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华 杜杰骅
当前,我省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仍是当前首要任务,这方面的政策措施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保增长的同时。必须重视结构的调整,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为实现更长时期的平稳发展打下基础。
金融风暴重创浙江经济
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1.06%,其中山区和丘陵占70.4%,缺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源。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1978年到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3.1%,由124亿元增加到21487亿元,由全国省区市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年均增长12%,由331元增加到42214元(相当于6078美元),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省区第1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6%,由0.7亿美元增加到2111.5亿美元,由第15位上升到第4位。
与此同时,全省社会事业呈现全面发展良好态势。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进行的综合评价,2007年浙江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为173.61,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已连续3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
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堪称奇迹,浙江的发展方式因此也被称为“浙江模式”。
然而,进入2008年,在经历了长达近8年10%以上的经济周期景气上升阶段后,浙江经济从2007年周期最高峰的14.7%,呈现出逐季回落的态势。2008年全年经济增长虽为10.1%,各季度却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8、33、4.1和4.7个百分点。
最能反映经济同步变化的工业增加值、工业出口交货值,都呈现出明显的单向下行趋势。尤其是2000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以两位数增长的个别数据月度增速已快接近“零增长”。
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弱点。例如,浙江企业形成了对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路径依赖,产业结构变动较慢,产业层次长期低于全国。
“甚至在IT行业,一些企业家也失之保守,没有担当起技术创新领头羊。”浙江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曾对杭州5家IT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它们长期持有巨额现金,流动性过剩。例如浙大网新2000年持有2.5亿元现金,占所有者权益的46.2%,至2007年达10.8亿元,占所有者权益的70.2%,间接反映了创新不足的严重问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以外需拉动发展模式为主的浙江经济泼下“一盆凉水”。
在外需快速萎缩的背景下,作为出口大省的浙江首当其冲,不少企业一时难以适应。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行业刚经历转型压力的“倒逼”,又因外部市场需求加速“萎缩”显露衰退迹象,一向稳健的浙江企业经营困难明显加大。到2009年一季度,占着浙江经济“半壁江山”的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回落17.4%。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停产企业中,不乏一些在当地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一个经济寒冬的到来,浙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被迫面临转型“阵痛”。
此外,浙江经济本身周期性的回落也是重要原因。2004-2005年,浙江经济也曾因为煤电油运趋紧以及国家调控政策等因素,导致经济增速略有回落。由于浙江经济“大进大出”的特点,实际上2007年的高速增长已接近甚至超过了浙江经济潜在±曾长率上限。形象地说,就是碰到了增长的“天花板”了,资金、土地和人才各方面要素供给处在紧运行状态,效率提升和市场拓展一时也难以进一步突破。在这样的状况下,经济增速的回落就可以理解了。
浙江经济的回落,还来自于适应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理性回调。
近年来,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以前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如为防止“三过”(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外贸顺差过大)而采取的从紧的信贷政策,从紧的土地政策,以及不断下调的出口退税率,导致部分项目难以落地实施。
为防止通货膨胀采取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断上调存贷款利息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提高劳动者权益,改善劳动者就业环境实行的新劳动合同法;以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等等。所有这些政策的调整,使得浙江经济想延续以往相对粗放的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断降低。浙江经济先行回落的趋势无法避免。
触底回升初露曙光
进入2009年,浙江省政府加大经济运行的调节力度、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度、政策措施的帮扶力度,经济出现企稳回升态势。
2009年7月21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发布了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00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幅比一季度回升2.9个百分点。二季度工业生产止跌回升是我省上半年GDP增幅快速回升的重要因素。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今年以来首次实现累计正增长。
市场信心得到提振,景气指标重回景气区间。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季回升11.8%,结束了连续两季的不景气而重回景气区间。工业产品订货和劳动力需求指数也重回景气区间,分别比上季度大幅回升24.2%和19.5%。全省财政收入也首次实现正增长。
此外,一些领域积极因素增多。我省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和宏观政策正向带动的双重效应下,一些领域出现了不少新变化,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尤为显著。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王杰介绍,上半年我省GDP增幅比一季度回升2.9个百分点,比全国回升的速度快了19个百分点,重要原因在于浙江的实体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其中第三产业功不可没,服务业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杭州不再满足于做世界的工厂,还要成为世界的办公室。”6月5日,杭州市市长蔡奇在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开园仪式上致辞说,杭州将积极承接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其目标是打造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
据了解,杭州年内计划引入3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入驻楼宇,培育50家世界500强企业或知名跨国公司为潜在客户。
而在这轮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绍兴,当地政府则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我们规定,工业企业转型服务业,土地不需招拍挂,并返还60%补交出让金,这种力度在全省也少见。”绍兴市发改委主任助理王辉说。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浙江省(不含宁波市)有600多家工业企业实施了分离发展服务业,当年产生各项地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