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婕
摘要:研究型大学是科学知识创新的主体之一。研究型大学之所以有别于一般大学,是因为它们是知识创新的源头。知识创新是通过特定的认知活动,主要指实验性的研究与发展活动和经验性的实践活动来增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所需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创新活动的共同实质。探索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形态与知识创新的关系是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柔性化;矩阵结构;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9-0252-02
一、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形态的选择取决于知识创新的职能
研究型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研究型大学在各国大学的所占比例不高,只占总量的3%到5%,但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既是科技创新基地,又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型大学的使命是要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或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研究成果。据统计,世界顶尖学术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有2/3来自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组织目标是以知识创新和学术进步为价值取向,探索自然规律,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知识创新和学术研究的特点决定了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方式与一般大学有许多本质差别。知识创新既要充分发挥科学家个体的智慧和才能,又需要科学家以团体的方式跨学科进行协同研究。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特征表现为“组织分权”。按照美国著名的组织理论研究专家L·达夫特(Richard L·Daft)的解释,“当决策权保留在上层时,就是组织集权。当决策权位于组织较低层级时,就是组织分权。”组织分权就是管理重心下移学科基层。把责权利赋予知识创新活动中最基本的细胞:学科或项目研究组,给项目研究组首席科学家或学科带头人以充分的权力是研究型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特征。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一般是柔性化的矩阵结构。这种结构在学校各部门和不同层级上的管理重点是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科环境和学术氛围,创造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条件。柔性化的矩阵结构是适合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方式。在柔性化的矩阵结构中,纵向为行政流,横向为学术流。纵向的行政流一方面体现了行政权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行政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为学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面向解决问题的科研项目研究组创造研究平台。横向的学术流则主要围绕科学研究的目标,整合技术资源,从事知识创新的活动。
二、柔性化矩阵结构形态是研究型大学进行知识创新的最佳设计
大学组织的“柔性化”既是时代、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大学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线性规划和线性预测相适应的刚性管理,在很多地方已不再有效。大学组织尤其具有“柔性化”的天然特质,它源于对高深学问研究的特殊性。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不确定性,导致不能由常规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来完成。出于大学的组织目的和功能、组织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考虑“柔性化”是大学组织结构形态的必然选择。大学组织正日益走向以灵活应变、主动寻求发展平衡的“柔性化”形态。
建立柔性化矩阵结构形态的组织能打破学科制度化的壁垒,推动学科研究的交叉与融合。尽管学科制度化规定了学术组织的边界,但是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广泛的联系,学术组织的知识创新活动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并不限于既定的学科范围。随着学科高度综合趋势的加强,学术组织的知识创新活动关注的知识领域呈现出不断交叉、渗透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创新活动对于跨学科的需求日益强烈,基于学科的传统学术组织结构明显对跨学科知识创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跨学科知识创新的发展需要,必须变革现有的组织形态和结构,来协调知识创新活动的有效实现。“校—院—系”型学术组织结构设计,作为学科制度化的显性组织结构,在推进学科专业化和制度化的过程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所以,变革现有的学术组织结构,并不是完全颠覆传统学术组织结构的地位,而是在传统学术组织结构发展的同时,借助于其他新型的研究型学术组织形式和结构来弥补传统学术组织结构的不足,弥补学科制度化的弊端和局限。从知识的角度看,创新需要有两翼:一是学科专业的深度,二是学科交叉的广度,二者缺一不可。
柔性化矩阵结构组织适合于大学学院制管理下高效率和知识创新的要求,能够有效实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充分发挥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功能。柔性化矩阵结构组织的关键是用一种能获得必要多样性和创新效率的组织方式对时间、空间和资源进行协调安排。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创新模式,大学学术组织结构中的柔性化矩阵结构组织,可以被看作是具有三个层面的组织:研究所(室)——学院(系)——创新团队。就研究型大学而言,由于研究型大学承担着知识生产和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强调学科的综合,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承担起国家重大的科研项目和发展任务。因此,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权力中心下移,凸显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职能作用,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项目实现资源整合。通过柔性化矩阵结构组织结构,构建学术创新团队,关注学科的交叉性和前沿性课题,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来提高管理效率。
三、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采取柔性化的矩阵结构的优点
从大学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看,现代大学是集知识创新、知识应用和知识传播为一身,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成为现代社会知识活动的集聚地。由于大学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水平、不同的组织目标和价值取向,导致了各自所承担的知识活动的类型各有侧重。研究型大学在承担知识创新和重大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柔性化的矩阵结构形态,这种形态具有以下优点:
1.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分配组织行政权力。大学中纵向的行政流一方面体现了行政权力的导向和影响,也体现了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功能,为面向问题的科研项目研究组创造研究平台,是研究型大学行政管理机构关注的重要内容。横向的学术流则主要围绕科学研究的目标,整合科技资源,从事知识创新和学术发展。强化学术权力为知识创新的组织单元提供自由和宽松的研究环境和条件。
2.能形成多学科协作的共生态格局。形成学科交叉和共生的学术氛围,容易形成多学科联合,跨学科研究的格局。“多学科协同性共生态研究模式”,就是指既要充分重视科学家个人的聪明才智,又要深刻理解现代科学研究中多学科间相互协同的重要性。科学发展是一个学科细分化与研究综合化的互动过程。学科的分化必然带来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综合性的学科,还出现了激光、超导、纳米、环保等多学科协同的研究领域。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需要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研究型大学的柔性化矩阵式组织结构能适应知识创新的新特点。
3.能推动科学研究的自由化和开放性发展的氛围。使学科组织之间的边界变得灵活和松散,减少行政权力对学科组织的交流的行政阻隔,使得学术流在不同组织间的传递更活跃。研究型大学以知识创新为己任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组织结构应该比较柔性化,应该为知识创新的组织单元提供自由和宽松的研究环境和条件,提供有利于消除行政组织的壁垒的跨部门、跨学科进行学术研究。
4.能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灵活、自主的大学研究组织结构,能使知识创新活动保持一种高效的状态,使学科或项目研究组始终能始终聚焦科学问题,进行持续和深入地研究,不受外来因素所干扰而保持研究活动的灵活性。知识创新的特点证明,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灵活的研究环境才能保证新思想层出不穷,新成果才能源源不断。
参考文献
[1](英)阿什比著,滕大春,滕大生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闵维方.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
[3]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伯顿·R.克拉克编.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中译本)[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6](美)亨利·埃兹科维茨,等编,夏道源,等译.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7]宣勇.基于学科的大学管理模式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2,(4).
[8]宣勇.论大学学科组织[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