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2009-12-25 08:53
教师·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过程课程设计

邹 良

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之中全新诞生的通用技术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是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评价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有效的教学实施显得尤为迫切。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追求有效教学的途径有哪些、教师怎样提高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了几点思考。

一、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预期的目标与结果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和出现。它强调对学习效益和质量的追求。以改进教学设计为基础、以不断反思为推动力、以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保障。“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具体地说,它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三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以相应的策略和具体方式来支撑。

二、 追求有效教学的途径

要实施有效教学,其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教得再辛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三、怎样提高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1.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组成,这是和传统的以各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课程结构的一个最大区别。同样,与传统的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编排思路的学科课程不同的是,通用技术课程以技术内容或专题编排,涵盖了技术与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九个模块的专题,这九个模块几乎涉及了高中所有的学习领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呈线性逻辑结构的系列的知识点,而是覆盖了人类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个个技术的设计或制作。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各模块教学目标、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背景,设置学习任务,综合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和资源这四个要素,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恰当选择教学形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条件确定学时数,确定每一学时大致有什么安排,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演示的试验有哪些,学生应做的试验和设计有哪些,学生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应给他们哪些方面的引导,建议学生阅读的资料和建议利用的制作资源有哪些,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有哪些等。比如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将整个模块分成技术的产生与设计、设计的形成、设计的交流与评价等三个大的单元,每个单元下又包含若干小主题,可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整合来进行。总之,综合而整体地对教学进行设计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2.技术密切联系生活

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好学生身边的一些事例和最新的科技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技术是生动的、多样的、无处不在的。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技术本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应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身边的技术入手,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技术成果和技术信息。高中阶段是充满好奇心,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阶段,在课堂当中穿插一些学生有所了解的或最新的科技信息,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身边技术应用的分析,让学生形成正确应用技术的道德感和价值观。将教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的思想。这种真实的“情境”教学,会让学生领略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学生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象和能力,并能激发联想、生成创意。

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除了研究课标及教材,还要与社会知识和现实生活保持亲密的联系。学生是从家庭和社会走进学校的,他们的思想随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每一届的学生都有每一届的特点,通用技术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经常做社会调查,经常与我们的学生家长沟通。多了解不同群体的家庭与社会,随时都要研究我们的社会环境,养成观察与提炼的好习惯。这样才会使课堂丰富多彩、魅力无穷。

3. 倡导多元学习方式

为了完成模块内容中的某一教学任务,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异。倡导教师根据模块中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特点,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法,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展现、演示等方法,对于程序性知识,可采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讨论和自主型教学方法等多种形式。

“实践”是通用技术教学的立足点。如在教《技术与设计1》“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时,可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上网查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模型。实践证明,学生在发现问题、上网查资料、设计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对通用技术课程逐渐产生了感情。

“综合”是通用技术教学对学科体系的一种超越。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 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 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知识。如在讲《技术与设计1》“问题的来源”时,可以融合电话的发明、如何在网络上收集信息、为什么睡梦中能发现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可将讨论法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指导学生浏览更多的技术信息、接触新的技术产品、运用技术制作模型等。这些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创造”是通用技术教学的本质。通用技术的教学要以创造为核心。创造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 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如在讲“模型桥梁的制作”时,可运用试验法,指导学生观察桥梁结构、了解技术理论,并运用技术制作模型。

“融合”是吸引学生的独特力量。通用技术教学要把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如在讲“技术的价值”这一课题时,要讲到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要讲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要讲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要讲技术对大自然的改造,还要讲技术的两面性,讲如何运用技术对大自然进行保护。在教学中可运用“讲授法”和“图片演示法”“视屏资料欣赏法”等教学手段,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感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方式学习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

4.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引导学生亲历技术设计的过程,理解技术设计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注重归纳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既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该课程的独特价值所在。采用设计教学法,让学生亲历过程是指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感知—概括—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飞跃是由“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如此看来,参与技术实践的过程是不可省略的。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体和全程性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思维不会受到限制,学生始终是主动活动、积极思考,设计试验的多种方案由此产生。另一方面,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或模拟的各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的内涵,形成正确的技术观。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也会成为学生的财富,能培养他们克服苦难的信心和不怕挫折的意志。引导学生形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5.关注课堂教学情感

通用技术课在课程目标上十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这三维目标中不可或缺、贯穿过程始终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任何时代的技术产品都印记着鲜明的技术文化,任何技术的设计创新与应用,都要植根于广泛而深厚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文化渗透、融合在技术及其产品之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九个模块所涉及的技术中,都能挖掘出有关技术文化的内容,都蕴涵着让学生能看到或感受到的不同特征、不同形态的技术文化。例如九个模块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具所用的“技术产品”,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制作出的“技术作品”,在材料、结构、造型、制作、外观等方面,也肯定会呈现不同的式样和特征,体现不同的个性和风格。这些不同式样和特征的“技术产品”或“技术作品”,就一定携带着不同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的教学,一方面要能使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图样表达设计思想,但另一方面更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技术文化的鉴赏者和创生者。

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懂得技术设计与技术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设计的交流”时,应当让学生知道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技术框图等,都是携带着一定技术特征和信息,传递与交流技术文化的象征符号。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与优化、设计产品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制作成功后“产品”外观的润色与修饰、设计方案的权衡及制作“产品”的评价等部分,都应渗透能使学生体验并感悟的技术文化的教育内容。

在“技术与设计2”模块教学中,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典型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或控制设计,以及体现“技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典型“技术产品”,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通用技术中技术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又能使学生感悟技术文化所蕴涵着的艺术感与人文精神;同时,这些典型设计和典型“技术产品”中所包含的设计师及制造者对真、善、美的追求意念、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们的科学观、道德观、价值观,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发挥技术文化所具有的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作用。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通用技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在亲历过程中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 ( 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 )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 ( 包括行为 )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特别是通用技术教学如果只看重认知过程,忽略了让全部学生亲历全部过程,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将会造成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厌学情绪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通用技术教学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和优化综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应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亲历过程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

(责任编辑:郭呈祥)

猜你喜欢
过程课程设计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