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读书的四大争议焦点

2009-12-29 00:00:00
人民论坛 2009年11期


  焦点一:读书意愿强,为何读书少?
  
  社会舆论:应酬太多挤压读书空间;逃避现实,低级趣味;有下属代劳,自己不必动手;热衷于权术;浅尝辄止“懒”病犯;脱离实际好作秀。
  
  干部有话说
  从官员不爱读书爱“学习”看出门道
  官员们不读书,不是天性使然,在当官以前,很大一部分人肯定是读过书的;也不是传统官场流毒所害,历代官场,大多高官名吏,都是才高八斗的精英才俊;更不是当今官员们工作、应酬太忙,没有时间读书,而是他们没有心情、兴致和必要读书。官员不爱读书爱“学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现行的官员起用制度决定了官员们只需要“学习”,不需要读书。读书读不出政绩,读书读不出乌纱来。而“学习”是聆听领导教诲、重要讲话,把领导的心思摸透,把领导的脉象拿准,一切按领导的意图去做,才能乌纱得戴、高官得做。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官员们放弃“学习”而去读书,与让人求鱼而弃熊掌何异?(江苏 丁亚明)
  
  不是干部读不读书,而是干部该读什么书
  翻开前一时期的反腐败案卷看看,贪官原来也读书。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爱看相面书,除自己刻苦钻研外,还经常找人算卦。我们承认,在这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干部不学习,就不了解国家的政策与形势的发展,就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甚至是巨大的损失。但这些《厚黑学》之类的书籍能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解决“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吗?显然不能!各级党组织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时,首先应当考虑的不是领导干部读不读书的问题,而是领导干部应该读什么书的问题!(北京 陈广余)
  
  “没有时间”还能成为“托词”吗
  “《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日理万机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席话不知会让多少官员汗颜。(湖南 李一平)
  
  焦点二:不读书就容易腐败?
  社会舆论: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贪官在入狱后的反思中都会提到“放松了学习”。
  
  干部有话说
  
  别把读书神化
  有的贪官不仅读书不少,还爱好出书。一些贪官利用职权出书搞摊派,还编成选集出版,以此作为赚钱的渠道。如今干部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但为什么个别干部与百姓却格格不入呢?整天围着企业老板转,这难道是读书能解决的吗?(深圳 蔡国华)
  
  千万别忽略了主要问题
  事实上,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来说最缺的其实并非“读书太少”。而恰恰是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太少。这个前提不改,领导“读书三五本”终究难以锦上添花,某些人读了书却用于贪腐上也难以避免。(河南 王兵)
  
  不爱读书就是腐败诱因
  一些干部和工作人员长期不读书、不学习,不注重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其理想和信念淡薄,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的羡慕低级趣味的东西,做了与本人身份不符和伤风败俗的事情,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山东 程明光)
  
  焦点三:干部读书需不需要“指标化”?
  
  社会舆论:日前,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发出通知,要求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至少阅读3至5本图书。消息甫出,引起一些网友的争议。有人认为,政府将行政之手伸进干部书房,恐有一种“管得过宽”的感觉。
  
  干部有话说
  读书没动力是主因
  尽管给干部下“读书指标”这样的事早已出现过多次,却无一例外无疾而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相当一部分干部并没有足够的读书动力。要想在干部中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气氛,首先就必须增加他们读书的动力,使他们意识和体会到,读书远比应酬更加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而这首先需要建立起更加科学的选拔用人激励机制,使有志于读书者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疲于应酬懒于读书者真正感觉到一种压力。相比之下,这比下达“读书指标”要重要得多。(江苏周建东)
  
  为“指标化”叫好
  作为领导干部,他们具有角色的“双重性”,不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担当。相比较于提倡读书,有些干部置若罔闻,无压力轻飘飘来说,来一些硬指标给他们增加点压力不失为一种好举措。对于每位领导干部来讲,读书学习决不是“私人化”的东西;作为我们党组织和领导,不抓干部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失职。(上海 李忠云)
  
  焦点四:领导干部的书柜中看不中用?
  
  社会舆论:领导干部平时虽然积攒了许多的书,放满了书房和书柜,但很多是为了做样子,装潢门面,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读过。
  
  干部有话说
  书刊内容空洞,书柜何谈丰富
  现在许多地方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订购的书刊,大部分是上级指定、摊派的,还有的是购买关系户的。这些书刊大部分内容空洞、形式呆板,销路不畅,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只见购买的,没有阅读的也就不奇怪了。现在有不少地方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缺乏创新机制,几乎从上到下都是一个运行模式,起草文件套公式、开展工作套模式,基本不需动脑筋、搞创新。你读的书再多、水平再高,也无用,只要能招来商、引来资,学历和理论水平再低也照样被提拔重用。所以,就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湖南 陆仁浩)
  
  书柜不是“摆设”
  我接触的很多官员都爱读书,书柜都是满满的。书柜中的书目不再简单地摆几个理论著作,经济、社会、文化、哲学等等都有涉猎。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县委书记、局长、科长们,没有全球视野,不掌握世界发展态势,不懂世界货币的基本规律是不行的。现在官员也有“本领恐慌”,怕跟不上形势,生怕不理解中央精神。(河北 孙宏兵)
  
  编辑点评:作为一名现代领导干部,对其强力地灌输“要读书”的观念,已经很不奏效。从干部的心声中可以看出,“读书指标”毕竟不同于“政绩指标”,再强硬的规定,倘若缺乏自觉自律,绝对无济于事。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在其政绩考核上、选拔和任用上多下功夫,让他们迫切感觉到“读书学习有前途,不学无术没出路”。自身的忧患意识,才能激发出干部读书的动力。(人民论坛编辑 王 慧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