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里的加减法

2009-12-29 00:00:00
上海故事 2009年14期


  晚上八点,“叮咚,叮咚”,清脆的门铃准时响起,“我的、我的、我的……”还没等妈妈反应,我奔向门口,一跨步冲了出去,并随手带上了防盗门。
  门外站着个花童,手里捧着一束红玫瑰,火红的花束把昏暗的楼道映得闪闪发光,我欣喜地接过那束代表爱情的红玫瑰。没有留言,没有姓名,我狐疑地看着有点局促的花童。“是送给李彦君女士的。”他抬头望了我一眼。
  又是送给老妈的。从我有记忆开始,每年七夕节的夜晚,妈妈总能收到一束火红的玫瑰,小时候的我懵懵懂懂不谙世事,理所当然以为是爸送给妈的,可每每问起,爸却总是支支吾吾说不是,还叫我别乱问。现如今,我长大了,开始懂得男欢女爱,心里的这个结就越长越大,好奇驱使我非要弄个明白。
  我猜想,要么那个送花的就是妈妈婚前的暗恋者,没得到姑娘的芳心,就用这种方式表达挥之不去的爱慕之情;要么就是婚后有人喜欢上了已嫁作人妇的妈妈,又不能长相厮守,干脆以物寄情。
  当我把这束红玫瑰递到妈妈眼前时,她眼睛一亮,自言自语道,“我还以为今年没有了呢。”
  “没有了?什么意思?”难道妈妈曾经在哪年的七夕节没有收到过玫瑰吗?
  “是的,二十年啦,只有你十一岁那年,这束准时的玫瑰没有来。”妈妈破天荒地头一次和我谈论起她的特别的七夕节的玫瑰。
  我想知道谁是幕后的送花者,当我抛出我的猜测时,母亲不置可否,只是告诉我,无论是谁,都是爱着她并值得她爱的人。
  从妈妈那没得到正面的回答,我决定自己想办法揭开谜底。第二天,我按昨天晚上花童留下的地址找到那家花店,让老板娘帮我回忆一下订花的人。
  听完我说的情况,老板娘毫不犹豫,说,根本不用回忆,那个人她记得,每年七夕节都来店里定十二支红玫瑰,她还告诉我,要想见识他的庐山真面目,只有等明年的七夕节喽!
  我只好把强烈的好奇心暂时束之高阁一年。
  转年的七夕节,我早早来到了花店,坐在内侧套间一个不显眼的位置,由里向外观察着来了又走的选花买花人们。这可真是个既传统又浪漫的节日,买花订花的人可真不少,老板娘忙得不亦乐乎。
  只是在这种忙碌里我显得格外无聊,左等右等、右等左等,小半天过去了,也没瞧见老板娘朝我打手势。那个人怎么还不来?我有些不耐烦了,恹恹似睡地打起盹来。
  中午时分,一个高亢的男中音响起,“老板娘,老规矩,十二支玫瑰,明晚送到。”
  我一下子从睡意中惊醒,天啊,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我几个健步窜出去,一把挽住那人的手臂,又撒娇又肆意地叫道:“老爸,我都说就是你嘛,谁会对我妈有这么执着的耐心……”
  老爸根本没想到我会在,既意外又尴尬,脸都红了,匆匆付了钱拉着我走了出来。一边走,我一边调侃老爸,说他胡子一大把了,骨子里还挺浪漫的。爸爸没接我的话茬,却再三强调,回家不能把真相告诉妈妈。
  “为什么?除非,除非,你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俏皮地眨着眼睛。
  爸爸转过身子,扳住我的肩头,盯着我的眼睛,告诉了一个我从来都不知道的秘密。
  二十年前,妈妈的初恋根本不是爸爸,那时候爸爸已经是省医院的眼科医生了,一天晚上轮到他值夜班,急诊部匆匆推进个血肉模糊的小伙子,没进手术室就意外的身亡了,死亡鉴定书上清楚地写着“死于车祸。”只是可怜了那个女孩,都吓傻了,捧着那束沾满鲜血的红玫瑰喃喃道:“他说过的,为我预订了好多年的玫瑰……”出事的那天,刚好是七夕节。
  “那个女孩子就是我妈妈,对吗?”我明白了。
  爸爸点了点头,说,“所以我们家每年七夕节都能收到那个小伙子临走前预订好的玫瑰。”
  可是家里的玫瑰明明都是爸爸您亲自订呀,我不解。
  “那个小伙子只预订了10年,到了第11个年头,七夕节的夜晚,当我看到你妈妈没收到玫瑰时失望而焦灼的眼神,心里难过极了,于是发誓,只要我在,每年的七夕节,你妈妈都能收到一束火样的玫瑰……”
  抬起头,凝望星空,我在想,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我问爸,“您不嫉妒那个死去的人抢走了您永远的七夕节吗?”爸却说,“你妈妈的三百六十四天都属于我,只有一天属于她的过去,我知足了。”
  晚上,我和妈妈躺在一个被窝里说着悄悄话,我不无羡慕地说,“妈,你真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那是因为有你爸爸默默的爱……”妈妈说,她终于觉得我长大了,有些事可以和我分享,比如感情经历。
  “天啊,你原来都知道这些年的玫瑰是爸爸送的?”我大感惊讶。
  “傻丫头,你知道吗,前10个年头妈收到的玫瑰都是11朵,中间隔了一年后,再收到玫瑰都是12朵。我问过了,11朵代表——最爱,只在乎你一人;12朵代表——对你的爱与日俱增……”
  这是我听到的有关七夕节最浪漫的故事,我在大我六岁的师兄面前炫耀着父母的感情经历。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再三请求,让我给他创造一次来我家里拜访的机会,他想看看在一个速食当道的年代还有能够沉淀下来的爱情。
  星期天,师兄如约而至。没想到,一进门,他就拉着老爸的手激动地说:“贺医生,世界太小了,真没想到会在这遇见您。”弄得我和老妈面面相觑。
  尽管过去了很多年,可因为爸爸是给师兄做眼角膜移植手术,让他重见光明的第一人,所以他牢牢记住了贺医生的模样。
  那天晚上爸爸喝了很多酒,说的都是醉话,说什么走了的人却把最好的东西留在了世间,而妈妈的泪水流了又流。
  送师兄回去的路上,他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二十年前七夕节的夜晚,爸爸听说有个小伙子意外死于非命,就急急冲到急诊室,作为颇具敬业精神的眼科医生,他从最专业的角度力劝死者的未婚妻同意捐献死者的眼角膜。却遭到了女孩及亲朋好友最严厉的责骂。可他不气馁,一手拉着一个六岁的瞎眼男孩儿,一手抱着一个刚出生就不可能见到光明的女孩来到死者的未婚妻前……
  师兄说,那个死者的未婚妻彻底崩溃了,号啕着在同意书上签了字。那个六岁的男孩是他,而那个襁褓中的女孩就是我,我是一个一出生就被遗弃的眼部有残疾的孩子。
  再后来,那个死者的未婚妻执意要收养我,她说从我的眼睛里能看到曾经的爱情。
  我终于知道了,我为什么长得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可在爱的海洋里这点遗憾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