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碚 刘戒骄
制造业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美国拥有世界最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先进的装备,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制造业的引领者。20世纪前半期,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电力、广播、电视、汽车、飞机、家用电器、计算机等领域制造业曾经是美国的骄傲。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崛起,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逐步下降,甚至在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美国过去实力很强的制造业领域也面临严峻挑战。有研究表明,美国制造业地位的相对下降,是产生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减少了370万个就业岗位,即减少21%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制造业就业人数2005年降低到1430万人,甚至比1945年时还低。这一现象被认为威胁到美国作为创新领导者的地位,而且对应对全球暖化和解决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非常不利。
实际上,在本次金融危机以前,不少人就指出,美国制造业不振将导致严重的危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再次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作用。一些人提出了“再工业化”和重振美国制造业。可以预见,金融危机后美国将采取措施改善制造业发展环境,强化制造业对后发国家的技术优势和分工优势,催生新能源制造业等先导产业,巩固高技术产业中的领先地位,稳定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
一、重视对制造业的研究,强调政府对制造业的关注
长期以来,美国把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的地位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制造业提供美国1/6的工作岗位,平均工资和福利比其余部门高23%,美国中产阶级建立在良好报酬的制造业基础上。制造业决定着美国作为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目前,美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1)飞机、汽车、计算机、武器、成套设备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制造业;(2)机械、电子零部件制造,其产品主要为大企业配套,但也有较高的技术含量;(3)附加值较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这些产业美国主要控制研发、品牌和营销,生产加工环节多已转移到国外。美国不少人士认为,全球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高油价应该成为美国发挥技术和研发优势,提升高生产率制造业,增强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竞争力的机遇。为了利用好这个机遇,政府、产业界和研究单位纷纷采取行动和措施,努力保持和恢复制造业竞争力。2003年,美国制造业联盟发布了《结构成本如何损害美国制造业员工和竞争力》的报告,分析了美国、墨西哥、日本、德国、中国、英国、韩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成本构成,比较了上述国家制造业在税负、雇员福利、能源成本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成本,指出降低上述成本是复兴美国制造业不可缺少的措施。2003年,美国劳工联合会发布了《复兴美国制造业》的报告,报告分析了美国制造业的重要性、面临的危机。报告指出制造业是美国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维持国防和国土安全不可缺少的基础。制造业不景气将削弱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导力,制约长期生产率提高。在战略性关键产品和部件上依赖国外,将损害美国的国防能力和应对国际危机、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2004年,美国商务部出版了《美国制造业应对挑战的综合战略》一书,分析了美国制造业的作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诸多应对措施。该书明确指出,制造业是美国经济的基石。上述研究,提高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当局对制造业的关注,促进了政府部门与制造业者建立对话机制,改善制造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
2000年以来,世界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稳定在18%左右,发达国家接近17%,发展中国家在21%左右。2005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美国为15%,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分别为21.7%、21.7%、28.9%和34.1%。由于服务业占GDP的3/4,一些人一度认为美国现在是服务经济为主,制造业已是夕阳产业,无关紧要。这样的意见越来越受到质疑。美国朝野各方人士反复强调,制造业是基础,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因素,服务业不可能完全替代制造业。富有活力和具有前途的经济必然是服务经济和制造经济的结合。原因在于服务业几乎总是使用制造业产品并服务于制造业,依赖制造业而存在。有研究表明,美国制造业每1美元的最终需求,用在制造业为0.55元,用在服务业的达0.45元。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促使美国对制造业同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关系的深刻反思。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对大型金融机构采取了救助行动,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避免金融机构倒闭给实体经济造成更大冲击。为避免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倒闭,美国还直接救助通用汽车公司。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干预经济的措施越来越向同制造业相关的领域延伸。
三、把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作为减少贸易赤字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世界贸易额中,货物贸易占80%,服务贸易占20%,制造业竞争力对国际收支具有决定影响。2008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分别为157750亿美元和16120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分别为37300亿美元和34700亿美元,货物贸易约为服务贸易的4倍。2008年,美国货物贸易出口13010亿美元,进口21660亿美元,赤字8590亿美元。美国服务业出口5220亿美元,进口3640亿美元,顺差为1580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仅为货物贸易赤字的18.4%。如果丧失了货物出口能力,像美国这样的大国拿什么去交换其他国家的货物呢?美国各方面普遍认为,如果不能提高国内制造业竞争力,只是限制国外产品进口,必然会导致国内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降低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因此,提高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解决美国贸易赤字问题的根本出路。
四、保持重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尽管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长较快的挑战,美国在重要制造业产品上仍然保持较大份额,仍然是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9年《工业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世界制造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从1995—2000年的4.3%下降到2000—2005年的2.6%,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从2000年的74.3%降低到2005年的69.4%,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从2000年的24.3%增加到2005年的29.0%。但是,美国在不少重要制造业产品仍然占较大比重。2006年,美国广播电视和通讯设备(ISIC 32)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为69.1%,远高于日本的10.1%,韩国的4.8%,中国的6.8%。电气设备(ISIC 31)增加值美国占世界的11.9%,低于中国的28.2%和日本的19.1%,高于德国的4.9%。机械和装备(ISIC 29)增加值美国占世界的16.7%,低于日本的21.5%,高于德国的12.2%,意大利的4.8%,中国的11.0%。其他运输设备(ISIC 35)增加值美国占世界的20.4%,低于中国的34.1%,高于日本的5.8%和英国的4.8%。应该说,这些统计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各国在上述行业的竞争力,中国的比重高是因为包括了外国公司在国内的生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最近几年《工业发展报告》一直使用工业竞争力指数(CIP)来评估各国工业发展绩效,尤其是生产和出口竞争力。2009年《工业发展报告》计算了世界122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竞争力指数,美国排11名,中国排26名。根据2009年《工业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美国制造业增加值最高,达到25.4%,远高于第二位日本的15. 9%和德国的8. 5%。
五、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作为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方向
奥巴马政府将把投资发展气候友好型能源作为重要的政策举措。其中包括,政府10年投资1500万美元支持发展下一代新燃料和燃料基础设施;建立清洁技术发展风险资本基金,支持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交通运输设备的发展。奥巴马政府还将采取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使美国成为清洁技术的领导者。通过制定联邦投资计划促进制造现代化,形成未来的高端需求技术,包括使现有的或者已关闭的制造设备现代化,以形成新的发达的清洁生产技术。
六、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制造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降低美国制造业的税收负担,并使暂时性减税措施永久化,以提高美国制造业吸引资本和投资的能力;改革医疗保险制度,降低医疗保险成本(医疗保险成本是美国制造业增长最快的成本);减少管制和司法诉讼成本;实施节能计划,降低能源成本(根据美国制造业协会数据,制造业消耗能源约占美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包括40%的天然气和30%的电力);鼓励创新投资,促进技术扩散,降低开发新技术的风险,确保美国企业致力于设计和生产技术含量高且为世界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具体措施包括,重建联邦研究和发展基金,加大政府对研究和发展活动的资助,增加重点通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工程领域的研发投入。重视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扩散,资助中小企业购买研发成果;加强教育、培训多样化,降低制造业人力成本。教育和培训影响员工基本技能,也是影响制造业人力成本和竞争力的基础因素。联邦政府重视支持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强调职业培训必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使学生无需进行长时间再培训就可以胜任制造业岗位。
美国对发展制造业的反思和对“再工业化”的认识,不仅会对美国的国内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将会因此而提出修改竞争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新主张,力图使国际竞争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更有利于美国发展现代化的高成本和高清洁的制造业,这有可能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金碚,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戒骄,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