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制度安排

2009-12-28 04:28吴秀云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4期
关键词:责任企业

吴秀云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逐渐发展为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现代企业的竞争也进入到全面责任竞争的新时代。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履行什么社会责任以及履行多少社会责任,要受到企业自身因素、政府因素、行业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为有效发挥各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做出“企业自觉、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制度安排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发展为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现代企业的竞争也从单一的价格竞争,到品牌、质量、服务、创新竞争,过渡到全面责任竞争的最高层次。在现代竞争中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竞争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另一方面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包括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名牌大企业如三鹿集团却表现出道德沦丧、违法经营、社会责任缺失,导致企业经营危机或破产。因此剖析现代竞争条件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对于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在现代竞争条件下,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企业自身因素、政府因素、行业因素、社会因素。

(一)企业自身因素

在企业运营中,有的企业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而有的企业却尽量逃避履行社会责任,不同的企业对待社会责任问题的态度和行为不同。而决定不同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企业是否具有长期经营战略的考虑。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提高经营成本,而这些投入转变为实质性回报需要企业拥有足够的耐性。单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公司,更容易因为经营压力而倾向于采取短期行为,一个以短期经营为目标的企业不大可能将社会责任作为战略考虑。而当企业采取长期战略目标时,更愿意耐心地等待社会责任的长远回报,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环境的利益,重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自觉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长期战略框架。

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成功经验表明,凡是在社会责任领域成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的企业,无一不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对形成良好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形成了深刻的社会责任理念,将其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并长期坚持不懈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全面实施。具有了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就不仅能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而且能在实践中创造出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反之,那些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其共性一定是高层管理者或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或存在社会责任认识上的误区,要么是把社会责任等同于负担,把承担责任看成是对企业发展的制约,要么是把慈善责任等同于社会责任的全部,而忽视了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造成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的行为扭曲。如果企业领导者没有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理念,企业虽然也可以偶尔开展某些社会责任方面的活动,偶尔从事慈善捐款,但绝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地履行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层领导者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多高,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实践方面就能走多远。

企业的竞争意识和行为。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履行好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作为改变企业发展方式、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现代竞争的激烈残酷性、政府对企业的评价、企业自身的不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等共同作用,使企业陷于只求大、不求强的盲目扩张的规模竞争中。不切实际的盲目扩张,放松了企业基本功的锤炼和提升,放松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放松了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放松了对产品高品质的追求,企业不以抓管理为本,怕麻烦、嫌费事,总是希望投机取巧谋发展,自然埋下了各种隐患,导致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频发。

(二)政府因素

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企业的期望和引导上。政府对企业的期望是多方面的,例如政府力图使企业在提供就业、支付税款、履行法律责任、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方面做出贡献。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通过立法引导企业自觉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承担利益驱动不足的利益相关者责任。如劳动法关于企业对职工责任的强制。

由于政府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导致政企关系不合理,政府对企业的期望过度,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和政策引导不力。影响着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如地方政府在GDP目标和目前所倡导的服务型政府定位的考核机制下,为解决强大的劳动力就业压力、吸引资本、降低劳动力成本,对企业特别是对GDP有重大贡献的大型企业,百般呵护,使这些企业在资源、税务和行政手续等方面一路绿灯。更有甚者,即便在法律面前,这些企业也无所顾忌。地方政府与企业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而非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角色。在这种无视法律法规的地方环境下,三鹿奶粉、铁本事件和无证煤窑等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层出不穷。

(三)行业因素

在发达国家,行业组织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扮演了重要角色。主要是倡导和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制定行业社会责任指南和技术规则,搭建为企业推行社会责任服务的平台,开展有关培训和宣传,指导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撰写和发布等。

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行业组织比较健全,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2005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定发布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并于2006年3月开始推动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纺织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并为其他行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不过总体上来看,因受到我国行业组织自身地位的合法性、资源和能力的有限性、在行业中的权威性制约,行业组织对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出来。如:我国多数行业协会只重视对企业利益的保护,不重视对企业违规

的管理、监督和揭露;对全行业企业整体状况缺乏了解,不能制定出行业社会责任标准和实施规范;或者其标准、规则通常都是软性约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不是强制性的,违背行规也许不会像违背法律一样受到制裁等。

(四)社会监督因素

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督主要来自于企业员工、消费者、投资者、商业伙伴和新闻媒体。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最初起源于劳工运动和消费者对违反社会责任企业的抵制。企业的劳动者为维护其权益所展开的工人运动使企业开始重视劳动者的利益。消费者通过负责任的消费行为向企业发出信号,如果企业不遵守法律,侵害职工利益,污染环境,即便企业产品质量、价格具有优势,消费者也会拒绝购买产品,消费者“用脚投票”,从而迫使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投资者的监督主要是投资者遵循责任投资理念,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使用多种策略去除那些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不佳的公司,而将资金投资在那些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促进公司更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商业伙伴的监督主要是商业伙伴通过供应链审查向上下游企业施加责任压力,迫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在宣传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要向社会广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理念和企业成功经验,使企业和社会各界提高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为全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对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责任舆论压力。

