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苗条政府”看起来很美,实则也很“累”。原来这个“苗条政府”并不是政府大规模精简机构、人员才“苗条”的,而是因级别升级、财政无力负担多余人员供养,不得不控制人员增长下的“对比性苗条”,这种“苗条”本身就没有多少“光环”可言。对于随州的所谓大部制改革,我们也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不应高估随州改革的借鉴意义。
随州的改革没有历史包袱,随州的行政机构与其说是改革,还不如说是设计。改革是针对原有的旧体制进行的重组、变革和创新,而随州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地级市,它于2000年开始的改革相当于重新设计市级政府的组织架构,这客观上为改革创造了条件。设计与改革更容易,设计的阻力较少,它意味着没有输家,而改革总是意味着一些部门获得利益,另一些部门要损失利益,因此,在进行机构改革时总会遇到阻力。随州进一步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就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行政部门总会有扩大机构和数量的冲动,随州之所以在设计新的市级政府组织架构时,没有过多地设立更多的行政机构,并非其不愿意,而是因为它本身的财力和经济约束所致。
随州作为地级市只管理一个区和一个县,估计是国内地级市管辖范围最小的市,可以以较小规模和人员运行。根据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辖范围越大,管辖事物越多,所需要的机构、人员和经费也会越多。2个县级市vrf9rbDa7y/kvdSw0IBsaGZixQqcLIntVtSrOaphCA8=客观上为随州以较小的政府机构改革设计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其他地级市借鉴随州改革经验时所必须要考虑的约束条件。如果一个地级市只管理两个县级市,是否真的需要这一层次的组织机构,可能也需要进行研究,因为它不具备规模效应,也不利于节省交易成本。在省、市、县、乡和镇等行政层级体制需要改革的背景之下,在省管县的改革背景之下,随州作为地级市的改革其经验只具有有限的借鉴意义。
随州对于行政机构的设计和改革,只是采取简单的合并与联合办公的形式,并没有触及行政机构改革的关键。行政组织设置和行政机构改革的关键是通过组织变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得政府更好地为市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个人服务。因此,如果组织变革不是以职能变革为基础,而仅仅是对职能进行合并,对机构进行合并,或许并没有达到行政改革和机构改革的真正目的。行政机构改革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使政府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节省社会的运行成本,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如果只是简单一套人马和几个机构,不仅没有达到机构改革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所有的机构都会再次独立。从随州的改革实践看,有些机构已经分别独立,机构数量开始膨胀。可以预计,随着时间的推延,会有越来越多政府机构相继独立,这是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自我利益的必要逻辑。通过建立更多的机构,能够拥有更多的职位,更多的经费,更多的职能,更多的升迁。
随州改革不具有可持续性,它主要是基于人治而不是法治。虽然职能、编制、人员正在走向法治化,但是行政部门仍然是定职能、定机构和定编制的主角,这必然使得改革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当领导人员喜欢“苗条政府”时,他会有减少机构和编制的动力;当领导人不喜欢“苗条政府”时,他则有扩大机构和编制的冲动。由于行政领导的变动性较大,不同偏好的领导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未来,随州有很大的可能性扩大政府机构规模和人员编制,或者在不能够扩充的情况之下,通过变通的方式实现,如扩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