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杨海霞
摘要:近几年,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下,Internet网络教学得到迅猛的发展。但在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课堂中,对其教学方法的探讨,尤其是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影响方面的探讨,成绩还不尽显著。因此文章在深入剖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学习内容、媒体选择、教学过程活动等方面着手,结合当今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英语教学;Internet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9-0224-02
建构主义(Constru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近年来,这一学习理论已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流行起来,对于推动教育革命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影响。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因此,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信息时代,高职英语教学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使之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奈斯比特曾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和科技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学法。这些方法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一支粉笔驰骋讲坛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了,恰如其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将Internet网络教学引进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运用Internet进行英语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宏观为微观,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模式向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和立体化模式发展。毫无疑问,随着Internet网络教学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运用Internet,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因此,教师通过教学形式的新颖与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来吸引学生。“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种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S.P.Corde)。”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出自好奇。我们可以利用Internet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点的事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创设优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容易刺激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器官,给他们带来新鲜的惊喜,并引起他们的积极反应,有助于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新知识的学习。若这样长此以往地运用,Internet网络教学以其真实感和趣味感刺激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流畅。
二、运用Internet,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从外部搬移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Internet网络教学教学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功能于一体,具有信息呈现多媒化、教学方式个别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环境自主化等特点,能够为学习者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之和就有94%。他的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能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而利用Internet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提供的图文并茂的情景,学生边看边听,视听觉相结合,成为感知的主体,学到了新的知识。?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比图形更先进,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软件向学生直观地呈现了语言材料的示范表情、动作,为学生随后的表演提供了可模仿的生动、具体的情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景,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句话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我们将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运用于Internet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协作学习,主动交流与讨论词汇的科学记忆和应用方法,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意义建构方向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好气心,以问题为导向,在老师精心设计下学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资源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并把它们有机整合起来,具体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通过采用自主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对多种意见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归纳、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网上聊天(chat on line)。现在,大部分家庭和学校都能随时上网,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电话上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网速的要求,ADSL入住学校和家庭,大大提高网速,再加上ICQ、OICQ语音软件的开发,使很多网上活动成为可能。一是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学生可以自由地和外国人交谈。ADSL进入生活不仅提高网速,与国际长途电话相比,也降低了费用,选择的余地也较大。因而,不出家门和校门,学生便很容易地与外国人沟通,交流情感。并且,不是面对面地交谈,可以省却学生的羞涩之感和紧张情绪,学生可以大胆地去说。二是通过Internet,学生可以和国内说英语人士交流。三是通过校内Internet,师生自由对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爱好,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
四、结语
值得注意的问题: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和师生访谈,了解到师生对运用Internet网络教学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比较满意,但其中也存在问题与不足。因此本文在深入剖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从树立正确教学理念、学习内容、媒体选择、教学过程活动等方面分别提出几点建议:
(一)唯网至上
Internet网络教学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告诉我们,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还有为人师表,这是通过教师的一定行为和对学生的引导、约束来完成的,计算机是不能完成的。正如IBM总裁郭士纳所说:“网络确实是有用的工具,但它不能取代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好老师,也不能取代给子女支持的家长,更不能取代学校高水平的行政人员。”在Internet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是计算机的一些功能不可也不能替代的。如:英语课堂开头几分钟的值日生报告或师生的口头交流,是学生听说训练的很好方式。而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一部分内容变为媒体演示,这将把学生引进误区。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Internet网络教学引进英语教学,有目共睹的网络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等活动,也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它只是一个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好工具。
(二)过于直观
建构主义认为,信息传递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必要的,但信息传递本身并不能保证有效的知识建构,它要通过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来实现,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最大特点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若使用不当,会降低思考难度,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它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操练,也很难适应我们英语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参与,口脑并用、质疑讨论、和谐高效、主动发展的要求。因此,切不可为了给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的气息,一味地不加选择地使用课件。我们应该记住:任何时候我们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非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个人穷其一生,只能掌握其中的一点点。因此,任何学习都必须掌握科学方法。高职英语教师只有理解建构主义者设计的思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新鲜信息,赢得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机遇。
参考文献
[1]胡卫卫.建构主义理论与当代外语教学[J].安康学院学报,2007,(2).
[2]范林.Internet与英语教学[J].外国电化教学,2002,(4).
[3]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1999,(5).
[4]张兴旺.英语教学与交际能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5]魏纯雅.合作学习:改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陈静(1977- ),女,山东临朐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杨海霞(1976-),女(土家族),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