无愧的好干部。(作者为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