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2009-12-29 00:00:00陈俊宏
人民论坛 2009年11期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这个基本观点已在理论界形成共识。陈俊宏同志5年前率先提出这一观点,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拓展和深化对以人为本的认识。今年5月2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他的《论以人为本的历史定位》,全面阐述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读者可以同时参阅。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
  
  主持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往往都是社会生活当中的焦点、人们思想当中的疑点,或者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为了帮助大家从理论的高度来解疑释惑、明辨是非,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特地组织了近百位专家精心编写了一本书,就是现在我手中拿到的这本《理论热点18题》,这本书应该说就是围绕着当前干部群众的一些思想困惑以及一些疑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所以它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天我们的对话将会围绕着一个热点来展开,这个热点就是我手中的《理论热点18题》。我知道陈先生审阅了这本书的全部书稿,在审阅过程当中,是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在其中闪光着?
  陈俊宏:对,这本书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成果。第一个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第二个就是体现了我们理论界理论研究的成果。还有一个成果很重要,就是去年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干部群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上的成果。
  主持人:我想请教一下陈先生,在您的调查研究当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惑,或者说您希望怎么样使得大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陈俊宏:通过去年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去解决。比如说,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在逐渐认识,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那么它的继承关系、创新关系,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来进行科学回答的。
  主持人:其实这本书当中收录的都是大家关心的热点,在我们现场来的也是对这本书非常关注的人。相信在热点上面大家还有许多需要交流和碰撞的地方。那这样,我们接下来的时间开放给我们现场的观众好不好,听一听他们有什么样的问题想要交流。
  现场观众:我想就科学发展观提一个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该怎样完整地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谢谢。
  主持人: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在人们对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的情况下,是会全盘来考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人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其实以人为本的观点应该说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观点吧?
  陈俊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到了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专门对“以人为本”作了阐述,这一段阐述非常精彩。胡锦涛总书记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段精辟论述是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理解以人为本最要把握的一段论述。那么这个以人为本提出来以后呢,理论界很关注,也从不同的方面做了研究,尽管这个里面有一些观点不同,我觉得都是很有益的。
  
  以人为本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主持人:您说大家会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以人为本。今天在我们的现场,我们也来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个人的视角来解读以人为本,有什么样的困惑,有什么样需要交流的问题,和您一块来交流一下。
  现场观众:我提一个关于以人为本的问题。现在理论界围绕着以人为本有一些争论。有人说中国古代就有这种民本思想,比如说儒家思想它就比较强调民本主义,那么还有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掀起了人本主义思潮,还有人道主义。那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以人为本和民本思想、人本主义,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没有?那么有人说了,以人为本就要以我为本,那么我们这里提的这个“人”,是从个人出发呢,还是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怎样来理解这个“人”?谢谢。
  主持人:既然以人为本,我们就先以你为本,先来7bc20ef5a146c3d5e7299bdf676ac20b3df1e2079d6b09f5652b79b304e1d53a回答一下你的问题。陈先生有请。
  陈俊宏: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在这个地方再补充一下,就是说中央提出这个以人为本呢,还有同志问为什么说是创新,就好像你刚才提的问题,中国过去的民本思想,西方有这个人本主义。
  主持人:他刚才说得比较客气,潜台词可能想问您,是不是这算得上创新。
  陈俊宏:对,为什么是创新?我们的理论上的创新都跟历史上思想的渊源、跟文化上的传承,应当是有联系的,是不能割断历史的,这一条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准则。提出以人为本最大的创新在哪里?我认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因为你是执政党。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把全体人民、不同阶层的人民凝聚起来,把各个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把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利益关系协调好,就是要起一种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起一种统合、整合社会力量的作用,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来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以人为本就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最现实的根据,提出来我们不管干什么,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讲的一个创新。
  那么跟中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君轻民贵、民为邦本,有什么区别?中国历史上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来说应该有它的积极意义,封建统治者看到了老百姓的疾苦,看到了老百姓的力量,但是问题在哪呢?它是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把老百姓当成一种统治对象来看待,它是为了“治民”、“驭民”,它本来是处于对立的这样一个位置来处理的。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说明党本来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得更白一点,共产党本来就是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本来就是一体的,不存在过去那样一种关系。
  那么跟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呢,西方人本主义讲的人,是从人的一种天生的自然的那种属性出发,就是说把一种人的抽象出来的不变的一种天性当成推动历史的动力,当成了衡量社会的准则,它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是没办法来解释社会的发展,那么放到实践当中去,它提的口号,都是抽象的、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你比如说,现在西方也打着一些口号,也在讲什么民主、人权、自由,但是当你用它这个口号,去衡量它的现实的时候,你是对不上号的。
  主持人:有差距的。
  陈俊宏:差距是非常大的。从我们党来说,我刚才讲了,本质的区别,党是在实践当中、在群众当中产生出来的,永远为人民的,那么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样一个大的进程完全说明了这一点。
  
