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创新的生动答卷

2009-12-29 00:00:00韩冬雪
人民论坛 2009年24期


  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立足于服务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出发点上。
  ——韩冬雪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执政党的建设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根据市场经济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进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目前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项十分严峻的课题。我认为,中共寿光市委在这方面作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其中很多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在对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方面,寿光市委真正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立足于服务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出发点上,切切实实地搞好民生建设和社会建设,从而保证了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真正做到了让人民满意。这和某些地方片面地追求经济总量、忽视民生问题而引起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寿光市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动,分别采取了建立产业、行业、项目、区域和城乡党组织的五种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对各个领域党员的全方位覆盖,并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各项工作的先锋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的科学发展。
  在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方面,为了真正了解群众的要求,倾听群众的真实呼声,寿光市委领导成员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体验群众甘苦,解决群众难题,真正做到了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心连心。
  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用人的机制,进行党的民主制度创新。在科学决策方面,寿光市委建立了领导组织、专家咨询、法制部门审议mmCWfE6YYx8kJOFbY0b12A==、党员群众介入的“四位一体”决策制度。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先后有近万市民积极参与意见,使各项决策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在选拔干部用人方面,寿光市委坚持党管干部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推行“三差额(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提名)、两延伸(延伸推荐、延伸考察)、一票决(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干部任免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办法,广泛听取和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干部使用和任免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程度。
  建立党建工作的常任领导体制和创新党建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寿光市委将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进行逐级分解和落实到实际领导班子每名党员身上,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步。市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基层开展党建工作,各个基层单位也由专人负责落实党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形成了层层落实的领导体制。在干部的绩效考核方面,注重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民生问题,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对主要村干部工资实行统筹发放,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调动了村干部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广大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得以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基本力量。党和人民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
  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具体在于党如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这种鱼和水的关系。在革命战争时期,正是党与人民的这种鱼和水的关系,使党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而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证党的先进性质,根本还在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这种关系。这不仅需要党员保持和继续发扬与人民之间联系的优良作风,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建立一种保持党与人民联系和利益一致性的制度化建构,这种建构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目的所在。只有从这个目标来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我们的党真正成为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组织,才能真正为群众所拥护。这就是寿光党建工作经验给我们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