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仇富”到猜疑

2009-12-28 04:28刘长锋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2期
关键词:仇富戴高乐红酒

刘长锋

一位中国旅客圣诞节前夜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商店一掷万金,购买圣诞礼物——法国红酒,其阔绰气派“雷”倒法国店员,成为当天法国媒体的热门新闻。法国《巴黎人报》报道说,巴黎戴高乐机场商店的售货员几乎无法相信:12月26日,一个中国富翁到戴高乐机场乘飞机回中国北京,在进了海关后,他在免税店逗留了一会儿,并一口气在这个圣诞前夜买了价值达46423欧元(逾30万法郎)的法国红酒。

有钱人家一掷千金的故事,古今中外从来不欠缺。晋朝的时候王恺与石崇斗富,一个用麦芽糖涮锅,一个用蜡烛当柴火。王恺在40里的路面用绸缎作帷幕,石崇针锋相对地把50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他们的斗富举动在当时也可谓名噪一时。

而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各路富豪,一掷千金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一般情况下,富家公子、千金的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事儿,在国外从来都不过是花边新闻而已,稍纵即逝,没人会去认真地把其当一回事。和一掷千金比起来,花费四五万法郎买红酒,也不过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法国媒体把其当作一跳花边新闻,今天头条,明天也许就不会有人过问了。但消息传到国内,其影响力却却远远超出了花边新闻本身,不得不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学意味。也因此不到半天时间就跃居当日网易新闻点击率第一位。而且网友的跟帖、留言几乎是一边倒的声讨谩骂声。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在我看来,网友对这位不知名富豪行为的批判、谩骂与猜忌必然是意料中的事情。近段时间来,基于中法关系的一些正面碰撞和摩擦,不少网友呼吁抵制法国货。此种语境下,任何购买法国货的行为,都有可能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更何况是一掷千金的狂购行为。

尽管我也对法国外交的反复无常不怎么感冒,但我不会抵制法国货,更不会去呼吁和鼓励大家去抵制法国货。买东西有一个原则,要买就要要好的,花了钱买假冒伪劣产品,谁都不愿意,谁都想买好的。但就目前看来,所谓的“仇富论”还是有市场的。你出手阔绰,一掷千金,必然就有不少人要出来质疑这钱怎么来的?而被质疑钱的来路不干净也是必然的。现在大家对法国不感冒,你却大肆购买法国货,招致网友的反感与非议更是难免。

当然,这个说白了,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顶多有钱人回复一句“你眼红”而已了,不会有更多的更严重的社会影响。

但眼下在国内一个简单的一掷千金与一个复杂的一掷千金激起的浪花是不同的。

所谓简单的一掷千金是由人的身份决定的。如果是名门贵族之后或民营后起之秀的财富拥有者,招来的或许只是忌妒,图一时口快而已,随着时间而淡去;倘若是与官员沾边或在这一生态圈里循环的财富,而出此狂妄之举招致的社会评价就不那么简单了。它不含有以上的情绪,更不是一个“仇富”可以简单的解释。我们从种种迹象来分析,现如今国内对于日益高涨的奢侈风的质疑与猜测,显然已经超越了一个简单的浅层次上的评价,民眾对于官员腐败关注度和监督已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

媒体不时曝出官员住豪宅、包二奶、坐名车、抽天价烟、豪华出国游等丑闻,使得对于大手花钱行为的质疑,从简单的仇富,已经上升到了对政府官员尤其是高层官员的不信任与猜疑。一旦有什么丑闻出来。必然有人率先质疑,这又是谁谁谁的关系,有着什么样什么样的官方背景和后台。而一旦有奢侈或者高调的行为,公众必然会第一反应联想到,会不会又是哪个地方的高官,会不会又是哪里派来的?大家的推理不无道理,谁自己的血汗钱舍得随便花呢?所以一掷千金的背后,必然会被先入为主地预设为绝对存在非法所得行为。尽管猜疑毫无根据,但情理上却又让人不难想入非非。

仇富是经济地位对比下的必然产物,这个产物要有其合理必然性。然而当公众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度降到了极点,普遍地对政府官员抱有怀疑和戒备的心理,那么,无论是对政府和政府官员本身,还是对我们整个的社会,都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猜你喜欢
仇富戴高乐红酒
戴高乐为何选择中国
菠菜红酒防痔疮
红酒中毒案
我们的心声
2015年最酷红酒标签
仇富的实质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