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民俗之花

2009-12-29 00:00:00刘国昌
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8期


  前些天到汕头市参加一个会议,正好赶上当地的“游神”、“赛大猪”等民俗活动。朋友热情邀请一看,我们便欣然前往。
  那天是正月十八,是汕头市南澳县(南澳岛)民俗活动举办日,但见处处张灯结彩,民众喜气洋洋。下午3点多钟,“游神”活动就开始了。“游神”是游“关帝神”,相传其能保佑平安。在3个多小时的活动中,各村的游行队伍敲锣打鼓沿着街巷巡游,到了主要路口处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掌灯时分,各支队伍聚集在关帝庙前,将关帝塑像恭送到大堂正中的牌位上。然后按照辈份大小,人们依次拜见。
  “赛大猪”活动更是热闹。在汕头市澄海区冠山村,人们挑选自家最肥最关的猪摆在“赛场”上,这些大肥猪嘴里衔着大桔,意寓“大吉大利”。我们穿行在拥挤的人群中,看见摆在架子上的猪一个比一个大,甚为壮观。朋友介绍说,今年参赛的猪格外多,有500多头,最后将评选出最大的猪。这项活动挺有意思,人们通过比赛大猪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以上民俗活动都是群众自发参加的,人数之多、秩序之好、场面之热烈、形式之多样,令我们感叹不已。据当地人介绍说,这些民俗活动在潮汕一带已有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一直至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快到这个时候,四里八乡的男女老少就开始筹备,以求在活动时一展风采。
  对于这些民俗活动,汕头市各级政府和组织都给予了大力扶持。从游行路线到装饰场地,从搭台唱戏到消防安全,都做出了周到细致的安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不仅如此,他们在平时也经常对这些民俗活动进行指导,以提高演艺水平。在他们看来,这是群众基础广泛、参与人数很多的活动,理当坚决支持。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在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不少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南边不同于北边,东边有别于西边,即使在相邻的省份也有较大的差别。这是由文化、历史、风俗等因素所形成的不同特点。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中,除极个别的多少带点迷信色彩外,绝大多数都是健康向上、娱乐性较强的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有关部门又逐步进行了整理提高,使这些民俗之花愈发开得艳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与喜爱。
  面对这些民俗活动,应当像汕头市那样给予大力扶持,而不应横加限制或阻拦。听说前不久有个地方担心“人多出事”,把一个将要举办的活动取消,引起了老百姓的强烈不满。如此做法实在是不应该的。举凡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活动,都应采取支持的态度,同时还要采取有利措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说,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地堵。再说,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活动怎么可能堵住呢!
  近年来,包括民俗活动在内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方兴未艾。这些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焕发了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将这些活动认真组织好、发展好,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责无旁贷的责任,以切实担当起来为宜!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