在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社会监督压力的主要来源是跨国公司验厂,所谓验厂就是跨国公司根据其制定的生产守则的要求,每年到其供应商工厂进行劳工标准的检查。有的企业因表现良好获得更多的订单,有的企业不符合标准且没有改善诚意被取消供应商资格。除此之外,其他社会监督力量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劳动者在企业里面处于弱势地位,自我维权意识淡薄,更谈不上对企业不法行为的监督;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所以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还不足以对企业形成足够的压力,消费者运动、责任投资运动等社会影响的作用,相对而言则要弱小得多。由于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的差异以及管理的不力,时常出现企业以封口费买下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失德行为的话语权,媒体集体失语,弱化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能力。

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制度安排

这里包括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建立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素。在任何社会,正式制度只有与非正式制度相融合才能发挥作用。为有效发挥上述各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必须构建企业自觉、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有效制度安排。

(一)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安排

要建立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定期学习培训制度。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和端正高层管理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使高层管理者充分认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尤其是使其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现途径各不相同。社会责任并不等于慈善捐赠,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保障员工的权益,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做到守法经营。主动把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说,企业的经营是经济活动,企业的利润来自商业活动,而不是政府提供的,企业不应该试图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企业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切实的经营活动上,也就是企业竞争力上,在实现社会责任上,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企业经营者在竞争策略上要转换思维,致力于通过创新与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和培养自主品牌,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不只是靠规模成本竞争。

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要成为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就必须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把社会责任战略融入其中,并在此战略中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之间求得平衡。为保证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企业还必须建立专门负责社会责任管理的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单列预算,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组织和资金保障。

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把强化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并使之在企业的管理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中充分体现出来,同时通过制度形式使之成为企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来推行,以提高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日常实践。即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每个员工都能深刻理解社会责任的含义和重要性,这样社会责任才能落到实处。对此企业要将精力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体系和基本制度的建设上,并着力抓好员工培训工作,使企业社会责任由表及里、从虚到实,全员、全面、全过程地融入到企业战略和日常经营中。

加强公司治理。当前,我国公司治理正逐步进入包括广大小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时代,我国企业必须尽快树立“自主治理”意识,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时,还要根据公司治理“规则、合规、问责”的核心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问责制。真正的公司治理的问责要求“集体决策、个人问责”,特别是要实现从“结构合规”向“机制约束”转变。

要建立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制度,总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整体情况,达到自我审视的目的,让外界了解企业发展的情况。

(二)政府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安排

加快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财政分配体制和单一GDP考核制度。健全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落实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者、管理者、监督者的角色定位。政府部门不仅需要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重视企业良性发展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关系。各级政府对当地企业的评价体系只有同时考核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应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从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造

成“有法难依”的现状问题入手,在已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尽快建立可操作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细则或指引,并强化执法力度,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每一个企业都应遵守的同一规则,且不容打破。

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政府应充分了解当地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并做出定期评估。一方面,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企业家,通过设立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奖”等荣誉激励、优惠政策激励、政府优先采购等有效制度安排,激励和引导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加大对严重违法企业的监管力度,坚决清除和取缔严重违法的企业,健全行政司法联动机制,依法追究违法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当前,国际上已经初步建立了SA8000、ISO26000等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也在建立之中,但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这些标准体系还不能够形成非常有效的指导。因此,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及评价体系,以指导和改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通过各种方式,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行业自律的相关制度安排

逐步建立并强化行业协会在制定标准以及商业标准检测方面的权威性。积极支持建立行业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从行业角度看,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避免行业的恶性竞争,促进公平竞争,使行业和谐、健康发展,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尽快制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在行业内部落实和推行。

强化行业协会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服务和教育功能。服务方面各行业组织应从专业角度出发,提供及时而充分的服务,协助企业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教育方面,行业组织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对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进行社会责任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增强管理者员工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认知和执行能力,帮助企业逐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社会监督的相关制度安排

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和宣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一个社会基础,这就是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公众的广泛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有利的保证。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各方利益相关者缺乏对CSR的了解和利益制衡机制的运用经验,导致我国尚未形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督机制。为此,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企业的责任竞争意识、供应链的互制关系、行业协会的同业标准,进而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合力推动机制。

充分发挥工会、消费者协会和舆论媒介等社会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和制度安排,以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工会是代表员工利益的组织,上级工会应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的建设,积极推行集体协商制度。同时,应在企业内部强化工会的地位和作用,使其能够真正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还应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它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或者代表群众对企业的污染行为提起诉讼,捍卫公众的环境权益,还可以定期公布环境报告,对环境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以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后通过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整顿新闻队伍,充分发挥我国庞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群(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作用。

要鼓励相关社会组织建立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收集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积极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定期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通过社会的舆论监督,防止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责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