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与科学发展的有效互动

2009-12-29 00:00:00
人民论坛 2009年24期


  吸引和长久留住外资,不仅靠“硬件”,还要靠“软件”,这就是优质、高效服务构成的“软环境”。
  ——姚桓
  
  寿光,一个深处内地、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县级市,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续九年跨入全国百强县(市),以“中国蔬菜之乡”而闻名全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他们不是孤立地就作风抓作风,而是把作风建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以作风建设促进、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又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检验党风建设的成效,实现了二者的有效互动。
  寿光作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
  作风建设具体落实在提高干部的执行力上。作为与基层和群众面对面、直接打交道的地方党委,寿光的体会更深刻,行动更自觉。他们把转变作风摆在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强调建设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从健全制度入手,从具体事情抓起:通过现场咨询服务活动,“零距离”征求群众意见来实现党群沟通,使贯彻党的路线政策和上级决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不扎实、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每月组织机关干部“当一天工人”、“做一天农民”,体验群众甘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市委领导班子成员,每月拿出不少于一周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实现了“干部工作在第一线,决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第一线,创新体现在一线,成效检验在一线”。这样,党的路线政策、上级指示和市委决策能够在寿光得到迅速、有效的执行。寿光经验证明,县级和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实际构成县域的软实力。
  以干部的优良作风教育和鼓舞党员群众,在全市形成朝气勃勃、奋进向上的精神风尚,使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曾经有人简单地认为就是物质利益。利益确实是“敏感的神经”(列宁语),物质利益原则在调动人们积极性方面是不可缺少的。问题在于,人们不是、也永远不会是经济动物,“金钱有诱惑力,事业有凝聚力”,为建设美好社会、创造人生价值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强大、更持久的动力。这样的动力从何而来?当然要靠先进思想的教育。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党员、动员和组织群众方面,“一个行动比一打纲领还重要”。
  多年来,寿光以王伯祥为代表的领导干部、以王乐义为代表的基层干部,坚持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用模范行动教育、鼓舞了寿光的党员群众。王乐义是新时期优秀的共产党员、带领农民致富的先进典型。他的朴素而深刻的话,“钱是什么,看重了是命,看轻了是纸”,反映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高尚思想境界和应有的金钱观,已经写进了农村党员干部教科书。这些年来,寿光人民心气旺、干劲足,党员干部更是真抓实干、唯旗是夺、事争一流,全市呈现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干部的率先垂范。
  以作风建设落实优质、高效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吸引投资方面,寿光并没有突出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可是寿光人懂得,吸引和长久留住外资,不仅靠“硬件”,还要靠“软件”,这就是优质、高效服务构成的“软环境”。他们把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阳光工程”,在全省率先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对重大工程、土地转让等,全部统一进行招投标,公开操作,严格监管;把廉政和勤政结合起来,杜绝办事拖沓应付、推诿扯皮,在为外资办理各种手续方面,强调效率和便捷。这些措施不仅防止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而且让投资者感到,在这里投资安全、放心,不会遭遇“刁难门”和“卡要门”,投资回报有稳定的预期。通透的服务渠道引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发展有了更大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