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参与DFI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分析

2009-12-28 04:28陶海东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4期
关键词:企业

陶海东

内容摘要: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DFI)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以后,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际间资本流动速度也明显加快。当前我国面对全球利用和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将是一个事关企业未来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论述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企业走出国门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并购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快速增长。可以说。时至今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在利用外国资本和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正由于此,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明显加快。对资本输入国经济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

境外投资(国际投资)指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跨越国界的流动行为,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入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投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生产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重要联结方式。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标准,国际投资按照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投资、间接投资;按照投资期限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按照资本持有者分为个人投资和国家投资。本文将着重论述国际直接投资。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Cross-borderDirect Investment,CDI Or Direct Foreignlnvestment,DFI)的定义各有不同。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其定义为:“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反映了利益的长期投入。投资者在其所在国家或地区以外的地方投入资本,并取得这些投资企业的管理权。投资方式包括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投资股份制企业或非股份制企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是:“国际直接投资——反映了一个长期利益的驻守,将资本从一个经济体投入到另一个经济体中”。

根据上述定义,本文将DFI总结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直接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并取得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投资行为。

我国企业参与DFI的必要性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曾说过:“一个国家要追求的是财富的生产力,而非仅仅是财富本身”。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时代里求生存求发展,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既得利益,而应该站在世界市场的角度去制定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竞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是要着眼于世界这个大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国际化不是企业选不选择的问题,而是一定要做的战略决定。自入世以来,谁也不可否认,中国已经正式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实现民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务必要积极考虑国际化的问题。我国企业参与DFI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必要性:

(一)降低国内资源消耗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支撑经济增长的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都严重短缺。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稀缺问题日益严重。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我国“地大物博”的说法,在人均分配比例面前显得脆弱不堪。例如,我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3亿人,西欧、北美、南大洋洲现代化高收入发达地区的人口总和却只有7亿。而这三个现代化高收入的发达地区所消耗的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如果我国按照这三个地区的资源消费水平来建立现代化高收入发达社会,现有世界所供应的所有资源完全供应我国,也仅仅能满足需求的77%。

在资源稀缺的同时,还伴随着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从我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四个具体指标: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二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三是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四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实现这些目标,除了在国内企业节能减排上下功夫以外,更要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合理利用国外资源。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对待资源所有权的问题上已经发生了转变。例如,中石油通过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以41.8亿美元的报价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借此拿到了哈方12个油田的权益、6个区块的勘探许可证。而哈方由于急需外资投入,在其股东大会上竟然以99.04%的绝对高票通过了并购计划。由此可见,当资源的所有权不再被视为事关民族独立的标志时,资源输出国就会发现,转让资源的所有权会获得远比销售资源产品大得多的资金,这对于饱受外债所累的国家来说是非常迫切的。而我国企业可以借助境外投资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采取资源互补的方式,促进国际间贸易往来,同时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压力。

(二)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传统的贸易方式,使我国在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上,长期单纯依靠劳动成本的优势,无法完成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实质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如果一个国家的大企业基本是跨国公司的打工者,即使这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不小,它也只能处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附庸地位。

另外,随着我国加2kWTO过渡期的结束,更多的行业开始对外开放,这就使得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的问题。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已经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我国企业如果不能迅速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即使是本国市场也难以守住,更不用设想称雄世界市场了。由此看来,加入WTO使中国企业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压力空前巨大,渴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愿望也变得非常迫切。例如,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TCL并购德国施耐德等案例,虽然笔者对此存有不同意见,但不可否认,这一系列并购行为都是为提升民族品牌国际竞争力所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

通过正确的国际直接投资,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我国企业的集群优势,甚至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霸主,从而掌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能使我国在这一领域成为世界性的枢纽国家,并以此获得最大的经济自主权。

(三)合理规避贸易壁垒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歧视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美国和欧盟等国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愈演愈烈。这些贸易保护性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就一直成为全球反倾销诉讼的牺牲品。反倾销措施是最普遍的贸易救济手段,

由于中国出口贸易额每年都有惊人的增长,从而造成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受到WTO其他成员的倾销申诉或调查并不意外。但是,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欧盟于2007年11月发布公告对我国紧固件出口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涉及我国1700家紧固件企业,所涉出口额高达7.6亿美元左右。由于欧盟已于2005年对我国的不锈钢紧固件征收11.4%~27.4%的反倾销税,若此次反倾销成立,则意味着绝大多数紧固件都将被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这几乎是对我国紧固件产品施行了完全“封杀”。

除了利用反倾销这种直接手段以外,发达国家还通常运用一些处于WTO规则边缘或之外的歧视性贸易措施,也就是“灰色区域措施”以绕开WTO的直接约束。这一类措施相对于反倾销的复杂过程来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针对性,往往可以随时针对我国某一时期的某种商品采取限制。例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除了提高生产技术、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以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对外直接投资。在此笔者引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邓宁认为一国的商品贸易、资源转让、国际直接投资的总和构成其国际经济活动。并据此提出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同时,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区位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邓宁据此列出了一个表格(如表1),以说明三类优势与经营方式选择的关系。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比出口贸易和技术转移更能发挥企业的经营优势。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加快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同时,必须考虑以集群化的方式走出国门,将生产中心或加工中心直接设立在销售国或其同盟国,以此取得在销售国的国民待遇地位,合理规避反倾销等贸易壁垒。虽然,在短期看来存在资本外流的问题,但是相对于我国2007年吸引外资835亿美元的流入量来看,265亿美元的资本输出显得并不重要。

我国企业在DFI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本输入国的抵触情绪考虑不足

资本输入国对外国投资的抵触情绪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从政府的层面上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国民经济安全问题,也就是说,如何能在引进国外资本弥补本国资金不足的同时,避免本国关键性行业落入外国企业的控制之中。从国民情绪的层面上看,外国企业及其品牌在资本输入国推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其市场上固有的民族品牌展开激烈竞争。那么作为投资者就必须要考虑到资本输入国民众的国民情绪问题。

