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条政府”经验弥足珍贵

2009-12-29 00:00:00张智新
人民论坛 2009年11期


  “随州经验”之所以称其为经验,随州政府之所以“苗条”,在于其自建市之初就本着“精简机构”的出发点,开始了“一套班子,多块牌子;一个公务员,身兼数职”的大胆尝试,形成所谓“局长当科长用、科长当办事员用”的压力格局,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
  “随州经验”虽然曾让媒体和地方政府趋之若鹜,但政界和学术界不少人对其始终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看待“随州经验”的态度有各种各样。在笔者看来,随州的改革虽然有其独特背景,改革目的似乎稍显单一甚至短视,改革内容也未尝全面彻底,改革成效也因单兵突进而差强人意,但其经验仍然弥足珍贵。
  “随州经验”的最可贵之处,在于揭示出一个简单却又令人深思的道理:压缩机构规模、控制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率这一多年来被认为难于上青天的棘手问题,应对空间竟然如此之宽、手段竟然如此之多、方法竟然如此之易。随州这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的内陆地区,没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没有外商外资大规模涌入的现实推手,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撑支持,没有上下左右的配合配套,仅仅依靠行政压力,仅仅着眼于边缘部门,就能使机构缩减1/5、人员精简1/3,即使经历反弹仍能保持“苗条”,试想一下,全国其他各级政府在“精兵简政”方面的潜力该有多大?
  在改革纵向行政体制、改善府际关系方面,如果说部分专家学者所谓“完全取消地级市”层级,恢复全国“四级政府”的设想过于理想主义,而全面推行江浙“省直管市”模式又有待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等配套条件,那么,像随州那样划小管辖规模、缩减管理幅度、整合管理职能、精简管理人员,则是一项有效推进地方行政改革的权宜之计。
  “随州经验”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无论其改革过程中遭遇的阻力抑或是其经验的“不可复制性”,都将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盲点等暴露无遗。
  “随州经验”的精髓之一,就是在机构设置上不搞“上下对口、左右看齐”,但结果招致“婆婆”们“不重视、不待见”,在资金、政策等诸多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许多观察者将这一事实作为随州改革局限性甚或不可取的理由,这完全是逻辑颠倒的分析。这一事实不仅不能证明随州改革的局限性,相反,它恰恰证明了随州改革的必要性,不仅要推行大部制,更应同时通过改革打破条块分割、理顺纵向权力关系,这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行政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随州改革虽然以“苗条”为出发点,但其部分机构整合的思路、效应与大部制改革的精神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按照“顾客”需要而非管理者方便来设置管理机构,地方政府逐步由“大管理”向“大服务”转变的现代公共行政理念。随州改革虽然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而且这“柳荫”尚未形成大气候,但个中经验和启示仍弥足珍贵,值得深入思考和借鉴。
  
  言论争鸣
  国务院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湖北随州开创了全国机构改革先河。精简整合后,随州市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事业机构共55个,比其他地级市少设机构达10个以上。随州市因而被称为内地最“苗条”的政府。虽然改革的继续推进遇到了阻力,但随州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如今恰逢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契机,随州经验再度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