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主培训 培养获取知识的再学习能力以实现个体最大化满足的研究

2009-12-28 05:15王淑媛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9期

王淑媛

摘要:针对实际,以追求最大化个体满足为出发点,变集中培训为以自学为主,指导、监督、评比为辅的自主培训。要求参与者有目的、有选择地把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主创新意识,在生产岗位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培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再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培训;再学习能力;自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J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9-0256-02

自主培训,就是让员工在固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以岗位需求和个体发展愿望为基点,围绕培训组织总体规划目标,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预达目的,有选择性地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多年的培训工作使我认识到:员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与工作绩效成正比。衡量员工素质的高低不仅是现有学历和当前水平,应该是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再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途径方式,正是我们培训工作者共同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一、自主培训的客观条件预测

加强和持续不断地采取多途径、多方式开展员工培训,使员工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是企业培训工作永恒的主题。做好对本企业和员工需求预测,是规划和制定自主培训方式的依据。

(一)员工个体和个体目标愿望存在差异,要求培训起点不同

由于个人年龄、经历、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同,因此个体对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要求不同;个体提高目标的愿望要求不同;表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差异更为突出。即使同一岗位的员工,由于学历结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结构不同,因此,集中培训时目标要求的起点难于一致。

(二)岗位性质、岗位责任目标的差异,导致需求不同

人所共知: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有其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目标。就同一行业、同一部门、相同岗位,其工作目标也有差别。譬如:石油企业的工作特点是:员工多数从事野外作业工作,工作地点分散不利于集中;工作性质不同,岗位和工种较繁杂,工作交叉严重、岗位调动也频繁。如:同样是采油岗位,从一个采油队到小的采油班站,除了队长、指导员、技术员,班、站长,还有综合大班、计量员、泵工、巡井工等;由于采油设备、地质情况不同,各区块油井生产动态及管理又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工作环境、岗位性质、责任目标的差异,因此员工对培训的需求不同。组织统一培训的内容和目标难于一致。

(三)员工学习态度与培训现状存在差异,给培训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

员工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不仅与企业的用人制度有关,更与培训现状有关。目前培训现状大多采取的集中培训、统一培训的课程培训模式;教学方法常是“讲授、案例分析、演示、实习指导等方法”;培训内容不分培训对象的起点差异,缺泛目的性、实效性,达不到培训效果。这些都是影响员工学习态度的因素。所以,作为企业

培训的管理者,不仅要了解企业和发展需求,而且应知道员工需要学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更要指导他们怎样学,才能让员工的培训愿望得到满足。这就给培训者提出更高要求。

二、自主培训模式的探究

改变单板的、不分层次的集中、统一培训模式为自主培训模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发展为核心,以员工的实际需要为基点,在考虑共性相适的前提下,追求最大化的个体满足。

(一)建立动态培训管理体系,促进员工自主培训持续有效开展

由于在职员工的学习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员工个体持续性学习动机会受到干扰,学习意志会减弱。因此,建立一种动态自主培训管理体系,是促进培训持续有效开展的保证。动态培训管理体系,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中培训指导、监督、评比为辅的培训体系。把自主学习培训分成阶段,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实践方向要根据学习目的、发展目标的选择而定;各阶段的指导、检查、评比有针对性;组织定期交流,反馈培训总体情况有实效性。并且各阶段要有机结合,员工在自学中有选择、有目的地边学习、边实践,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才能不断地激发员工自主学习动机,促进自主培训持续有效开展。

(二)利用“弹性适应功能”,增强员工自主学习意愿

有愿望才有动机,有需要才有行动。一种培训的开展是否行之有效,在体现出它的规范性、呈现出灵活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在共性相适的前提下追求个体满足。“弹性培训功能”就是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内容、时间、方式、目的等都不是呆板的统一模式。而是在考虑共性相适的前提下,让培训对象灵活利用学习时间和岗位空间,以个人固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点;以岗位需要为导向,以个人需要和发展方向为目标,从不同角度、不同愿望出发,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缩小培训现状与培训愿望的差距。增强员工自主学习意愿,为实现个体满足和最大化适用范围打下基础。

(三)自主培训对象的选择性要求,是自主培训有效实施的保障

任何培训方式都有对受训者的适用性,并被其接受。因为 “自主培训”是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的培训方式。受训对象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接受。对不同层面、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也不同。只有尊重受训者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认识规律,才能使自主培训持续有效开展起来。

(四)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培训活动,是实现培训目标的措施保证

“自主培训”不是单一的自学模式,只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自学活动,才能实现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的培训目标,如通过开展“师徒联手赛”活动,徒弟要把师傅的高技能学到手,就得积极主动、有目的的虚心向师傅请教学习,师傅要带好徒弟,也得主动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通过开展“班组互助学、练、考”活动,把班组内员工平时不太理解的岗位专业知识或生产操作技能掌握不清楚的项目,每月汇出几个题目,然后大家互相找答案,互相练、互相考。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员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员工个体获得了最大化满足,而且实现共同提高之目的,为企业生产经营造就了人才。

(五)发挥培训者的指导作用,是自主培训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实施自主培训中,可根据员工自学实际,分阶段给予集中指导。如:一是指导读书方法,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读、认真想,把促发自己灵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记录下来;二是培养能力的指导,激励员工,有效利用岗位平台,遵循认识规律,在自学中结合生产实际,善于联想,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把工作中所见受到的启发随时记录下来,并归纳总结,形成体会或合理化建议等;三是学习能力的提高指导,调动员工大胆地,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改进生产技术的措施等,应用于实践。在此阶段,培训者应亲临指导,帮助他们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改进生产技术方法、措施的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并组织实施和跟踪效果评价。促进员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完善,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强企业竞争活力。

三、培训效应

(一)培训造就了人才

开展自主性培训,提高了干部职工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自主学习热情。阅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书籍,掌握很多新知识新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很多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在不同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为厂、油公司、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目前欢喜岭采油厂有员工4823人,技师52人,高级技师21人,享受油公司补贴的技能专家11人,享受集团公司补贴的技能专家3人。

2005年、2006年束滨霞分别获“中华技能大奖”、“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荣誉称号;2006年、2007年赵奇峰分别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称号。2007年油公司技术比赛中我厂采油工、集输工分别获团体第二名; 2008集团公司集输工大赛中,代表油公司参赛的6名选手中我厂2人,其中杨学昌获个人第三名。赵奇峰、郭法德多次担当代表油公司参加个赛事选手教练。

(二)培训带来的经济效益

几年来,通过转变培训方式,配之各种有效活动的开展,各层面员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再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积累了大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仅近两年共提出符合生产经营实际的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578条;用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措施得当,并实施见效694项;技术改进措施得到推广的27项。其中油公司级6项。为促进自主培训、自行提高的培训模式有序、有效运用,把获奖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措施整理汇编成小册子下发到全厂各单位,加以学习和推广。创造了持续促进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企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