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受访统计局长认为评价体系“科学合理”

2009-12-29 00:00:00“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题组
人民论坛 2009年24期


  调查说明
  
  为什么还要广泛征求统计局长的意见?
  如何使指标体系既切实符合县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中核心一环在于数据的收集与统计。而在这一方面,统计局长最具发言权。因此,为了进一步检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行性,课题调研组拟定了调查全国各地100位市、县统计局长的计划。
  
  调查是如何进行的?
  本次调查始于2009年9月中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科学取样。取样是任何一项调查科学、合理的前提。如何在2000多个县域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县级统计局长进行意见咨询,是这次调查的关键。为了在全面的基础上又具有代表性,课题组按区域分为东部县域、中部县域(为了便于统计,把东北三省各县域列入了这一组)、西部县域三个组,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0余个县市作为调查样本。
  第二阶段,意见征集。调查样本锁定后,课题组成员立即展开了调查活动,通过电子邮件、传真方式向这100余位市、县统计局长发放了问卷,截止11月22日,共有60位统计局长通过接受电话采访、电子邮件和传真回复等方式反馈意见和建议,其中东部地区县市统计局长29位,中部地区18位、西部地区13位。
  
  调查收获了什么?
  根据各地县级统计局长反馈的信息和意见,人民论坛课题调研组经过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既对抽样县域的实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进一步明确了指标体系完善的相关要点。
  经过系统整理、分析,我们把60位统计局长的意见、建议分为三大板块呈现给读者。
  第一大板块主要从整体上梳理了受访统计局长对指标体系的评价、权重设置及改进意见等。
  第二大板块就统计局长所指出的评价体系在实践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六个难点进行了梳理、分析。
  第三大板块主要是摘编部分统计局长的精彩观点。为了兼顾全面性和代表性,我们在东、中、西部各选取一位统计局长,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梳理。
  
  有52位统计局长认为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比例为87%
  为了了解各地县级统计局长对“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第三稿)”的整体评价,人民论坛课题调研组在意见征集时设置了三个简单的问题,即“您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评价如何”,“您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当地实际”以及“您认为该指标体系重点完善的是哪方面”。在调查中,各地县级统计局长结合当地实际各抒己见。
  对于“您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评价如何”,有52位统计局长认为评价体系是“科学、合理”的,比例为87%;有7位认为“过于简单”,有1位认为“过于复杂”,没有人选择“不合理”(如图1)。
  
  对于“您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当地实际”,60位统计局长一致认为评价体系“基本符合当地实际”,没有人选择“完全符合”(如图2)。
  
  对于“您认为该指标体系重点完善的是哪方面”,多数统计局长认为指标体系应该重点完善的是社会和生态指标,人数分别是39和30,分别占全部人数的65%和50%;有27位认为应该完善文化指标,占总人数的45%;而选择经济、政治和公众满意度的统计局长人数分别占10%、15%和13%(如图3)。这说明,指标体系的六个方面都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只是根据各地实际的不同有所侧重。比如四川平武县因地制宜,确立了“生态立县、水电强县、旅游兴县”战略,抓住了资源和发展重点,所以认为需要完善生态和文化指标,而湖南省一统计局局长则认为,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完善政治指标。
  