例如,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俄罗斯轿车市场正在迅速膨胀。2008年上半年俄罗斯新轿车销量达到150万辆。而中国品牌的汽车在俄罗斯的累计销量仅为2.19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同时,2007年12月25日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副部长安德罗索夫明确表态“在同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签署‘工业组装备忘录的诸多汽车制造商中并没有中国厂家”。这就等于宣布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四大“工业组装”项目彻底失败。我国轿车企业海外扩展在俄罗斯遇到的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选择投资区域和投资方式上,没有完全考虑到俄罗斯市场对外资抵触情绪的两个层次特点。首先,从政府层面上看,与丰田、现代、福特、通用等国际企业定位中高端市场不同。我国企业定位于俄罗斯低端轿车市场。主要的竞争对手“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设备陈旧、管理老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是在俄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获得的。作为支撑俄罗斯民族轿车市场的主力军,俄罗斯政府肯定要对它实施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从而避免中国企业控制低端轿车市场。再者,从俄罗斯民众的国民情绪上来说,也不愿看到这样一个拥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厂,在我国企业低价轿车的冲击中消失,进而抵触我国企业及其品牌。以上这两点因素,正是我国轿车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的瓶颈。

作为我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目的,不能只为了简单的赚取财富,而是要立足于这片市场,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与其和俄罗斯的国内厂商展开激烈的竞争,不如进行全面的生产、技术合作。可以大胆设想,如果我国企业能够与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直接合作,充分利用俄方固有的销售体系,以及战略地理位置优势,将俄罗斯作为我国轿车行业进军欧洲市场的一个实验场,那么将能为以后的长远发展积攒经验、蓄积力量。

(二)投资目标选择失误

我国企业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时候,对目标的选择存在很大问题,其中TCL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一。缺乏有效的品牌过渡计划。虽然,TCL并购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施行品牌扩张战略,借助德国施耐德在欧洲的影响力来推动国产品牌国际化。但在并购成功以后,TCL并没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规划,也没有明确阐述如何实现从德国施耐德品牌到TCL的过渡。正如当年台湾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一样,其最初的打算是从西门子-明基到明基-西门子。最终过渡到明基品牌。但这一品牌转变模式实际上是完全失败了。所以,缺乏有效的过渡计划,是TCL并购后无法展开业务的第一个失误。

第二,并购企业生命力不强。无论是德国施耐德还是西门子手机业务部,甚至是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都不属于其企业中的核心业务。有的还是企业为了实施“瘦身计划”而面临裁减的部门。德国施耐德、西门子手机在欧洲市场都是处于品牌价值下降阶段,接手这样的企业,首先,无法充分利用其品牌优势;其次,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如何利用其品牌,而是投八人力、财力去挽回这些品牌价值的下跌趋势。

反观国外企业在我国实施并购计划的时候,必须要求绝对控股、被并购的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并购以后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外资企业正是运用这三个“必须”将要一步步形成对我国的行业性垄断,例如,美国高盛收购双汇集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等等。

(三)在投资过程中缺乏前期市场研究

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公司的战略错误。在跨国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自我资本升值,也要顾及到被投资方的利益,因为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是一种密切合作关系,任何一次投资都是利益的再分配。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和谐的团队,不让另一方获益,投资是不能进行下去的。虽然投资的目的理应如此。但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时候却总是急于求成,为了实现投资目标,对被投资方提出的要求不加底限的予以接受。例如,联想在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时候,表面上看仅以17.5亿美元的代价就达成了收购

意愿,但伴随着收购成功的结果却是让IBM获得了高达19%的联想股份。实质上IBM通过出售其非核心业务,或者说是夕阳业务,换取了世界第二大PC厂商的高额股份,在甩掉“包袱”的同时,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再如,TCL成功收购汤姆逊,却让汤姆逊保留了电视机这一TCL核心业务三分之一的股份,而在收购过程中,电视机最具价值的元件显像管生产却被排除在交易之外。

我国企业在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时候,对前期市场调研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合理的做法是在投资进入海外市场之前,组织专家、学者对国外市场竞争形势、投资国政治、经济环境进行全盘深入分析,并利用NPV(Net Present Value,净现值)、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内部收益率)、PP(Payback Period,投资回收期)、DCF(Discounted Cash Flow。贴现现金流)等方法对预期投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四)中西企业文化整合不力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对新建或并购企业实施有效的企业文化整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日本、韩国相似。都偏向于家长模式,等级制度很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中层以下员工的创造性和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而在西方企业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愿意自成一体,崇尚自由,例如在西方企业中员工无论职务大小都一律直呼其名,而在我国企业中则要加上职务称谓以示尊敬西方企业文化中,同事之间只是简单的工作关系,一般不会过多的交流私生活,而我国企业文化要求员工“以厂为家”、员工在工作场所更热衷于群体活动。这些细小的差别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时所没有考虑到的,也是海外投资失败的潜在因素之一。

因此,当我国企业实施对外投资或并购之前,要详细研究被投资方的文化、历史背景,在吸收西方企业文化精髓的同时,还要善于从我国传统企业文化中提取有利因素,力争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和谐的、为双方所共同接受的新型企业文化。

结论

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国际化使得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贸易保护亦愈演愈烈。为了打破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合理规避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必须借助国际直接投资,通过生产资本输出,发挥区位优势就地产销,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海外市场份额。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大战略环境的推动下,我国企业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时。要审慎分析投资前景,对投资行为做出合理的预测与风险规避。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缺乏竞争优势,与对外贸易的规模不相适应的状况,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