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意义三个面,莫把误读当“多元”

2009-12-25 08:53夏峥嵘
教师·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多元意义文本

夏峥嵘

课改过程中,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语文课堂上出现很多的另类阅读:有认为愚公真愚,破坏了自然环境的;有认为鲁智深残忍无人性,三拳打死人的……学生有这样的观点本不足为奇,问题是这样的“奇读”“误读”被当成“多元解读”被教师肯定为创造性理解,我们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阅读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对话、与文本的对话,并以此作为中介实现与作者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文本是我们实现对话的载体,也是我们实现对话的关键,解读文本离不开三个意义的探究:一是作者原意、二是文本的社会意义、三是文本的读者意义。而这三个意义,就像一个多棱镜里物体的三个面,有时候相互交叉和重叠,比如作者原意很可能就是文本的社会意义,也有可能就是读者意义;读者意义可能和作者原意重合,但又不同于社会意义;还有读者意义和社会意义重合,但又不是作者原意了。对这三个意义的探究也是相辅相成的:追寻作者原意是基础、探究社会意义是引发、开发读者意义是延伸,就如一棵树,根基是作者原意,主干是社会意义,所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实是读者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意义时,要注意对这三个面的处理。

一、追寻作者原意,重在点拨,切忌灌输

阅读教学的价值目标之一是实现与作者的对话,所以探寻作者原意永远是阅读教学中主体环节之一,学生在这个追本溯源的过程中语文知识得以增长、语感得以培养、文学素养得以提升,同时先哲和大师的处世态度、人文精神也将对学生起到熏陶和默化的作用。

这个过程应以师生互动为主,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通往理解作者原意的道路上,语文教师主要是释疑扫清障碍,比如介绍时代背景、作者身世、作者的创作风格特点,此外就是字词和修辞难点的疏通等。切忌教师越俎代庖,把文章的主旨一一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做文抄公。

例如,柳宗元写《三戒》是在“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改革失败的原因;《黔之驴》所讽刺的就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这是作者原意,我们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文章字词难点疏通外,还要给学生讲解"永贞改革"的相关背景,以便学生能理解柳的创作意图,进而理解作者托物寓意的特点。

二、探察文本的社会意义,重在推荐,切忌强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授《黔之驴》时还要告诉学生这种寓意:人们要敢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这个意义就是文本的社会意义,文本的社会意义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文本做出的符合社会文化习惯得到社会认同的带上时代烙印和社会主流思潮的意义,很多时候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文学解读作为一种意义再创和开放性的动态结构,会因历史、时代的不同不断开拓和深化,也包括历史的暂时性倒退中的对文本的曲解,但这个过程永远不会静止和终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推荐的形式引入与时俱进、积极的、有创见性的诠释,但我们在给学生介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切忌凝固和强化。因为文本的社会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让一些观念垄断我们和学生的思想,而应该让文本变成学习者进行个人化学习和思考的工具,试图让学习者站在更宏观的立场上理解人类的文本。

如《浑沌之死》中,庄子本来是想借寓言说明“无为而治”的观点,这是作者原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引发出了“尊重自然状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观点。到今天,文本又被拓展出三个主题:①崇扬个性,尊重个性;②尊重美的清纯状态、不过分雕饰的审美观点;③尊重大自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这些主题的延伸与当今社会文化的主流思想——人文思潮是分不开的,这些与社会主流思想相符合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推荐给学生,并引发他们思考,通过文本触摸社会健康的主流思想。

三、延伸文本的读者意义,贵在尊重,切忌盲从

阅读过程本身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文本阅读的个体差异性,伽达默尔说过,“所有的理解性的阅读始终是一种再创造和解释”,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这种意义是文本意义中最具有创造性、最具有个性也是最具有特色的意义。比如《黔之驴》,学生从驴的角度思考文章的寓意是告诉人们要掌握真本领,真才干,这就是创新性的理解,这样的理解必须尊重并鼓励。再如有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历史资料,认为《曹刿论战》的庄公能知人善任、勤勉不贪,并不是“肉食者鄙”的代表 ,反而是一代明君,这样的理解更应该被珍视。

在课改实施数年后的今天,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这种尊重并不缺乏,而是汹涌甚至泛滥。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学生的肤浅的、歪曲的甚至错误的认知也得到认同的现象比比皆是。接受美学家伊塞尔所说:“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文本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在学生出现错误的理解时,我们要及时纠偏、矫正,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资料和相关资讯,以求学生能做出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若是一味纵容学生的随意曲解,就不是尊重多元解读的,而是教师对多元解读的不正确的诠释而导致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责任编辑:谢先国)

猜你喜欢
多元意义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