  
  指标和权重设置
  一些受访统计局长指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引导县域科学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而这其中,指标和权重的设置是重中之重。由于各地的县情不同,指标和权重的设置就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甘肃陇南市统计局王礼局长指出,经济发展指标应该增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两个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应该增加每百户农村居民电话拥有量、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总数、广播电视覆盖率三个指标;文化发展指标应该增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适龄儿童入学率两个指标;生态文明指标应该增加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口绿地面积、环保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三个指标;公众满意度指标应该增加每万人口平均信访量这一指标。在权重设置方面具体为:经济发展30%、社会(含文化)发展35%、政治发展10%、生态文明15%、公众满意度10%。四川平武县统计局杨明德局长认为指标体系基本合理,权重设置为:经济发展30%、社会发展23%、文化发展15%、政治发展10%、生态文明12%、公众满意度10%。
  陕西户县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生态文明指标中应考虑大气污染考核及耕地、林地占有量考核;在政治发展指标中应考虑主要领导的工作作风及政绩(政治方向)考核。另外在“公众满意度指标”中应突出居民幸福指数考核,突出居民对政府公信力考核,即对政法、公安等生活安全感的考核。而临潼区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指标体系中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村民自治选举投票率”、“工业三废处理率”、“居民对政府治理的满意度”、“当地居民生活的满意度”五个指标的数据难以收集。这两位统计负责人都认为,指标的理解和设置难操作。
  而江苏丹阳市统计局杨三秀局长指出,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这一指标涉及面过小,到乡镇即可。在权重设置方面具体为:经济发展40%、社会发展22%、文化发展10%、政治发展6%、生态文明12%、公众满意度10%。
  由上可知,在不同的县域,各地统计局根据当地的实际对指标的设置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充分说明构建一套普遍适用的评价体系是困难的。因此,在指标的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设定不同的指标,这样才能凸显地域特色。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在意见征求过程中,各地统计局长指出了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完善的意见。甘肃宕昌县统计局韩利明局长指出,指标体系在西北贫困县的适用性不是很大,比如宕昌县主要抓的是“三农”,立足于农业第一的定位,实施“特色立县”的发展战略,但在指标体系中这一方面不是很突出。另外,生态文明所包括的三个指标在宕昌县很难操作,没办法核算。在电话采访时,韩局长告诉记者,本来要发传真回复,但当地正在停电,所以只好口头表达了。他笑呵呵地说,“你看,对于我们这样的县,用电量是不是也应该作为一个考评指标呢”?
  甘肃陇南市统计局王礼局长指出,公众满意度指标设置笼统,评价难以用量化指标反映;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指标应该整合,设置考虑“人的全面发展”的指标。
  江苏丹阳市统计局杨三秀局长指出,教育的发展不应用“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来评价。丹阳市经济较为发达,多年来对教育投资比较大,教育的现代化已十分到位,现已出现了教育资源过剩的现象,如果再按“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来进行评价,只会造成教育投入的浪费,十分不科学。
  湖南省邵阳县统计局一副局长认为,该评价体系过于笼统,没有凸显县域特色。县域情况千差万别,可设立特色百强县。具体指标设置可以考虑特色产业产值这一块。
  也有统计局长指出,有些指标“不太好量化,比较主观”;或者“指标设置比较先进,在一些地区比较难以达到”;或者“有的指标没有实际意义,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建议去掉”;或者“居民对政府的满意度不好衡量,不需要这个指标”等等。
  从以上统计局长所提意见可以看出,中国县域东西部发展存在明显的差距。西部县域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不管实施何种发展战略,其目的主要是GDP的增长,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民生才有保证,才有可能促进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当然,前提是科学的经济增长,而不是杀鸡取卵式的“GDP崇拜”。这进一步说明,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县域来说,强调GDP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反观东部县域,如江苏、湖南等地的县域,其发展已经摆脱了经济因素的桎梏,主要谋求的是生态发展、节约发展,即“绿色GDP”。
  60位统计局长,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完善评价体系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构拟出了一张中国各地县域发展的缩略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各地县域发展的特色以及不平衡性,从而为我们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调查后记
  婉言谢绝的不少,接受调查的更多
  在开始制定这项调查计划的时候,我们是热情高涨的。但在实施调查阶段,虽然许多统计局长给予了配合,但一些受访对象表示接受调查可以,但提出的意见建议最好不要公开见报。还有不少受访对象或者是电话打不通;或者是接收到邮件或传真后便没有了回音;或者是接通电话后表示不方便发表看法。有一位统计局长坦言,2007年国家统计局取消了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对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进行排名的做法,作为基层统计部门负责人,暂时不便对其他评价体系发表意见。
  面对各种困难,课题组锲而不舍。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受访对象在我们多次主动联系后,不好意思再以其他原因推脱,欣然接受了采访。在有效反馈的60位统计局长中,有的忙于工作,无法书面答复,就亲自打电话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在外出差,接收邮件后,抽空回答问题;有的因为条件限制,无法发送电子邮件,就亲自传真过来……
  在调查过程中,有两个特点给课题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是不同县域的统计局长对县域科学发展如何评价意见鲜明不同。本次调查对象既有以往的百强县,如江苏、山东、湖南、河北等地的县域,也有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县域,如甘肃、陕西等省市的县域。来自不同县域的统计局长,其对指标体系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差别,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统计局长大多认为应该淡化经济指标,体现特色。
  另一个是受访者大多实话实说,建议中肯。60位统计局长通过接受电话采访、电子邮件和传真回复等方式反馈意见和建议,其中东部地区县市统计局长29位,中部地区18位、西部地区13位。在调查中,针对课题组构建的“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各地统计局长并没有异口同声地说“好听话”,而是实话实说,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指出了评价体系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各地县级统计局长反馈的信息和意见为课题调研组分析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材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指标体系完善的相关要点。在此,我们对统计局长们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