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红
摘 要:企业通过业绩评价引导企业将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努力提高效益和业绩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到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旨在建立一些预算管理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加平衡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全面预算;业绩评价;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256-02お
1 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通过编制全面预算、执行全面预算、监督控制预算执行、调整全面预算、考核评价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等过程,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有效控制的科学管理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运作体系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预算考评。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预算编制的过程就是将企业预算目标及企业预算按照预算执行组织结构逐层分解为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目标,并通过编制责任预算而加以具体化的过程。因此,预算编制过程包括“确定企业预算目标,编制企业预算”和“将预算总目标分解为责任预算目标,编制责任预算目标”两个环节。
预算执行即预算的具体实施,它是企业预算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预算的有效实施,必须借助于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责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强化其责任意识。为此,除了依据可控性原则确定科学、先进的预算目标,还必须调动各项经济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潜能。
预算调控是指预算协调职能以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日常控制职能,它包括:预算协调、预算调整、预算监控及其仲裁等等。
预算考评通常是通过预算差异分析进行的,即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大小及差异原因进行分析。
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手段。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评价几个环节。预算评价结果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激励机制。如果只有预算编制而没有预算控制,这只是一个开环的管理,无法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进行业绩评价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题中之意。
2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预算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公司战略与业绩之间联系。预算体系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衡量与监控企业及各部门的业绩,以确保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是传统财务预算的深化和发展,是实现上述预算职能的最佳手段全面预算不仅包含传统财务预算的各个方面。通过全面预算与业绩评价相结合,使部门和员工的业绩评价真正拥有明确、可行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更好地符合战略规划的要求。战略、全面、预算和业绩三者真正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只有通过三者的有机互动,企业才可能达成其既定的战略目标。而在此过程中,全面预算正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1 基于预算控制的企业业绩评价
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管理功能和过程划分的第二部分是预算控制是以既定的预算目标为依据,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的检察和监督,并通过对预算目标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同时进行约束和激励,强调预算控制系统与激励制度和考核机制相衔接。
2.2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动态业绩评价
预算的执行是实现预算目标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可以随时通过动态业绩评价生成跟踪分析报告进行实时控制。动态业绩评价是在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进行的,对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的即时确认和处理,属于事中控制,其基本组织过程仍然包括实际结果与预算的比较差异、责任分析和差异处理三个环节。差异确认和处理越及时,对于预算执行行为的调控越主动,也就越有利于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动态评价强调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实行的是即时评价,具体评价期间的确定依信息系统的反馈速度而定。
2.3 预算期末的综合业绩评价
预算期末(半年、一年、季度取决于公司)对于企业各业绩评价单位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对于评价标准的选择,企业可以以预算目标为评价标准,因为预算目标已不同于传统预算业绩评价,而是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该体系引入了战略动因驱动,实现了与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其评价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业绩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终点和下期预算的起点,主要涉及企业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两类指标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过分注重非财务指标,企业很可能因为在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导致财务失败,但只关注财务指标又易导致短期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共同评价管理者的业绩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而且,其方法日渐成熟,这体现了业绩评价从以财务指标为主转向以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并重的发展趋势。
评价指标应体现企业战略、计划(或预算)、控制和评价的一体化,以前及现在大部分企业,他们在企业的战略制定、年度计划、预算编制、实际业务控制和业绩评价等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中,使用的评价指标有很大的差异。
各类指标的综合平衡应用是一个主要趋势,用单一财务指标对管理者业绩进行评价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其中,传统业绩评价的框架将会有较大的改进,将发展以客户导向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和保持为主要内容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将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环境的要求建立适合自己要求的、能确保企业均衡发展的业绩指标体系。
对于充分发挥预算机制的作用来说,动态评价与综合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综合评价在整个预算循环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差异分析的正确与否,与激励机制结合进行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否,都直接影响到预算目标的完成、目标设定的反馈和调整。动态评价不仅为实现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控制提供了手段,而且其关于差异的分析和评价是期末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预算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预算机制只有过程与结果并重才能真正发挥其系统控制的作用。企业应首先实现预算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对接,在做好综合业绩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管理活动的特点,加入动态业绩评价的环节,同时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业绩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全面预算的闭环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借鉴平衡记分卡的方法,将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目标转化为短期业务计划目标,通过基于业务活动的预算编制过程,将其量化为预算年度预算目标,从而形成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业绩评价标准是预算目标,同时引入竞争对手等标杆的相对业绩评价标准,以保证实现预算目标的激励作用,并最大程度上避免传统财务预算业绩评价中的业绩操纵和短期行为。可以说,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体系通过融合先进的国外业绩评价体系,在传统预算的业绩评价基础上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和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2]@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J].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3).
[3]@唐宗明,陈琦伟.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新体系[J].会计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