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千年古宣纸

2009-12-28 04:28张景俐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2期
关键词:生产

朱 琪 张景俐

功德无量,是一种很高的赞誉。安徽泾县千年古宣宣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一葵不仅得到了此赞誉,而且得到了书画大师启功先生“千年古宣、功德无量”的亲笔墨宝。卢一葵能让很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不光是名人的提携,最关键的是他为千年古宣如痴如醉、呕心呖血、耗尽家财、顽强实验的精神。他成功的背后是一个艰辛的故事。

古宣纸的诱惑

9年前,卢一葵结实了到泾县寻找古宣纸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胡美生。几经周折,当他把从泾县一位老干部的遗孀手上搞到的几张古宣纸交到胡教授手中时,胡教授激动地连声说:“就是这纸!就是这纸!”

在胡教授那里卢一葵了解到,古宣纸是中华瑰宝,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源于唐,成于元、明,鼎于清,衰于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为提高宣纸的生产效率,逐渐采用了化学和机械的方法。明清时臻熟的宣纸传统工艺濒临失传。作为宣纸故里人,卢一葵当即给胡美生教授一个承诺:5年之内,一定造出这样的纸来。

经过一年多的奔波,多方寻访,卢一葵终于找到一位祖上造纸的老太太曹氏,卢一葵大喜过望。老太太告诉他:“那要花钱多,要吃苦!”卢一葵说:“只要能搞成。花钱吃苦我都愿意!”

卢一葵多次上门拜访、求教,恳请曹氏提供制造古宣纸技术和有关资料,终于得到生产的工序、流程。他特意邀请了有关专家对技术进行了考证分析,然后再组织专业工人进行原材料的预制。经专家分析确认,材料性能质地和生产技术完全符合古宣纸的生产要求。

也就是从那时起,卢一葵和古宣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耗尽家财终不悔

为了研制千年古宣纸,他前期投入了400多万元,后又变卖了宾馆、住宅及其他股份,他借房居住,把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古宣纸的研制上。在最需要钱的时候,他甚至把爱人的金银首饰都拿去卖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底,卢一葵终于研制生产出传统工艺的古宣纸,填补了40年来中国宣纸制造业在古法制纸上的空白。2004年春节,当卢一葵带着花费了4年心血整理抢救研制出来的古宣纸到北京拜会胡美生教授时,老人做了一个和4年前一样的动作,他仔细地用手摸着宣纸,一遍,两遍,三遍,最后,他紧紧地握着卢一葵的手,没有说一句话。

这一回。轮到卢一葵哭了,哭得很伤心。

2004年5月,北京一批文物专家和书画名家对首批生产的古宣纸试笔后,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守墨,灵透,层次分明。笔笔见笔”。不少名家更是给了这样的评语:“古宣质感强烈,韧性好,强度大,有筋骨;任凭团、揉、搓、折,不破、不损、不裂,铺摊开来,稍加抹刷。平整如初,不皱、不缩、不拱、不翘;受墨后润墨效果更佳,能够达到墨随意转、浓淡受控、变幻万端、神趣无穷的境界”。

在书画大师启功的家里,卢一葵站在一旁看着启功先生试笔,经过长时间的摸纸、端详、试笔后。启功先生对卢一葵竖起拇指赞誉:“我已40多年没用过这样的好纸了!能恢复此纸的生产是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界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启功先生说:“这8个字不是随便写给你的。你要更好地把这个古法生产宣纸的工艺传承下去。”卢一葵没有想到,启功先生对他生产的古宣纸会有如此高的评价,他觉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继承传统工艺

古宣纸制作。非常繁复。从原料到成纸需耗时18-24个月,历经18道工序、138个手工操作过程。其特点是质地绵韧,洁白如玉,纹理纯净、墨晕清晰;抗腐蚀、抗老化、无污染、无杂质,百折无损、不蛀不腐;用于书法绘画。能使墨迹匀称、层次分明、既能以水导墨、又能以水抗墨,积墨笔笔分清、浓淡相交留痕,具有墨润万变的效果和水墨酣畅的风格,色泽经久不变,易于长期保存。

安徽省泾县地处山地丘陵,是青檀和沙田稻草最理想的生长地。古法造宣纸先从隔年檀树上伐下嫩枝,放在火灶上蒸煮。放入清水里浸泡,再捞起檀枝剥皮,晾干扎捆。檀皮和稻草加工为燎皮和燎草,时间至少需要九、十个月,有时更长。经过上述处理后。燎皮和燎草用石碓分别打碎,重新洗涤,再按需配比,调制成混合浆料,加进杨藤汁,进行手工竹帘抄捞,制成湿纸页,挤榨成块后,经盘、整后揭成张纸。用土焙笼烘干。

古宣纸制作是纯手工操作,人力耗费巨大,两个师傅抬帘捞纸,一天不过800张而已。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他坚持采用老式土焙笼烘纸,土焙笼是用手工一遍一遍和泥在青砖上抹成,木头烧烤。土焙笼一天只能烘两、三百张宣纸,每用半年就要重修,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古宣纸售价极高,比普通宣纸高上近10倍。

卢一葵不仅继承了古宣纸的制作工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继承的基础上还予以了发扬和光大。2006年8月,卢一葵研制的“青檀皮打浆用碓臼”被国家知识产权授予发明专利权,这在沿用古法生产宣纸的过程中是一个很大的创新。过去的纸碓是用人力或水的推力进行的,而且碓与臼的接触形式也与过去用来舂米的碓臼相仿,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经过改进,卢一葵采用了电力带动,提高了舂击的频率和速度;将碓头改为平碓,窝臼改为平面齿臼,提高了舂击时的接触面积和效果。这样,既保持了皮料在齿臼上被锤打时的受力均匀一致,切而不断,充分疏松,又可将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卢一葵经过潜心研究,又把几项创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宣纸的过程中。他还对纸进行了独特的标识,在捞纸所用的关键工具——纸帘的两头嵌织进“千年古宣”的字样,纸纹中暗隐的“千年古宣”,既增添了艺术效果,又便于消费者辨认和收藏。

至臻至诚成大业

卢一葵先生开发制作的“千年古宣”,填补了近半个世纪中国宣纸制造业在古法制纸上的空白,为每一位从事书画艺术的同仁们打造出了一个新的梦幻平台,自由挥洒的空间。千年古宣宣纸厂所生产的古法宣纸是当今书画领域不可缺少的尤物,同样也是宗教藏经,馆藏文档惟一收藏用纸。古法宣纸具有独特的双重效果,即艺术挥洒的空灵性和珍藏时效的持久性。

如今,该纸已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他的作坊式纸厂也多次接待了日本、韩国代表团来访考察。在他的多次国际交流中,不少外国人欲出巨资购买他的配方。“那是祖宗留下的,不卖。”卢一葵坚定地说。

卢一葵为“千年古宣”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6年4月,“千年古宣”在第十八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荣获“中国文房四宝行业优质产品金奖”。近来,卢一葵的“千年古宣厂”被文化部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创新专家委员会、国家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国书画家专用纸研发基地”称号。2007年8月卢一葵先生的“千年古宣厂”被文化部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创新专家委员会、国家书画真伪科技鉴定艺术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国书画家专用宣纸研发基地”称号。2008年8月,“千年古宣”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华民族艺术珍品”的荣誉称号。2008年12月,卢一葵本人获“第六届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奖。

成功后的卢一葵没有陶醉,他还在为振兴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忙碌着。他在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路上获得了累累硕果,正如启功先生所说,卢一葵做的是一件大文化人的事业。

猜你喜欢
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全面生产维护(TPM)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