  对腐败年年反、月月反、天天反,恰恰说明了我们党立场坚定,反腐败要坚决反到底
  
  现场观众:我想提一个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关于反腐败,今年来,从胡长清到成克杰再到李嘉廷等等一批高官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尽管如此,我们的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年年反、月月反、天天反,但就是反而不绝。我们百姓呢,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腐败作为社会这一癌症,它的病因到底在哪里?有人提出什么呢,共产党的一党专政是腐败的必然结果。所以我想请问,这本书里是否涉及到公众这一关注的焦点问题?谢谢(掌声)。
  主持人:他的这个问题显然得到了很热烈的掌声,我们希望陈局长的回答也一样能得到热烈的掌声。
  陈俊宏:这本书里面对腐败的原因、目前腐败的一些特点、还有我们中央采取的一些反腐败斗争的做法,都进行了阐述。刚才那位同志提的问题当中,当然整个关注腐败问题,都是全社会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各种各样的说法都会有,当然你那个说法,有的人这样去说是一党专政造成的,我想纠正一下、澄清一下,我们不是一党专政,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共同参政。
  主持人:决不是一党专政。
  陈俊宏:对,决不是一党专政。这里恐怕有几个事实我们要去认识一下。第一个事实,腐败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管哪个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不管共产党执政,什么美国的民主党执政,什么日本的自民党执政,都有腐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所以反腐败斗争,我们国家搞反腐败斗争,资本主义国家也搞反腐败斗争,这实际上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这是一个事实。第二个事实,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坚决反腐败的。党内存在任何的腐败现象都是跟党的性质、宗旨不相容的。第三个事实,就是中国共产党绝大多数的党员领导干部是清正廉洁的。党内出腐败分子,这只是在社会大变革、体制大转轨,这个体制机制不健全情况下他们个人的一种行为。我觉得这三个事实看到了以后,对这个问题就不应该那样去看。刚才你也说了,什么腐败年年反、月月反、天天反,倒好像难以根治。我再反其道而言之,年年反、月月反、天天反,正好说明了我们党立场坚定,说明了反腐败要坚决反到底(掌声)。
  反腐败,结合这本书,我的体会是四条。一条就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反腐败是坚定不移的,这个决心、信心是坚定不移的,或者说一个坚定不移,刚才我前面讲了,后面还有三个依靠:第一个依靠就是依靠制度防止腐败,第二个依靠就是依靠监督制约腐败,最后一个就是依靠群众反对腐败。我想这么“一个坚定不移”、“三个依靠”,腐败现象应该说会得到遏制的,而且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在提高,说明反腐败有了新的进展。
  
  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是。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看我们现场的其他朋友还要提什么样的问题。
  现场观众: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们国家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理论热点18题》这一本书也是对于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些分析,但是我们应当怎样抓住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怎样才能算是我们抓住了这个战略机遇期,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疑惑,想请教,谢谢。
  主持人:确实呢,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讲,这种重要的机遇期、发展期并不是常常有的,能不能抓住是对自己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蕴藏在其中的,所以我们也想听听陈先生在这方面的理解。
  陈俊宏: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树立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最重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现在要往前发展,首先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能源能不能持续地供给,还有环境的压力,还有各种矿产、物产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在持续快速往前发展,基数越来越大,各方面的消耗就越来越多,需要很大的数量、质量来支撑,这个时候提出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讲的五个统筹就非常重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这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些战略部署,这样我们的经济就能够很快向前发展,我们战略机遇期才能抓得住,中华民族才能走向振兴。
  主持人:正像刚才您所说的,抓住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将是前景美好的,而我相信在通读了这本书之后,也能带给我们每个人这种希望和一种信心。不知道未来我们中宣部理论局会不会继续再推出这样通俗易懂的理论读本,因为在这之前也有一本《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那么未来呢?
  陈俊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是我们中宣部理论局的一项职责,怎么样去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今后呢,还是按照过去的工作方式,通过对广大干部群众的调查研究,通过理论方面创新成果的结合,然后我们还继续把这个编下去,通俗读本毫无疑问,还会有之三、之四、之五……
  (《对话》于2004年8月29日播出之时,陈俊宏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兼理论局局长,现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本文刊发时在文字上做了个别技术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